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出台《“问事、问人、问责”暂行规定》,加大行政效能建设力度
■席孝林岳巍本报记者李传君
“为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机制,在全市开展问事、问人、问责,即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近日,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破解温家宝总理关心的 “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加大行政效能建设力度。通过 “三问”,问出了干部的压力,问出了工作的动力,问出了发展的活力,推进了破解“四难”的实践。
一解“行路难”
9月4日,记者驱车从通江到巴中城区只用了1小时。
“过去到巴中城区,要么从平昌绕道,要么从南江绕道,需要近3个小时。”巴中市公路局负责人介绍,2006年8月,通江到巴中公路最重要的一段通水路动工,原计划2008年5月1日通车,因种种原因工程停工。市委、市政府将该工程作为行政效能督查重点,要求市交通局和市公路局抽调领导进驻工地,每天督查施工单位进度。7月底,通水路全线竣工。
“从6月份到7月底,我们一心想的是尽快把路修通,否则老百姓有意见,市委、市政府要问责。”市公路局一负责人说。
二解“饮水难”
“今后,我们可以放心不再喝不干净的水了!”9月初,喝上放心水的通江县永安镇碧溪场居民奔走相告。
过去,该场镇的自来水工程设备老化,群众饮水极不安全。今年5月,通江县水利局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筹资50万元启动该场镇安全饮水工程。“我们对工程的督查,细到每一根管道的购买、安装,都会有层层责任划分。”县水利局一负责人说,历经4个月的艰苦奋战,解决了1800余场镇人口和周边1000多村民饮水难问题。
三解“上学难”
9月1日,“5·12”特大地震中10间教室成为危房的巴州区第十小学1000多名学生全部恢复上课,扩建的巴中二中新校区也迎来900余名新生。
今年,巴中城区增量学生数量达3670人,急需更多校舍和师资。为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巴州区在教育系统大力实施行政效能建设,从区委、区政府领导到各学校校长,层层“三问”,学校灾后重建、改扩建资金迅速落实,各项工程均在9月1日前顺利完工。
四解“看病难”
“看病和报销都很方便。”9月6日,平昌县望京乡望京村杨映钟的父母告诉记者,今年7月,杨映钟因股骨骨折在镇龙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7901.7元,出院时就在卫生院合作医疗窗口报销3391.7元。今年开展行政效能建设以来,为解决群众看病难,该县从惠民便民出发,实行了“一证通”和“即诊即报”、“出院即报”制度。凡在本县参加合作医疗的病人,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和住院结束,可立即在该医疗机构的合作医疗服务窗口报销。
“我们贯彻‘三问’机制,只要发现对新农合政策解释不清、工作推三拖四等现象,坚决实施问责,甚至辞退。”县卫生局一负责人介绍说。
推行“三问”以来,巴中市共查处行政效能投诉案件261件,对87个责任单位233名责任人员实行问责,其中党纪政纪处分59人,免职停职26人,行政告诫、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147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巴中市实现了1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公路;解决38.3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共投入资金20825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7.5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6个,新农合参合人数268.085万人,参合率达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