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北京开始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为缓解奥运交通压力做准备。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本市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从当日凌晨3点开始,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机动车按号牌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同时从即日起,遍布全北京市各条主要干线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开始投入使用,没有通行权的车辆已经不能进入。图为畅通的北京道路交通。中新社发 燕平 摄
9月8日,是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600天。上海世博会的工程建设在浦东、浦西全面铺开。中新社发 井韦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城市事件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将城市经济、文化、形象、传播、消费、娱乐等融为一体方面,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城市事件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将城市的功能和形象发挥到极致。
传播城市精神形象
城市理念,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职能和城市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它反映了城市的发展主题、价值取向和城市精神等。提炼特定的事件主题作为城市口号,有助于标识城市理念。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新北京,新奥运”表达了北京市政府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明确态度;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的上海,则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理念的提炼与深入人心,更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奥运会、世博会在传播城市魅力、吸引世界注意力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例如,2008年奥运会就让北京成为全世界的瞬时中心,在全球人的目光下,展示自己的形象。举办奥运会,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而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达到极致。只有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城市事件,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深入和系统的报道。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把主办国家和主办城市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
塑造城市国际形象
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为城市更好地参与世界竞争提供了难得的机会。1996年奥运会前期,主办城市亚特兰大投资10亿美元,在整个城市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改建。由此这座曾经不起眼的小城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变身为“美国新南方象征”。在亚洲,韩国首都首尔为承办1988年奥运会扩建了国际机场、整修了公路、治理了汉江、改善了城市环境,并开展了防止公害等工作。在奥运会举办之后,这座先前影响力仅局限于朝鲜半岛的城市,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同样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两次大型活动产生了日本在世界中引以为荣的新干线,创造出日本高速交通网诞生的契机。大阪世博会的举办,更为日本关西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统计,在大阪及其周边地区,与世博会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世博会期间的消费,合计相当于1967年-1970年期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0.3%。大阪世博会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世博会带来的大规模建设机遇,也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聚合效应,在一定的时期内,必然吸引国际社会的各种生产要素向主办国家和主办城市集中,也就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上海应该做好准备,积极研究这些先进生产要素与自身经济社会的有效结合点。
再造城市建设形象
奥运会、世博会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奥运会相关设施建设,不仅为奥运会赛事及各项活动提供保障,而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实践。借助奥运,带动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将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与管理水平。比如,奥运场馆作为奥运会举办的重要载体,在奥运比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奥运会后部分场馆可以改造为公共活动中心,为公众提供多种服务,满足人们对公共娱乐休闲设施的需求。
世博会对城市的作用同样巨大。世博建设,一般分为投资开发和旧城改造两类。日本筑波世博会、亚洲太平洋博览会等属于投资开发型。这类博览会会址选择在新建卫星城和郊区,那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功能欠缺。而通过博览会的集中大量投资,可以推动交通设施、公园、街道环境的整治,在短期内完善新城居住工作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老城区因为开发历史长,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城区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将博览会会址选择在老城区,可以推进旧城改造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如上海世博会选址位于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世博会场馆的位置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可以综合利用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外滩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文资源。
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聚焦效应,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北京、上海有幸获得了这一当代经济最稀缺的注意力资源。我们应当把自己的城市经济要素放到国际社会这一大背景下,为城市更快地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着眼于长远的后奥运经济和后世博经济。只要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打造好自己的城市品牌,塑造好自己的城市文明,就能使奥运引擎和世博引擎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产生最大的效益。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乔兆红)
TAG: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