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拓玲)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产业、交通、供水、环境、绿化系统的支持,昨日,建设厅发布了关中地区区域交通、区域供水、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绿化体系的整体规划,使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更加立体。
区域交通体系全面提升
铁路:4小时到北京
全面提升以西安为主枢纽的关中铁路交通体系,规划期末西安高速铁路客运实现1小时到宝鸡、2小时到郑州、3小时到武汉、4小时到北京和南京、5小时到上海。加快建设郑西、西宝快速客运专线;建设西安-南京、西安-重庆铁路复线,对现有南北向骨干线路加快电气化改造;建成西安北客站,扩建西安火车站、新丰编组站及货运站;开通与兰州、郑州、北京、天津、广州、上海、青岛、成都、昆明等中心站间集装箱班列。
航空:打造国际航空港
建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着手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强化其国际航空港和全国大枢纽机场的地位;预留宝鸡凤翔、渭南蒲城支线机场。
公路:四环加辐射
建立以西安为中心,“四环+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完善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便捷的公路网络。新增连接渭南—泾阳—户县的西咸北环线省级高速公路;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渭南至蒲城、澄城—大荔—华阴以及机场中线高速公路。关中—陕南大环线北段建成二级公路。
城市交通:打造城市群轨道交通网
建设以西安为中心,“十字+环+辐射”的地铁、轻轨、城际铁路交通网。地铁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向东延伸至临潼、兵马俑。地铁二号线过渭河向北延伸至泾渭工业园。
区域供水系统:
调水配给沿渭工业园区
2020年关中地区总用水量预测为83.25亿立方米/年。未来12年,将落实引汉济渭、引红济石、引乾济石等境外引水工程,引水总量达17亿立方米/年,所调水量主要配置给以西安、咸阳、渭南为中心的沿渭城市和工业园区,一部分水量和调用水量的回归水直接泄入渭河,补充渭河河道内生态水量。
拟新建李家河水库、东庄水库、亭口水库、红岩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满足重点城市及区域用水需求;结合秦岭北麓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小型水库和水电站,成为附近城市新水源。
生态环境保护:
5年改善渭河水质
以“两山一河”区域生态网架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关中。大力推动区内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关中南北两山水源涵养林和关中园林化建设。
加快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用5年时间使渭河水质与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大秦岭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秦岭地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重要的区域生态敏感区,敏感区内禁止一切与生态建设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敏感区的核心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城乡绿化:
森林包围城市
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状城镇的需求,规划提出“森林包围城市,园林装扮乡村”的理念,即将森林引入城市、园林辐射郊县,实现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山冈森林化,加大城乡绿化建设力度,有效增加城乡绿地面积,整体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努力将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为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城乡一体的生态园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