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让人们将贫困、落后、闭塞的宁夏从记忆中抹去。五十年的峥嵘岁月让有“西部缩影”之称的宁夏以崭新的形象步入人们的视野。
春秋五十载,塞上越千年。温家宝总理近期在宁夏考察时说,宁夏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今天,站在新起点上,宁夏600余万回汉各族人民正豪迈地书写着荡气回肠的西部“奋进史”。
从“颜色巨变”到“进退出入”“贫甲天下”之地在思想解放中嬗变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农民海星一家3代7口人,仅有2名劳动力,但今年他还是花3万多元盖起了6间瓦房。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过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今在宁夏农村已很普遍。
海星所在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曾被称为“贫甲天下”的地方,也是中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作为宁夏经济发展的短板,这里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比,思想上的突破与革新更具挑战性。
驱车行驶在宁夏南部山区,过去满眼的土黄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所取代,绿色间装点着红色和白色:红砖、红顶、红房,这是农民的新居;片片白色是地膜覆盖的农作物和日光温室,那是设施农业的“剪影”。
“颜色巨变”映射出宁夏山区经济的发展变化,“绿、红、白”三色开始成为南部山区的主色调。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瑞文将这一系列变化归纳为四个字:“进退出入”。
“进”指牛羊进圈。之前宁夏南部山区是满天星式放牧,自国家实行封山禁牧,传统方式得到改变。“退”指山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出”指人出山。去年宁夏组织输出农民工63万人次,8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户均至少有1人在外务工,其中固原市农民人均务工收入4163元,比5年前增长近2倍。“入”指草入田。人们开始像种庄稼一样种植优质牧草。从开荒种粮到种草养畜,西海固传承千年的劳作和生活方式悄然而变。
2003年5月1日,宁夏在全国率先全境禁牧。从北部荒漠草原区,到南边黄土丘陵区,无不展现出莺飞草长的勃勃生机。宁夏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荒漠化逆转的省区,在沙尘源头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告别传统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难在起步,但宁夏迈出了这艰难第一步。在与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等现实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就地扶贫难以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于是,今年3月宁夏启动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国家和地方投资近30亿元,
搬迁20多万贫困农民到公路沿线和城郊地区,实现修复生态和脱贫致富双赢目标。
西海固,昔日的“旱源死海”如今迸发出强大生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设施农业、草畜产业等综合措施,实现了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和致富农民三大目标,贫困人口5年减少了80%。
城乡巨变生动诠释大与小的辩证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50年间宁夏经济总量增长59倍,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说:“宁夏地域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小,但是对国家的贡献不能小,发展的气魄不能小,对国家长远发展的作用不能小。宁夏人就是要用大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宁夏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和远景储量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宁东煤田已探明储量270亿吨,被国家列为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这片总面积3484平方公里,临黄河靠银川的地方,资源富集和资源组合优势国内罕见。然而长期以来,这里重复着挖煤——— 卖煤的老路,跳不出小打小闹的窠臼。
着眼于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转换,在空间上优化布局,将宁东建成国内一流的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以此作为宁夏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2003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作出战略部署。从此,宁夏“一号工程”掀开了宁夏工业史无前例的高起点、高水平、高技术开发建设的序幕。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建功告诉记者,伴随着神华、华电、鲁能、国家电网等一批战略投资合作者相继入主宁东,大量的开发建设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在这片亘古荒原上结出硕果。宁东由单一煤炭原料生产,迅速转变为煤炭、电力、煤化工和煤炭深加工综合利用为主的4大产业,产业链条延伸到煤变油、煤基烯烃、煤基二甲醚等高端产品。5年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已完成投资283亿元,去年仅神华宁煤投资就逾百亿元,超出50年来宁夏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
“天下黄河富宁夏”,优质农业资源如何做大做强?农业专家崔永庆说,作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宁夏担负着稳定区域粮食安全的任务。
为打造“西部粮仓”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近年间宁夏重点在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上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能稳中有升。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290万亩,比上年增加8%;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316万吨,预计到2012年粮食产能将达到350万吨以上。
从西部内陆腹地“突围”,宁夏跃上对外开放的“快车”。目前,以银川为中心,辐射400公里的交通网络基本构成,形成了“2小时经济圈”,实现了“所有市县10分钟上高速公路”。
8月22日,宁夏境内盐池至孟家湾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也即将开工建设,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周舒说,通过这条国际大通道,宁夏可以更加紧密地融入东西部物资、商贸往来。
再造一个新宁夏的豪迈畅想
跳出宁夏看宁夏,站在全国看宁夏,面向世界看宁夏。宁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促进宁夏发展的意见,包括60多条具体政策性措施以及100多个重大项目。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我们一定要把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转化为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宁夏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大背景下来谋划、来推动、来发展,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蓝图正在绘就:从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将宁夏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令宁夏人民魂牵梦萦的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正加快前期工作。在山区实施危房危窑改造,5年内安置移民20万人,争取实现中南部地区的饮水安全。加快建设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3个示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面环沙的宁夏着眼于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启动6个百万亩生态经济防护林工程,在全境构筑起4道绿色屏障,使全区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9.8%提高到17%以上,切断风沙进入祖国腹地的通道,确保全国生态安全。
将宁东建成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这里将崛起9座大型现代化电厂、8座大型矿区;300万吨煤制油、120万吨煤基烯烃、120万吨二甲醚等采用世界先进装备和技术的重大项目次第展开……一个崭新的全国大型工业高地正在宁夏隆起。
预计到2020年,宁东煤炭生产能力将超过1亿吨;发电装机容量达2600多万千瓦,基地外送电1000万千瓦;煤化工产成品生产能力达到1350万吨。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袁进琳说,只有跨越发展才能加速缩短差距,宁夏后劲十足。按照“两步走”规划,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到2012年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到2020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起跳!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向目标冲刺。(记者 周健伟 刘晓莉)
TAG: 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