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宁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明后两年重新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扩大内需。国务院的经济振兴方案涉及十个方面(以下简称“国十条”),其中仅增值税转型在全国铺开一项,国内企业实施技改或扩大产能,按现有税负盘子,即可减少企业增值税负担1200亿元。
“国十条”选在9日晚间发布,显然有决策层的多重考虑:其一,周日晚上公布重大政策利好,利于周一股市实现久违的大红盘,可提升中小股民信心;其二,本周将公布10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作为最高决策层显然在会前就获知相关数据,很有可能,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程度比预想的更为严重,抢在数据公布前提前开会决策,提前发布扩大内需的十条举措,不但可以提前舒缓社会的恐慌心理,更重在提振社会信心。而本周一晚间又紧随其后公布各省市区及部委负责人会议确定的贯彻“国十条”之七条意见,对提振全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之信心,更是一场及时雨。
明后两年新增4万亿元政府投资,意味着财政部一个月前公开透露的明年国债发行规模至少2000亿元的盘子已明显过时。新华每日电讯引用摩根士丹利报告称,明年中国国债发行规模预计达5000亿元,总量相当于今年GDP的2.0%甚至更多。几天前,铁道部宣布2万亿元的铁路扩建计划已经国务院批复。紧接着,交通运输部披露正在酝酿5万亿元的交通投资计划,大幅度提升高等级公路、水运、港口建设的投资规模。显而易见,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
以铁路、公路、航运、港口投资为例,其对相关行业和产业的拉动分为多个层次:钢铁、水泥、石料、石化副产品及其他辅助性建材的刚性需求相应攀升;筑路机械、土建施工装备、铁路机车制造、海运及内河泊位施工装备、工程勘察设备的刚性需求相应得到拉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预算监管、工程审计等一大批关联行业的服务需求随之增加。间接拉动同样巨大,举不胜举。通常而言,每1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带动全社会6至8元的关联性投资;每修筑1000公里铁路,可为10万民工提供饭碗———而未来若干年间,国内光新建铁路一项就超过2万公里。
如此大规模政府投资会否影响政府对预算内社保、低保、医保及其他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我的判断是,个别地方有时难以完全避免,中央层面基本可以避免。因为以国债为资金来源的政府投资性质属于“预算外增量投资”,对固有预算盘子不产生挤占影响。相反,受政府“增量投资”的杠杆撬动,全社会投资规模相应扩容,政府、企业、民众将一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