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篇
唐山——凤凰涅槃得奇迹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7.8级强烈地震,百年城市毁于一旦。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200多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全部瘫痪。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西方媒体曾预言唐山从此将从地球上“抹掉”。面对灭顶之灾,英雄的唐山人民未渝回天之志,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中,谱写出一曲人类与地震灾害斗争的悲壮史诗。
震后三十年来,唐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大力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新城崛起靓丽宜居
在地震废墟上,唐山市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城市又重新屹立在冀东大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三十年来,唐山坚持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为新唐山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区路网建设日趋完善,到2007年底,唐山拥有城市道路1427公里,道路面积达2551万平方米,路网密度1.1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3.19平方米;城市供热普及率不断增长,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345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5%;城市燃气普及率不断提高,到2007年底,我市城市燃气普及率已达99%,人工煤气储气能力37万立方米。此外,积极引进天然气项目,目前,市中心区天然气置换工作已结束,置换用户26.5万户。唐山供水能力达118.01万吨。城市供水管网长度1820.47公里,自来水普及率保持了100%。公交事业改革发展稳步提高,目前唐山拥有公交运营车辆2718部,每万人拥有车辆达到14.05标台,营运线路总条数7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003公里;“十五”期间商品住宅竣工面积23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8亿元。2006年,城市住宅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6.8平方米,高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水平。
城市交通四通八达。新唐山大力发展现代化交通事业,经过三十年努力逐步实现城市交通立体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至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010公里,比去年增加555公里,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6.57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719公里,农村公路11291公里。尤其以沿海高速公路秦唐段全线贯通为标志,全市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新突破,通车里程达到402公里,密度由原来的每百平方公里2.28公里,提高到每百平方公里2.98公里,巩固了全省的领先地位。与主线同步建成通车的4条高速公路连接线,把我市沿海各县、区更加便捷地纳入高速公路网,为今后加快“四点一带”和滨海新城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建设生态园林工业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新唐山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为此,唐山坚持走工业后生态恢复之路,开北方资源型工业城市之先河,初步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居佳、城美”的目标。唐山已拥有污水处理厂8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73.9万吨,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4.44%。城市垃圾及粪便处理率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35%。唐山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为着眼点,实施了环中心区、丰润区和古冶区三个生态绿化防护林建设,对凤凰山、大城山等公园和纪念碑广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先后完成建设路、北新道等市区重点道路及东、西、南、北四个出口的大规模绿化改造,使城市园林绿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面积905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73平方米。2004年,唐山南部采沉区绿化建设项目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唐山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唐山在全国率先实施建筑节能闭合管理模式,并在全国率先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新型墙材占墙材总量的比例达到77%,唐山被列为中国十大节能工程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
城乡建设蓬勃发展。按照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向城镇集中的要求,近年来唐山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努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形成了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冀东城市群”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十五”期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02亿元。相继完成了以城区路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为重点的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文明生态村建设蓬勃发展,各创建村主辅街道实现了硬化、净化和绿化,农民群众长期以来行路难、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多年来农村街道治理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脏乱差”现象有了显著改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建设跨越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唐山实现了经济建设快速跨越式发展。“七五”时期唐山经济赶上了全国经济发展步伐,“八五”时期超过了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九五”、“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实现了走在全省最前列的奋斗目标。
工业产业,阔步前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快,唐山工业实现飞速发展。“十五”期间,工业年均增速达到24.2%。2007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470.49亿元,占全市GDP的52.9%。钢铁工业是唐山第一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门类齐全、功能配套的钢铁工业体系,构建了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的钢铁产品结构。唐山能源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007年原煤产量达到3292万吨。唐山电网覆盖京津,电力装机总容量532万千瓦,其中陡河发电厂发电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唐山石油、油气储量丰富,2006年南堡10亿吨整装大油田的发现,将为唐山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唐山建材工业实力居河北之首,2007年水泥产量达到3319万吨。冀东水泥集团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4000万吨。唐山建筑卫生陶瓷约占全国卫生瓷产量的15%。唐山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涉及全市7大类共297家企业。唐山机车车辆厂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大型生产基地之一。唐山爱信齿轮轻微型汽车变速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冶金矿山高强度皮带机市场占有率达到30%。松下自动焊机市场占有率突破50%。唐山化工行业已经具有了生产化工原料、化肥、化学农药、化工机械等七大门类65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全市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涌现出了晶源电子、太阳石药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农业产业,快速发展。震后三十年来,唐山农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稳步前进。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2007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476.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25元,是197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61.32倍。经过多年调整与发展,唐山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由过去以第一产业为主到现在以二、三产业为主的转变,农业生产结构由粮食生产为主发展到畜牧水产成为农业经济第一大主导产业的格局,所占比重达到48.6%。全市农业经济形成了北部山区优质林果业、中部平原高效种养业、南部沿海名优水产业的三大格局。截至目前,唐山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9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截至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721.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414万亩;北部山区集雨水窖建设从无到有,已达8.27万个,增加蓄水容积214.03万方,建成了华北最大的水窖群。通过建设以农田防护林网、河渠路绿化林带,发展“围山转”为主体的百万亩板栗水保经济林防护体系,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城镇绿化等工程,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2.2%。近年来,已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农业科技信息网上用户发展到近万户,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购销30多亿元。
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97.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4.5倍。“十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以年均12.5%的速度增长。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1年的31.1%上升到2007年的32.3%,服务业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也由2001年的3.5%提到2007年的5.0%。二是劳动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1992年,我市服务业从业人数58.9万人,到2007年底,已增至118.8万人,平均每年以6.8%的速度递增。这表明,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三是生产税的不断增长,已成为税收新的增长点。随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服务业提供的税收越来越成为全市税收新的增长点。2007年全市服务业生产税净额达72.3亿元,是2002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7%。在14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金融业三大行业占整个服务业的80.7%,其中批发零售业占42.2%、交通运输业占32.2%、金融业占6.3%。四是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达467.6亿元,年均递增16.2%,2007年我市城镇服务
业固定资产投资385.2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6.9%。服务业投资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唐山充分发挥环渤海、环京津的区位优越,加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自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地区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截至目前,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到唐山投资兴业,实存外商投资企业近400家,同世界上16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出口产品已发展到300多个品种。从1998年以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年递增20%以上。2007年,唐山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达到51.94亿美元,其中进口额达到23.69亿美元,出口额达到28.25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唐山累计利用外资44.74亿美元,其中“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16.22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1%。 “十五”期间,批准总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85个。三资企业累计创汇达13.6亿美元,占全市创汇总额的44.6%。2007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8.2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量名列全省第一。“十五”期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额3.94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8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202.78%、168.55%,位居全省领先地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唐山市在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科技事业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唐山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狠抓科技项目建设和科技发展环境建设,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势农业工业化、科技合作外向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注重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起了高校、企业、民间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到2007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7个,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4个,农业产业研发中心16个,民营特色科技研发机构14个。科学研究成果显著,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103项(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6项,获奖等级和总数均名列全省第2位,评选市级科技奖励77项;取得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科技成果20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的25项;全年专利申请量839件,专利授权量677件)。组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9项,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实施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课题80项,转化实施重大专利技术150项。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并连续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初步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我市于1985年普及了小学教育,199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基”,提前5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从学前三年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普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保持在100%和99%左右,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93.8%,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7%,万人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45人;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除了高中基本学费,探索实施了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职业教育乘势发展,1993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县县有职教中心的目标,到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三农、服务曹妃甸的职业教育体系。建
立起了完善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县县有成人教育中心,乡乡(镇)有成人学校,年培训农村成人劳动力70万人次。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河北理工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四本多专”的高等教育格局。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卫生行业综合实力和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全市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十五”末,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04岁,比“九五”增加了0.52岁。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全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中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完善了疫情监测网络,乡级以上医疗单位全部实现了网络直报。目前,总投资4503万元、建筑面积为10825平方米的市疾病控制中心和总投资1790万元、改扩建面积为17480平方米的8个县级疾病控制中心项目均已投入使用。8个县级传染病院(区)和市紧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三是狠抓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将全市372所乡镇卫生院整合为179所,全市一乡一院的格局已经形成,并将人员、业务、经费全部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卫生室基本装备的配置步伐,投资1.54亿元,对135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投资6000万元,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完善了设备配置,使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唐山市共有卫生机构1692个,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2人;全市医院总床位2.5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45张,均高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一是专业艺术生产硕果累累。恢复、创作、排演了近500台剧(节)目,丰富了唐山市文艺舞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唐山市专业剧团在省以上各种赛事活动中共获得200多项奖励和称号。与此同时,唐山市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市皮影团先后到美国等9个国家及台湾地区进行友好艺术交流和演出,扩大了对外影响。二是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积极构筑大文化框架大力发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率先在省内组织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建设,形成了文化部门为指导、国办文化为依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文化工作新格局。三是文化市场从小到大繁荣有序。目前,唐山市现有公开发行报刊16种,各类印刷经营单位1395家,出版物经营单位663家,音像企业620家,演出团体、场所39家,演出公司1家。四是文博事业蒸蒸日上。经过几次大规模文物普查,已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重要石刻及革命纪念建筑、纪念地等历史和近现代文物点一千余处。清东陵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五是文化设施面貌一新。“八五”以来,随着唐山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唐山市文化设施建设又有了长足发展,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县级电影公司、电影院10个,市级电影公司1个、电影院3个,电影放映队180个;公共图书馆13个,群艺馆、文化馆15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文物管理处(所)11个。
体育事业深入普及。一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5341个,其中标准场地3061个,总场地面积1057.4万平方米,全市人均1.51平方米。“十五”期间,唐山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1个国家级样板工程——体育中心健身公园,1个省级示范工程——燕京小区健身公园,6个县级示范工程,6个市级社区健身苑,6个乡镇健身苑和300多条健身路径。二是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每两年一届的“体育艺术节”、市直机关运动会、职工运动会、老年运动会、妇女健身大会、中小学生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并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年直接参加的人数达60万人次。三是成功承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大赛。曾先后承办了全国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国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全国第二届城市运动会、第三届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等综合性大型比赛,承办了第二届世界男子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国际卡丁车赛、国际越野摩托车赛、“鲁能杯”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大赛,展示了新唐山的风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唐山市连续4次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田径之乡”称号,连续8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并曾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后备人才输送奖”、“体育优秀人才奖”和“全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基地”。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市初步形成了创业培训、项目管理、就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优惠相结合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机制。“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有20.7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175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关闭,再就业率达80%,顺利完成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整合和完善了全市就业服务机构,市、县(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都成立了就业服务局,全市31个街道办事处和124个重点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协助员,全市已经形成了“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就业工作体系。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工种齐全、互动有序的再就业培训体系,普遍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活动。建立并完善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07年底,失业保险覆盖人数为72.2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2001年全市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由启动之初的30万人发展到了“十五”期末的83万人。农村保险工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底,全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累计达到64.7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明显,全市已建成技工学校15所,其中,高级技校5所,技师学院3所。民办培训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现有各类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40所,专业覆盖我市主要行业企业的所有职业。
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全市政法机关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服务第一要务上的思路创新,队伍建设上的制度创新,治安防控体系上的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了社会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唐山1997—2000年和2001—2004年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全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有关部门,不间断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不稳定苗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做好缓解和化解工作,确保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紧紧围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要求,开展了“诚信平安唐山”创建活动。大力构建村居治安管控体系、社会面巡控体系、内部单位守控体系、矛盾纠纷排查调控体系、人口管理查控体系及特种行业、危险物品、复杂区域的监控体系,提高了唐山市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唐山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出了“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万里
千担一亩田”的“当代愚公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和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曹妃甸建设精神。今天,全市人民又以炽热的情怀熔炼了唐山人文、历史积淀,使这些精神得以升华,从而形成了“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形成了凤凰城的时代之魂。
坚持以德治市,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唐山坚持用自己城市的精神教育自己城市的人民,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文明城的创建活动中,引导群众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为唐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首先是理想信念教育。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以及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引导人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其次是主旋律教育。充分利用10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不懈地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入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坚持用抗震精神教育人民、激励人民、凝聚力量,进一步丰富唐山抗震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并使之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灵魂,成为唐山发展的强大动力。再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围绕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教育活动,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自觉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浓厚氛围。在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中,唐山形成了“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志愿者一助一帮孤助残献爱心”、“三德三做”等创建工作特色品牌。
坚持文化育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依托唐山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广泛的群体文化基础,着眼于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我市就有五件作品被列入省精品创作规划重点作品,有六件作品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获奖数量名列全省首位。唐剧《人影》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舞蹈《俏夕阳》被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评为歌舞类一等奖。唐山评剧团罗慧琴、张俊玲2007年同时获得全国最高表演奖“梅花奖”。为使深受唐山人民喜爱的评剧艺术焕发青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唐山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促进了评剧这一全国最大地方剧种的繁荣发展。
坚持诚信建设,优化社会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市区街三级全部建立完善了“一门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服务进一步完善。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政务行为,在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暨民主评议活动,优化发展环境。以“诚信唐山”为重点,以党政机关诚信服务为龙头,结合行业创优竞赛、行风评议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诚信行业(窗口)、“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示范街和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管理公平公正、经济交往履约践诺、人际之间真诚相待”的风气。2003年,唐山市获得“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荣誉称号。
科学发展篇
唐山——科学发展的前沿
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亲临唐山视察时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2007年1月召开的中共唐山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2008年1月召开的中共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奋斗目标,通过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唐山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前沿。
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打造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特别是中央决定2008年上半年在全国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唐山被列为全国23个试点单位之一,承担着为全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这为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打造科学发展前沿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唐山人民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任,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打造科学发展的前沿,就是要通过全面系统地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率先形成科学发展新模式、率先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率先破解科学发展新矛盾、率先打造科学发展新平台、率先建立科学发展新体制,在唐山这样一个典型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地区,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符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社会化、新型国际化要求的科学发展之路,开创一片科学发展的新天地,为全国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当好示范。
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打造科学发展的前沿,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为主
题;以开放创新、富民强市为总战略;以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总目标;以推进思想解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沿海“四点一带”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城市四大功能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十大幸福工程和党建工作创新为战略重点;按照对标赶超、负重奋进、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总要求,积极探索集约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文化发展、协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路径,着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变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城市与农村、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能源,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依托大港,走向海洋,全力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加速生产要素向唐山湾“四点一带”集中,充分利用唐山港口优势,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快由内陆资源型经济向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变;促进三次产业相互融合,以服务业拉动提升一产、二产,以一产、二产的发展为壮大服务业提供坚实基础,实现三次产业各自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做大做强钢铁产业,培植升级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由单一产业支撑向多门类产业拉动转变;增加自主创新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现由总量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对新上项目实行循环经济准入制度,对现有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改造,努力实现“三废”和余压、余热等的回收利用,加快由资源粗放利用向循环经济转变;实施产业规划布局调整,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使企业、项目成为产业链经济的有效环节,加快由产业节点向产业链条转变;加速提升产业集中度、要素集合度,着力培植都市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临港经济,形成特色经济板块,加快由产业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推进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唐山湾“四点一带”中的“四点”是指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是指贯通“四点”而形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唐山湾“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将坚持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先进产业聚集区、双向开放承载区、体制创新引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跨越发展支撑区。
曹妃甸新区:范围包括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及滦南县南堡镇、柳赞镇。规划总面积1,943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1,470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重点发展方向是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化工产业。同时,依托区内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启动建设保税仓库、创造条件建设保税港区。
乐亭新区:包括乐亭县和海港开发区两个县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划面积1,308平方公里。产业规划范围是沿海公路以南的长条形地带,规划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市区产业转移承载区。重点发展方向是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
丰南沿海工业区:毗邻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新型材料基地,曹妃甸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对接与配套基地。重点发展方向是装备制造产业、新型材料产业。
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芦台开发区和汉沽管理区是由原国有芦台农场和汉沽农场改制而来的,处于曹妃甸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连接带,行政区划面积283平方公里,其中有两块土地处在天津滨海新区。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临津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及综合利用,将芦台和汉沽两区合并设立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战略定位是唐津两市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辐射的承接区。重点发展方向是高新技术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五金制品产业。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
遵循产业链经济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精品钢材、装备制造、化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和环保七大主导产业链,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精品钢材产业链:(1)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联合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以唐钢、首钢、国丰、津西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2)优化品种结构,打造精品钢材基地。重点建设六大精品钢材基地(精品板材、中厚板造船板、H型钢及加工配送、棒线材及制品加工、精品建材板带、不锈钢板带);(3)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装备水平。加快淘汰小高炉、小转炉、窄带钢生产线等落后的生产装备,努力使我市钢铁工业的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4)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循环
化”的原则,建立以钢铁厂为中心,与电力、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以及与社会生活资源共享、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社会化循环经济体系。(5)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耗钢产业。支持钢铁企业建立产品深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强与下游造船、装备制造、家电、金属制品等钢材用户的合作,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大批量订单需求,提高钢材本地深加工率。
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1)构筑三大体系:以曹妃甸新区为中心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体系、以市区制造业和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高技术产业体系、以区县专业化配套产业为核心的基础装备产业体系;(2)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即船舶修造、大型冶金矿山及水泥机械制造、高速列车、大型环保及石化机械、金属制品产业;(3)建设“七个产业集聚区”;主要是:曹妃甸和京唐港的船舶修造产业集聚区、大型成套装备产业集聚区、港口机械产业集聚区;丰润区的高速动车组产业集聚区;市区的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重点县区的基础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及一般机械装备产业集聚区。
化学工业产业链:依托唐山现有工业基础,积极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三化融合”的超级化学工业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链。(1)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包括炼油、烯烃、PX(芳烃)等项目;下游深加工产业链,重点规划建设有机化工原料产业链、碳4深加工产业链、芳烃综合利用产业链、碳5深加工产业链等四条产业链。(2)煤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焦化苯系列产品、焦炉煤气甲醇系列产品、煤焦油系列产品、甲醇制烯烃和甲醇制丙烯系列产品。(3)海洋化工产业链。主要由海水资源利用、盐碱化工、粘胶纤维三个主要产品链构成,以海水资源利用为龙头,盐碱化工为主干,粘胶纤维为辅翼,形成包括盐碱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粘胶及化纤等众多产品为一体的产品结构。
现代农业产业链:(1)乳品加工产业链:加快对现有奶牛的改良和选育,发展小区养殖,健全和完善支持服务体系,把唐山建成华北乃至全国的奶业中心。(2)肉品加工产业链:新建改建一批深加工项目,创建绿色产地肉类品牌,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肉类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加强中继性冷藏物流中心和城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大“节点”建设,建设肉品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中心。(3)水产品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特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渔港建设进行综合定位,加快深水渔港建设。(4)果蔬加工产业链:建设25-30个果蔬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5)特色粮油产业链:鼓励企业开展面制主食保鲜、防霉、防菌技术研究,实现中式配餐、学生营养配餐的工业化生产,开发生产冷冻冷藏面团和调理速冻面制品等,建设传统主食工业化加工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米糠精深加工,建设粮油精深加工与功能食品开发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链:(1)信息产业链。加快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企业管理等重大应用软件开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工业电子产品等产业;发展以网络安全防范设备、数据安全传输设备、调制解调器等网络技术产品,形成以电子元器件产业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2)生物医药产业链。以太阳石药业、龙山药业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妇女儿童用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药。(3)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推进唐山威豪镁粉有限公司年产2,400吨高性能雾化镁粉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唐山硅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多晶硅等项目的建设。
现代服务业产业链:(1)构建北方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重点建设曹妃甸国际物流园区、海港综合物流园区和空港城物流园区。(2)建设国家现代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重点抓好六大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即新材料研发转化基地;石油勘探开采设备研发转化基地;重型装备研发转化基地;陶瓷研发转化基地;钢铁研发转化基地;环保产业研发转化基地。(3)建设国家知名旅游城市。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把唐山建设成为环渤海区域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和中国知名旅游城市。(4)建设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以四大功能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总部经
济,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来唐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5)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构建区域性国际结算、外汇交易、投融资与金融服务中心。在凤凰新城和曹妃甸生态城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区,谋划成立曹妃甸投资银行,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际著名银行进驻。(6)建设区域商贸中心。重点建设凤凰新城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中两个中央商务区,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中央商务集群,形成规模可观、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效益良好、辐射力强的区域商贸中心。(7)建设文化创意和软件服务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地震遗址公园、中国评剧博物馆、成兆才大戏院、冀东民俗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以及高新区国家级创业中心和曹妃甸新区软件开发园区。(8)建设城乡一体服务产业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便民服务体系、交通运输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环保产业链:加快建设曹妃甸现代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海水淡化及循环经济利用项目、加快建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支持开发建设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和相关产品制造、积极开展环境合同和能源合同管理工作、强化矿山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南湖生态城建设步伐、积极开展以生物柴油为龙头的新能源开发建设、抓好循环型农业与沼气利用工程。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体系
按照“组团发展、西进东连、南拓北控、改造老区、两带隆起”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以唐山主城区和曹妃甸生态城为双核、推动北部山前综合发展带和南部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双核两带”城市格局。按照“世界水平、中国气派、唐山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设曹妃甸生态城、凤凰新城、南湖生态城和空港城四大功能区。推进迁安、遵化等县(市)向中等城市迈进,其它各县城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加强管理,提升档次,加快培育一批人口在5万以上的小城镇,构建独具唐山特色的城镇体系。
曹妃甸生态城功能区:选址位于曹妃甸工业区东侧5公里,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滨海城市、港口城市、示范城市、国际性城市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曹妃甸生态城将是在荒滩上建成的一座新型未来之城,一座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功能独特的城市,她在为工业区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将引领曹妃甸新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国际大港;曹妃甸生态城将是一座文化融合的城市,要做成世界文明的一个样板。
凤凰新城功能区:位于唐山市中心区西北部,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原为唐山军用机场所在地,2004年完成军用机场迁建工程,为城市建设拓展新的发展空
间。凤凰新城功能区将以服务京津唐区域为目标,建设成为唐山市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总部基地、高科技产业基地。一是商务中心。着眼于大总部、大商业。大力发展高档商业区,全力打造唐山的中央商务区。二是金融中心。吸引各大金融机构入驻,打造唐山的金融一条街。三是总部基地。面向京津唐区域,统筹打造总部基地。四是高科技产业基地。结合北部高教产业园区建设,建成高科技产业基地。
南湖生态城功能区:位于唐山市中心区南部,规划面积91.6平方公里。以28平方公里南湖生态风景区为核心,南湖生态城西南片区是城市重点发展区域,东南片区以老城区改造为主,丰南片区则将调整产业结构,205国道以南片区为规划远景发展控制区域。南湖生态城将是以塌陷区生态修复、工业文明、抗震精神、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为主要特色,以政务、休闲、运动、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型综合功能区,以景观绿化、湖面拓宽为契机,着力打造休闲度假胜地、文化创意园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推动景观地产开发,更新城市结构。南湖生态城将成为老城区改造的靓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生态重建的旗帜,生态型示范新城。
空港城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区西北部三女河机场东南侧,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空港城功能区将以空港为依托,借助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产业,在功能上成为承接国际、京津高科技产业转移的基地、北方多式联运的物流枢纽、高级要素的集散中心、第三产业的集聚中心、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成为带动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值化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统筹推进“五个一体化”: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制定并实施《唐山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引领城乡互动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按照城乡等值化发展的理念,加快道路交通网络、商品流通网络、信息网络等贯通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围绕打造七大主导产业链,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三次产业有机融合;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进一步构筑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和扶助制度,在全市所有乡镇和50%以上行政村建立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平台。全面落实“五个无障碍”: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各项政策,实现农民工进城落户无障碍、农民进城就业无障碍、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农民进城公共交通无障碍、农民进城就医报销无障碍。认真抓好“五个起来”: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尽快让农民富起来;采取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帮扶措施,大面积推广吊炕,让农户暖起来;积极发展太阳能照明,扮亮农村夜景,让农村亮起来;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推进“村民中心”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让农家乐起来;积极推广沼气池、博士灶、太阳能、保温墙等生活设施,让农民生活更文明、更健康、更环保、更经济,让农村经济循环起来。
推进十大幸福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不懈地推进“十大幸福工程”,每年为百姓办一批实事、好事。
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危旧平房改造,力争三年全部完成,今年开工151万平方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放力度,年内中心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开工40万平方米,全市开工240万平方米。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让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的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基本实现买得起房、租得起房。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有效调控,使商品房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
扩大就业工程。完善政策,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提高零就业家庭就业稳定性。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多渠道安置大学生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
社保扩面工程。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遵化、迁西、唐海、丰南、开平、高新区6个县(市)区要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其它有条件县区也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提高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民医保”。
教育扶助工程。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教科书费,基本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全民健康工程。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文化繁荣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项目带动、文化创新、文艺精品、文化繁荣”重点工程,推出《李大钊》、《唐山大地震》、《百年窑变唐山瓷》、《近代工业摇篮》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
蓝天碧水工程。实施一批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源的治理项目,逐步取消中心区供热燃煤锅炉,城市气化率达到100%。继续实施滦河、还乡河、陡河、青龙河等重点水域的生态治理工程。
政务创优工程。扎实开展“效率年”活动,深化机关(行业)作风评议和质询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审批中心一站式服务制度,开展网上审批试点,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诚信平安创建工程。加快建立政法工作综合调控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推进信访代理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主参与工程。支持各级人大、政协组织依法依章履行职责,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群众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它群众团体在加强党同群众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市民献计献策活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
试验推广科学发展模式。围绕在重化工业地区、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阶段,率先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发展路子,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总结基层创新创造的基础上,确定了60个科学发展具体模式。这些模式分为新型工业化、新兴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和社会管理创新四个方面,涵盖循环经济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社会管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诸多领域,由市四大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组织全市各级各单位各类企业开展试验示范。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开滦集团、三友集团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等着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梯级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试验了“绿色企业模式”;着眼延伸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冀东水泥集团、唐钢集团、遵化建龙公司等试验了“三废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着眼拓展海洋化工产业链,南堡盐场试验了“海水深度利用链状发展模式”;着眼推进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滦南金利海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试验了“节能减排交易市场模式”;同时,试验推广了静脉产业发展模式、工业设备节能改造模式、企业环保物业管理模式等。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工业区积极试验区域循环发展模式,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运行方式,推进企业间原料、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互用,促进上下游企业间“无缝链
接”和清洁生产,努力达到4个10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清洁生产认证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
在节能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市政府办公厅、滦南县等试验“政府机构节能示范模式”,从减少公务用车,加快照明、空调、采暖系统改造等方面入手发挥党政机关在节约能源方面的表率作用;凤凰新城管委会、市建设局等试验“超低能耗建筑模式”,引进德国技术,建设无电源建筑,完全靠太阳能、地热等能源保证照明、取暖系统运转;试验“绿色照明节能模式”,在公园、广场、路等露天公共场所,实施照明改造工程,采用太阳能、风能、电能互补的绿色照明系统;试验“新能源发电模式”,将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沼气、海洋潮汐能等各类新兴能源转化为电能,投资15亿元的华能乐亭风电已开工建设;推广“汽车燃料油改天然气替代模式”,并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加紧制定《唐山市能源战略规划》,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应用,尽力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质能,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确保到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农村达到50%。在生态建设方面,试验“生态城建设模式”,明确各项生态和环保标准,包括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比例达到90%,中水回用率达到49%,拥有雨水再利用设备的比例达到100,高能效建筑最小化能耗降低21%,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3%;试验“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模式”,做到从源头上使垃圾资源化,从处理上使垃圾减量化,从终端上使垃圾无害化;玉田县八里铺村等试验“农村生态建设‘三清洁'模式”,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能源为切入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农村现代化方面,积极试验“农村股份制发展模式”、“现代庄园经济模式”、“村民中心服务模式”等,重点推行迁安市沙河驿镇唐庄子村、乐亭县乐亭县赵蔡庄等村的“新农居建设‘六个一'模式”。一顶,就是新型斜坡屋顶;一墙,就是住宅墙体采用新型保温建筑材料;一能,就是安装太阳能采暖、供水设施;一炕,就是建吊炕(保温炕);一沼卫,就是建设沼气池和卫生厕所;一灶,就是安装博士灶(秸秆气化炉)。通过改变建筑形式,形成农村新景观,引导农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打造科学发展前沿,是党中央对唐山的殷切嘱托,是历史赋予唐山的重大使命。730万唐山人民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新唐山建设成为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