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宁
国务院5日决定,明后两年重新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扩大内需。
5日系上周三,当天作出的决定选在9日晚间发布,显然有决策层的多重考虑:其一,周日晚上公布重大政策利好,利于本周一股市实现久违的大红盘,以提升中小股民信心;其二,本周将公布10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最高决策层显然在会前就获知相关数据,很有可能,数据比各方预先的估计还要糟糕——也即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程度比预想的更为严重,抢在数据公布前提前开会决策,提前发布扩大内需的10大政策举措,不但可以提前舒缓社会的恐慌心理,更重在提振社会信心。这样的算计和安排,就事论事叫策略,往大处说就是执政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
明后两年新增4万亿元政府投资,意味着财政部一个月前公开放风的明年国债发行规模至少2000亿元的盘子已不够。新华每日电讯引用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称,明年国债发行规模预计达5000亿元,总量相当于中国今年GDP2.0%甚至更多。几天前,铁道部宣布2万亿元的铁路扩建计划已经国务院批复。紧接着,交通运输部披露正在酝酿5万亿元的交通投资计划,大幅度提升高等级公路、水运、港口建设的投资规模。显而易见,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果断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内叫积极财政政策),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
在全球经济下行之大环境下,这种政策取向对提振经济和保护民生意义重大。
以铁路、公路、航运、港口投资为例,其对行业和产业的拉动分为多个层次:钢铁、水泥、石料、石化副产品及其他辅助性建材的刚性需求相应攀升;筑路机械、土建施工装备、铁路机车制造、港口装卸机械、海运及内河泊位施工装备、工程勘察设备的刚性需求相应得到拉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预算监管、工程审计等一大批关联服务行业的服务需求随之增加。间接拉动同样巨大,举15年前我在沪杭甬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采访时收获的见识,为防路基渗水,路基施工需大量工程用防水布——眼下纺织业不景气,大规模交通基建正好为纺织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通常而言,每1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带动全社会6至8元的关联性投资,如此“溢出效应”于扩大内需十分有利;此外,每修筑1000公里铁路,可为10万民工提供饭碗,未来若干年间,国内光新建铁路一项就超过2万公里,其拉动就业的直接作用无须赘言。
由此所见,作为应急之策,扩大政府投资——拉动关联行业和产业——促进内需——保护和新增就业岗位——维系和确保民生的宏调政策,思路对头、方向明确,实际效果亦可有所预期。
另外,如此大规模政府投资会否影响政府对预算内社保、低保及其他公共福利的投入?我的判断是,地方层面有时难以完全避免,中央层面基本可以避免。因为以国债为资金来源的政府投资性质属于“预算外增量投资”,对固有预算盘子不产生挤占影响。相反,受政府“增量投资”的杠杆撬动,全社会投资规模相应扩容,政府、企业、民众当可一起受益。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