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县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是探索“两型社会”的排头兵。我们应按照“两型社会”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县级城市发展新路,积极建设新型城市,全面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融入“两型”理念,严格城市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是城市发展的定位器。建设新型城市首先要将“两型”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一是城市定位要准确。靖州县交通便利,区位独特,苗侗文化、历史文化浓厚。有1条铁路、1条国道、2条省道和1条建设中的高速公路交汇于县城。通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县城正成为辐射和吸纳湘黔桂接边地区的中心都市。全县山苍水碧,林木繁荫,生态优良,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7.8%,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7.5平方米,被原省长周伯华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在城市发展定位时,应立足优势,围绕和谐,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争取将县城建设成为最宜人居城市和湘黔桂接边区域中心。二是城市功能要分区。根据“东提、西扩、北延”的整体发展格局,结合区位、交通、生态、便民等因素,按照“占地面积少、立体空间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带动承载辐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城市化建设要求,将县城按功能划分为住宅区、休闲区、商业区、工业区和行政区。注重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加强功能区之间的连接,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功能区集中。着力编制“三山两水”的生态景观保护建设规划和城区园林绿化规划,加强中心城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原“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过”的美丽景色。三是规划管理要严格。成立高规格的规划委员会和专家评审组,建立“规划办——专家评审——规划委员会决策”的三级评审制度。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做到“规划一张图、管理一部法、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依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做到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加强规划执法,认真开展“一书两证”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章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严查重罚。
二、围绕“两型”目标,开展城市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是靖州县的优势所在,也是机遇所在,更是希望所在。要牢固树立“两型”理念,围绕“两型”标准,开展城市建设。一要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是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聚散能力的基础,必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完善道路设施,加快永平路、建国路、渠江二桥等路桥建设,构筑完善的城区交通网络。加强飞山景区、文峰塔景区、异溪河沿岸等景区景点开发,提高城市旅游休闲的品质。加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公交车站点及城区灯光、道路标志等市政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加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贸服务等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内力,吸纳周边资源,带动区域发展。二要加强生态建设。生态良好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围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采取“见缝插绿、搬迁辟绿、垂悬挂绿、屋顶造绿、让出黄金地段建绿”等办法,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力度,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实施污染治理和传统工业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等自然生态建设工程,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积极促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园区建设。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把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的宜居之城。三要加强建筑监管。对建筑市场实行准出入制,加强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严肃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资质挂靠行为。坚持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确保建设工程报建率、招投标率、公开招标率均达到100%。着力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加强建设项目日常巡查、跟踪管理和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建筑安全。积极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推广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四要开展城市经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和政府城建投资公司的主导作用,统一储备土地资本和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广泛吸引外资、民间资金,争取信贷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以房带路、以路兴商、土地置换、经营权转让、贷款担保、政策倾斜等办法,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参与城市综合开发,建立政府启动、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城市投资经营机制。把城市道路、广场、公园、以及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与城市开发项目捆绑在一起,整体考虑,统筹安排。把城镇的特色建筑、景观、特产、苗侗民族文化、服务等一切有形、无形的资本商品化,推向市场营销收益。有计划地组织富有本地民族特色的姑娘节、飞山庙会、“杨梅红”系列活动等节庆、商贸、文化、旅游活动开展营销,扩大知名度和吸引力,打响飞山文化品牌,促进城市繁荣发展。
三、坚持“两型”标准,发展城市产业
产业是城市的血液,是建设新型城市的基础。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按照“两型社会”标准,加快发展城市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之路,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产业体系。一要推行集约发展,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落实“两型”要求,推行产业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抓好飞山、甘太两个工业园和贮木场、铺口、江东、二凉亭、艮山口五个工业小区建设,进一步搞好园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各类制造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以园拓业、以业兴城,推进城市化。着力培育竹木、建材、矿产、医药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优势产业聚集区,增强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二要发挥城市功能,服务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要积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经营平台,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标准化加工、企业化管理格局。继续推动竹木、中药材、畜牧、优质水果四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经营效益。扶持壮大东和、七星、补天药业、金穗农业等骨干龙头企业,提高转化加工能力。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茯苓专业协会、西瓜协会、柑桔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基地、培育品牌、带动农户,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要立足永续发展,提升第三产业。认真做好城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湘西南粮食物流大市场、湘西南农机建材市场等一批有规模、上档次、能够形成靖州物流品牌的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优势企业,着力把县城建成湘黔桂三省(区)接边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积极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升酒店、宾馆、娱乐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发展中介、信息、广告等新型服务业,培育壮大广播影视、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等消费服务,拓宽现代服务领域。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力度,突出抓好飞山寨景区、文峰塔景区、排牙山森林公园建设,开发和推介地方特色旅游项目,积极发展飞山文化民俗旅游业。加强房地产业的开发与管理,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和房地产信息网络,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业和产权交易市场、房屋租赁市场,推动房地产业稳步发展。
四、突出“两型”效力,强化城市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城市管理,是探索“两型社会”,巩固新型城市建设成果的长效途径。一是不断完善城管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领导协调机制,实行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管理有关问题。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组织体制,落实城市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交通协管队、市容协管队建设,确保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及时组建城市综合执法局,进一步理顺城管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二是着力优化城管机制。提高城管效力,关键在于创新和健全城管长效机制。积极推行责任包干机制,将城市管理目标任务量化分解落实到城区各责任单位,定期检查考核。全面落实路段长责任制,切实发挥各路段责任县领导、路段长和路段责任单位作用。全面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对责任不落实的店铺和单位,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无效的坚决处罚到位。推行清扫路段承包责任制,对责任区域实行每天普扫和17小时巡回保洁,认真研究解决背街小巷环卫管理办法,做到管理没有空档,卫生没有死角。积极推进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公共事业方面的市场化改革,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的新路子,有效经营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三是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城市建设与管理最活跃的因素是市民,城市文明进步的最终动因是市民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全省文明县城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文明社区、花园式单位等全民创建活动,有效强化市民精神。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加强交流,培养城市家园意识和城市荣誉感,树立“人人都是靖州形象,个个都是靖州主人”的观念,积极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与创建。注重增强市民在公共场所等城市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帮助市民树立社会公德。积极发展城市群众文化事业,着力增强市民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自觉遵章守法和支持依法执法。大力弘扬本土民族文化,将本土民族文化融于现代市民精神,使人文环境和文化力成为驱动靖州县“两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系中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常委)
稿源:红网 作者:尹翠华TAG: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