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标志建筑物翻倍推荐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30多年里,温州城区面积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张锦奎一边说,一边小心地摊开一张1951年印刷的《温州市区街道参考图》。
张锦奎是温州日报退休干部,收藏地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我感觉到从那时候开始温州变化很快,就开始留意地图收集了。”10多年下来,他已经收集了近20张各种类型的“温州地图”。
张锦奎说,从这些“温州地图”里,能直观地看出温州城市的巨变。“把1951年出版的《温州市区街道参考图》和1980年出版的《温州市区示意图》对照,城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老城区的框架之外有了一些外延。到了1985年的《温州市游览图》,从中可以看到城市的外延部分中,大多数是工厂发展之后外迁形成的居住区。从名称上来看,这些工厂都是一些传统型的企业。”张锦奎一边展示自己收藏的地图,一边解说。从《温州市游览图》上可以看到,当时城区的标志建筑物,仅有“东瓯大厦”、“第一百货商店”、“汽车西站”、“鹿城饭店”等四座楼房。而1988年的《温州市区交通图》显示,市区的框架已沿着瓯江向东、西、南三面延伸、拉大,尤其是东扩的步伐开始加大。
在1991年出版的《温州交通旅游图》上,标示出的市区标志建筑物已开始星罗棋布。“从四座楼房一跃而成34座之多,不但有饭店、银行、商厦等,还有不少有建筑特色的机关大楼和企业大楼等。”
公交线路变多变长
改革开放初期的地图上,公交线路也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与1980年地图上5条公交线路相比,1985年的地图上只增加了两条,其中一条还是临时班车线路。那时的公共交通发展比较慢。”张锦奎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公交线路说,1991年的《温州交通旅游图》显示,虽然市区的公交汽车线路没有增加多少,不过市郊公交车的线路很明显地增加,这也印证了城市的扩张速度。
事实上,温州公交线路条数并没有全部标注在地图上。据《温州公交志》记载,1956年温州只有两条公交线路,一条是小南门至西门大桥头,另一条是小南门至东门涨桥头。1980年营运线路增加到12条,1988年底有公交线路20条。目前温州市区公交线路已发展到91条,路线延伸范围北达永嘉上塘,南到瑞安城关,东至龙湾海城,西上瓯海北林垟。而2007年底市区营运车辆1834辆,也比1956年的4辆车增长了458.5倍。
温州市公交一汽公司培训科长庞振声曾开了23年的公交车,一路亲历温州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过程。
“1979年,我开6路车,从南站到龙湾白楼下,全程14公里。”庞振声说,当时6路车只有5辆车,每30分钟一班车。“过了灰桥,就是农村。”庞振声记得,当时到龙湾的道路是一条6米宽的砂石路,路两旁都是农田,乘客基本是农民。“路上灰尘很多,一趟下来眉毛都变黄了。当时我们都戴口罩、帽子开车。”
如今,6路车的线路早已成为城市线,19.5公里的路程都在市区范围内。庞振声感叹说,现在一路过去,路边的田园风光已经全被充满生气的都市气象替代。
一张“特殊”的地图
在张锦奎收藏的1980年10月15日出版的《温州科技报》中,有一篇时任市建委副主任胡显钦写的文章——《温州市城市建设规划的设想》,同时还刊登了一幅《温州市市区总体规划方案图》,这是张锦奎收藏的一张“特殊”的地图。“这份收藏品告诉我们,那时候温州的城市建设规划就已经开始搞初步方案了。这说明温州的城市建设起步是很早的,只是由于当时温州经济基础太薄弱了,因而影响了进度。”张锦奎深有体会地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住在矮凳桥,当时那里是农村,“住房旁边就是一排茅坑。”
今年80多岁的胡显钦老先生回忆说,1980年的那次城市规划,是温州城市第一次总体规划。“新中国成立后,温州最早的城市建设规划在1957年。当时,省建设工程厅城建处规划人员来温州,历时3月,编制《温州市初步规划图》。以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将市区界限为东至灰桥,南至三板桥,西至翠微山,北至瓯江。”胡显钦说,由于当时温州还处于“前线”,城区建设主要以维护为主,并没有大规模的建设。后来“文革”中,城市规划被当作修正主义批判,规划机构被撤消。直到1979年,规划部门重新编制温州城市总体规划。
1983年7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发展中的海港工业城市。此后,随着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真正实施和旧城改造规划的出台,才使我市的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市区建成区扩大7倍
“从1980年到1991年,地图还是隔几年出版一次的,1991年之后,基本上是每年出版一次,甚至一年出版不同类型的地图二三张,频率很快。地图的‘脸面’也一次次变大。”张锦奎不只是简单地收藏,他还用心研究地图上的信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温州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城市不断变化。在1991年的《温州交通旅游图》上,温州城区面积已有了明显扩大,西向直至翠微山,西南方向已推进到了过境公路,南面与南塘街相接,东边则到达杨府山脚下。“如果不及时出版新的温州地图,那么许多新的地名、路名、企业的迁移、线路名称的改变等都无法及时传递,外地人出差到温州也会有许多不便。”
数据最能直接反映地图上的种种变化。2007年温州市区建成区(指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完备、具备了城市居住条件的区域)范围总面积为164.1平方公里,东面已延伸到滨海园区、南面到茶山高教园区、西面到瓯海瞿溪,北面到江心屿。而来自市规划局的数据显示,我市1982年建成区仅有2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在20多年时间里,温州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约7倍。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些不断‘变脸’的温州地图,就像一个个历史的印记,很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快速发展成果。”张锦奎认为,虽然这些地图在平常人的眼中是很不起眼的小纸片儿,但如果把它们一张张收集起来,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成为一份份厚重的历史实物见证。
记者 王宏
TAG: 温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