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泉刘雄 特约记者余兀玉 通讯员南柯
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昨在十堰落幕,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运动员经过激烈角逐,分享了307枚金牌,其中我省运动员获得30枚。此前,武术节举行了开幕式文艺晚会、“走进武当”、旅游经贸洽谈、群众习武健身等活动。武当山绝世胜景、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给各国友人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东风迁都武汉,车城的背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车城到多元经济重镇的转身,十堰用了5年时间。此次武术节主打武当牌,武当武术、道教文化及仙山美景,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十堰最靓丽的名片。这张名片擦得亮不亮,关乎十堰的长久和未来。
从1969年东风定址十堰起,十堰的终极梦想一直是“建中国的底特律”。武当名片,被忘在历史的角落,蒙上岁月的尘埃。30多年来,“车城”成为十堰的别称。但东风迁都武汉后,“废都”一词开始困绕十堰。其实,即使东风不迁都,仅靠单一的汽车产业,十堰能否扬帆出海,仍待商榷。
今秋十月,十堰终于实质上重拾“武当名片”,承办了该市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武术节是车城的转身:以武术节为平台,把十堰推向世界;武当仙山,不再仅属于祖宗的荣耀。
十堰偏于山区,资源匮乏,5县1市均为国家或省级贫困县;搞传统农业,土地和气候卡住了出路;搞二三产业,资源和交通是拦路虎。跳出十堰看十堰,十堰人解放思想,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八百里武当,是全国29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还有巴俗、秦风、楚歌、豫音等历史文化;有“中国民歌第一村”、“中国第一故事村”;中线南水北调源头原生态森林和1100多平方公里的汉江人工湖,郧阳人、上津古城、柳陂恐龙、汉江考古……把起跳点放回优势文化!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与其说是十堰发展理念的回归,不如说是一次新的拓展。
武术节是平台、更是突破点,一系列“组合拳”紧随其后——总投资60亿元的武当山太极湖新区建设已启动;汉十高速已通;汉十铁路动车组、西十高速开通在即;襄天高速、郧房高速、武神高速、武当山机场、郑渝铁路正争取立项,一个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正在形成,十堰至郑州、西安、武汉的时空距离将缩为4小时以内。
“世界武林风,辉煌武当山”,武术节让武当文化终于从历史深处重昂龙头,开始用全球视野打量世界。多年后我们再回望车城,武术节或许已成十堰从车城向多元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志和历史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