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军伍 康建华)
唐山,13472平方公里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交通畅达、五业兴旺,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镶嵌在京都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串起这颗明珠的,就是纵横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截至2007年底,唐山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01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大交通网,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也使唐山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10月19日,72岁的郑寿义再次来到王盼庄互通立交桥施工现场,这已经是老人的第三次“实地考察”。郑寿义家住果园乡刘火新庄,生活富足之后,老人时常叫上老哥们儿,坐公交车四处转转,郑寿义感叹:“来了3次,一次一个样。”
说起唐山道路交通的变化,郑寿义老人说,家跟前儿的变化就很多。沿着宽阔的北新道一路望去,东起刘火新庄铁路立交桥,西至西外环高速收费站立交的西出口,景观设计范围为道路两侧各50米宽的绿化带,北出口的绿化改造面积60多公顷。而东起南新道立交桥,西至西外环段的西南出口则利用当地特有的环境条件,打造成标志性景观大道。
郑寿义老人亲历了西出口的变化:“现在出门方便,景色漂亮。以前西出口只有一条唐韩路通往韩城、玉田,路又窄又不平,周围全是庄稼地。解放后,土路变成渣子道,又变成沥青道,如今西外环公路和环城高速可以通往北京、天津、沈阳和京唐港,交通是四通八达。”
追根:地震摧毁唐山交通
据原唐山市交通局办公室副主任柳崇元介绍,建国伊始,唐山交通十分落后,全市仅有14条857公里土路和沙石路面。经过唐山交通人的不懈努力,到1976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2925公里。其中沥青路面从无到有发展到1551.4公里,桥梁由木桥、草桥改建成永久性桥梁231座,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主要乡镇通汽车。
1976年大地震摧毁了唐山交通。地震那年,公路中断,全市交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几乎陷于瘫痪。但地震没有摧垮唐山交通人的意志,他们迅速投入到抢修、抢通公路的战斗之中,同时也开始了唐山交通恢复、重建的时期。1977年底,全市沥青公路里程超出震前320公里。
说起唐山交通,柳崇元概括为“五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唐山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山交通走进了公路建设和发展的春天。在1977至1979年3年震后恢复的基础上,伴随着唐山市10年重建,唐山道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1988年唐山市通车里程达3565公里,是震前的1.2倍。一个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公路网已初步形成。
发展
■高速:零开始到发达国家水平
★柏各庄的大米,唐海、丰南的对虾全国有名,但过去北京到唐山的路难走得很。没修高速之前需要走唐通线:唐山—新军屯—丰润—玉田—蓟县……再加上车辆档次不高,需要16个小时才能到北京,产品外运太难了。——丰南82岁老人齐秀林
1995年,唐津高速的开工建设结束了唐山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1996年11月28日,一条双向四车道、全长60公里的唐津高速公路(唐山段)一期工程30公里路段正式通车。”这个日子,柳崇元记得特别清楚,“这是唐山交通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日子。”
2000年,唐港高速公路全幅竣工通车,整个唐山为之欢腾。唐山市华运出租汽车公司的马女士深有体会,“从市区到港口用时仅50分钟,北京到京唐港不足3个小时,京唐港真正成为北京的‘出海口’。”
在唐津高速修建过程中,唐山提出了“三线开发,八业并举”的目标。修建唐津高速公路期间,唐山市拉开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大战役。“1996年5月,唐山人自当业主、自筹资金开工建设唐港(唐山至京唐港)高速公路;1999年9月,唐津高速公路(唐山段)二期工程建成通车;京沈高速公路(唐山段)全长114公里也同时建成通车……”说起高速公路建设史,柳崇元如数家珍。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唐山市的经济飞跃发展。
2001年11月28日,唐山市建设了一条全长34.23公里、双向四车道的西外环高速公路。“唐山是中国第三个有高速外环的城市。”说起西外环高速,柳崇元满脸骄傲,“随着西外环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唐山在初步构架起‘O+X’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由此而生的市区8个收费站、8个出口分流了进入唐山市的车辆,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
截至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010公里,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96.57公里,位居全省前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2公里,通车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98公里,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各县(市)与市区全部由二级以上标准公路相连,出发30分钟左右均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市逐步形成以城市外环为中心,东连西接,南通北达的放射性高速公路网络格局。
■干线:四纵四横公路网初成
★205国道原来横穿唐山市区,因为从唐山去秦皇岛都要经过这条路,所以那时候从陶瓷城一带过往的车辆特别多,经常堵车。这不仅给车辆通行造成了不便,还影响了咱们唐山的形象。——市民张宝来
2008年3月,唐山市交通局实施了205国道郑家庄至王盼庄段改建工程,起于路南区郑家庄(现状205国道与唐海线交叉处西400米),上跨唐海线后,向东在女织寨村南与外环线相接,沿外环线东行,终于开平区王盼庄附近(唐港高速与外环线交叉处),改线后,将使国道主线避开工矿企业、商业网点密集路段,有效改善该路段混合交通现象。
为使高速公路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唐山又加快了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市出口路和国省干线的新改建步伐,先后投资26亿多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0多条高速公路连接线,与高速公路同步建设、同步贯通,把各县(市)、区全部纳入高速公路网。同时,先后拓宽了市区东、南、西、北4个出口路。兴建了唐山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北立交桥、东立交桥,缓解了市区交通出口的压力,提高了城市形象标准。分期改造了102、205、112、丰董、三抚等一大批国省干线;修建了沿海公路,使秦、唐、沧沿海公路全线贯通。
唐山市四纵四横干线公路网已初步形成,各县(市)、区与市区相连的路线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市区周围有唐山北、唐山东、唐山西等多座大型互通式立交桥,分别位于环城高速公路的八个方向,从市中心区任何方向出发,十几分钟便能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
■乡村:村村通油路
★现在每半个小时就有一趟公交车经过家门口,两块钱就到了市里。村里土路变水泥路,还通了公交车,方便生活不说,还带活了村里的经济。——迁安农民王德广
目前,唐山市大力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唐山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8.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6385.7公里。
2006年率先在河北省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油(砼)目标。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1291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和广大农村腹地的出行条件,带动了沿线农村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农村运输和商品流通市场。真正做到了“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让农民感受得到,实实在在的交通成果让农民体会得到”。
前景:"十一五"蓝图 "2-10"新格局
据唐山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启动实施了干线公路“386”工程和农村公路“123”工程。这些项目总计涉及资金400多亿元。建设规模、资金投入,在唐山交通发展史上都前所未有。
今后3至5年,全市公路交通网络化程度将显著提高,逐步形成“2-10”的网络新格局,即:市中心区对外交通网形成“两环十通道”格局。市中心区与丰润、丰南、开平及古冶区的公路交通由半小时缩短为15分钟;与曹妃甸、各县(市)城区公路交通由1小时缩短为半小时;高速公路形成“三纵四横五条线”格局,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所有县(市)、区进入“十五分钟高速交通圈”,全市形成“1小时交通圈”,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直达性提高;一般干线公路形成“五纵六横七条线”格局,国省干线全部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农村公路形成“双网”格局,即“九纵八横七条线”骨架网和村际互联网络,骨架网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部实现行政村之间村村联网。
观点:交通发达 经济振兴
作为老交通人,柳崇元把交通与经济的关系解释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只有公路通,才有百业兴。”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道路运输共有营业性货车7.5万辆,车辆保有量居全省首位,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货运车辆位居前列;营业性客车2143辆,客运班线867条,其中高速客运班线24条,高速客运班车52辆;出租车保有量4610辆,捷达、桑塔纳等中高档车型比例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道路运输企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初步构建起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运输服务平台。依托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和高速客运直达班线,客运网络日益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极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目前唐山建成货运交易市场5个,市级货运信息服务中心1个,拥有物流企业30多家,形成了市、县、乡三级货运服务网络。
相关链接:大事记
1976年8月10日,各条干线公路基本恢复通车。
1977年底,全市沥青公路里程超出震前320公里。
1979年底,震毁桥梁全部得以恢复,并兴建大中桥梁70座。
1988年,唐山市通车里程达3565公里,是震前的1.2倍。北至燕山,南达渤海,东西贯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初步形成。
1996年11月28日,唐津高速公路(唐山段)一期工程30公里路段正式通车。
1996年5月,唐山开工建设唐港(唐山至京唐港)高速公路,2000年10月实现全部竣工通车。
1999年9月,唐津高速公路(唐山段)二期工程建成通车。
1999年9月,京沈高速公路(唐山段)全长114公里也同时建成通车。
2001年11月28日,唐山市西外环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2007年1月27日,承唐高速公路唐山至南小营段竣工通车。
2006年12月24日,唐曹高速开工,预计2008年11月中旬完工。
TAG: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