会同、靖州、通道三县是怀化乃至湖南的西大门,拥有紧靠泛珠三角、生态条件优越、少数民族聚居等共同优势。近几年,会、靖通三县依据独特的资源、人文和地理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赶超,发展基础同样,发展规模与速度同步,产业同行,人民富裕同度,正在孕育着新的共同突破、新的共同发展。市委、市政府发出“推动思想大解放、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号召,吹响五溪大地新一轮发展的号角。南三县如何解放思想,加强区域合作,敞开南大门,对接桂粤港,融入泛珠三角,致力打造“会靖通生态产业走廊”板块,实现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推进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从各自的共同利益出发,变各自之间的相互分割,相互封闭为相互结合,相互打破“围墙”,使各自区域融为一体,以适应环境建设的需要。经济一体化是一个科学的整体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增长经济实力途径之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作为中西部欠发达边远山区的怀化南部会靖通三县,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虽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但落后并不意味着没有优势、没有潜力。会靖通同属全国南方重要林区,森林覆盖率都在70%以上,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自然环境十分优势,具有良好的人居条件。同时,苗、侗、汉各民族长期居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天然搭配,如果保护、开发、利用得好,必将使南三县成为令人向往的一片绿洲。因此,会靖通必须利用自己的特有条件,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生态产业走廊建设,实现生态一体化,逐步推动经济一体化。
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加快打造我市生态产业品牌的必由之路。怀化参与泛珠三角合作,融入桂粤港经济圈已形成一种共识。而实行会靖通一体化,统一规范整合三县的生态资源,塑造统一的区域品牌形象,打造全市生态产业品牌,提升怀化区域竞争力,是怀化融入珠三角,并与其构成共生共荣的发展需要。以会、靖、通三县现有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可能与发达地区比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工业和其它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加工工业,只能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资源加工业,努力打造生态产业品牌,尽快形成经济发展后发优势。
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加速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一方面,南三县自然环境的一体性、基础设施的连贯性和要素交流的密切性,加之三县之间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具有人缘、地缘和业缘密切关联的经济统一体,经济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南三县的经济关系又客观地存在着由经济素质、资源结构和区域分工规律决定的“级差”,即产业结构的“梯度差异”,经济上存在着比较优势的替代关系。同时,南三县在推进发展中,还存在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的障碍,必须予以突破。要尽快用一体化的思维统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配置,实现南三县的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资源一体化、环境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空间一体化,降低本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的运行成本,全面提升南部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努力把南三县打造成为怀化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怀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南三县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南三县虽然相距很近,但由于行政区域的独立性和排它性,会靖通三县的发展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三县地理位置紧邻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出现一些负效应。一方面,产业结构雷同化,三县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如果各自为阵,就很有可能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引发无序竞争,抵消彼此优势。因此,很有必要加强经济协作,在扬长避短的同时,以生态经济为纽带,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渠水干流经常受到污染,渠水经通道、靖州、会同注入沅水,通道造纸厂污水流入渠水,造成渠水干流有机污染,给沿河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了很大危害。此外,三县的大气污染、噪音和辐射污染、垃圾和废渣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三县只有开展合作,统一规划,全面整治,实行生态产业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会靖通持续发展。
二、实现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发展优势
客观经济规律证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对独立性;经济联系的紧密性;社会历史人文条件的相似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根据以上条件,南三县建设生态产业走廊,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切实可行的。
具有共同的优势资源和地理环境,基础条件较好。南三县总面积6500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由地湿润气候,光照、降雨、土壤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即使遭受破坏也很容易恢复。境内青山绵起,翠木苍容,不仅有全省保存最完整的通道宏门冲原始交森林,有集中连片10万亩的靖州排牙山省级森林公园,还有生态完好的会同鹰嘴界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三县森林覆盖率平均高达75.1%,靖州更是高达77.8%,高于全国60个百分点,也远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境内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三县共有植物125科1622种,动物390多种,其中被列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多种、珍稀动物40余种。可以说,南三县是一处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他人难以企及的生态优势和相似的地理环境为南三县建设生态经济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有类似的社会人文和经济结构,必要条件较充备。就民俗文化而言,南三县以苗侗为主的民族特色鲜明,各有千秋,对此进行整合,并与生态资源进行嫁接,对外形成整体优势很有必要,而且完全可行。就地缘关系而言,三县都位于枝柳铁路的209国道沿线,同属渠水流域。而且三县在历史上曾因行政区划多次融合,十分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就经济关系而言,因为相似的资源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三县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都把林产工业、中药材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这就很有必要进行经济技术协作,避免重复建设,以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具有相似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外在条件较成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把湘黔边境山地与横断山区,新青贵边境高原山地,浙闽赣交界山地、秦巴山地、滇南西双版纳、海南岛、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共同规划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湖南省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则把南三县规划为重点发展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旅游业的南部经济区。这些都给南三县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作为南方重要林区和省重点林业县的“南三县”,长期以来,在林业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国家、省、市的政策倾斜和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力度越来越大。以靖州为例,退耕还林、长防林、公益林补偿、速生丰产林建设等工程项目国家总投资达5000万元左右,预计后10年国家总投资将在1亿元以上。即将于明年开工建设的包茂高速公路,更有利于改善南三县的交通条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说明,南三县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应对得当、措施得力、完全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三、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有可能
当前,会靖通都有抓住振兴机遇、增强彼此合作的愿望,都有改变目前合作不足、竞争无序现状的强烈需求。推进会靖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说顺天时、应地利、得人和,但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上下支持配合,互相协调行动,各自发挥优势才能逐步实现。
1、强化合作意识,促进共同繁荣协调发展。发展南三县区域经济,首要的问题是合作,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提高会靖通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一方面,要突出合作重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应重点强化渠水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以及水能资源的合作开发。在产业结构方面,应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考虑实行相近产业的跨县联合,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如竹木加工、中药材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都有必要进行整合,促其做大做强。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关系。合作是做大蛋糕的共同需要,是大局;竞争是切分蛋糕的手段,是动力。只有使做大蛋糕与切分蛋糕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共赢”。合作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竞争则主要是企业行为。要消除行政区划壁垒,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经济法则办事,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共同改善大环境。要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在充分尊重各自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分享机制,使我们从区域合作中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实现个体“共赢”。要增强整体发展意识,通过加强沟通、联系与配合,实现区域内的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协调发展。
2、建立协作机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南三县同属于县级行政区,宜尽快建立多层面组织协调合作机制。一是政府。要建立会靖通生态走廊建设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审议会靖通生态走廊建设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及需要向中央争取的相关政策,对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决策。要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研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跨地区重大项目的协调与合作是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突破点。对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生态、环境、水资源、产业结构等)要成立专题研究委员会,寻找三县之间的共同利益。二是学术界。支持会靖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以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就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有关战略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深化合作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三是民间组织。积极组织建立南三县旅游、工商业等行业协会,统一引导和规范区域内相关企业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障碍,构建长久的合作框架,组建跨地区的同业联盟。
3、完善区域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产业的竞争逐步转化为产业链的竞争。没有产业链支持的地区,吸引力将会大打折扣。会靖通地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以产业跨地区协作为主线,通过产业链在区域内的扩张和伸展,将区域粘合在一起。各县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产业的合理区域分工与协作。要加快构筑合作对接的平台,破除体制、机制约束,推进产业对接、市场对接,积极引导和支持区域内行业及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一是市场融合。应通过制度创新,统一市场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准,消除地区贸易壁垒,共同打造一体化流通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二是产业融合。要围绕会靖通的支柱产业,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统筹协商机制,以资源促联合、以资产促联合、以配套产品促联合、以优势产业促联合,优化区域内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推动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联合发展,实现双赢。要共同构造、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创产业新优势;共同实施差异化竞争,增创竞争新优势;加强同领域内企业间的横向联合,互为市场、互相配套,争取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产业群,在协作分工中获得各自的收益,努力克服“散、乱、差”、自成体系、低水平竞争、规模不经济等弊端。三是开放环境融合。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认真梳理各县现有的引资优惠政策,对招商对象实行同等待遇,避免内耗。同打会靖通振兴牌,联合造势,合作招商。统筹对内对外开放,鼓励和促进本地企业到对方城市投资发展,实现会靖通之间企业的合理流动。四是旅游融合。要按照整体规划,整合南三县的旅游资源,绿化美化好现有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发掘整理会同高椅文化、通道侗文化、靖州飞山苗侗文化,形成旅游开发热点,努力争创品牌,使生态文化旅游成为南三县的经济增长点。(作者系靖州县委副书记、县长)
稿源:红网 作者:黄瑜TAG: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