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如何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多的项目上马,如此大的资金投放,如何保证投资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又如何防止财政资源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力寻租呢
如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开的一幅幅华彩美卷一样,又一次,中国让世界惊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果断出手,迅速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预计在未来两年时间里投入4万亿人民币,并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衰退显现的当下,中国政府冷静地亮出了自己的应对之道。此次公布的4万亿救市资金,投资领域包括医疗、保障性住房、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另外还有环保项目、科技创新、文教设施等。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数目之巨,均创下历史新的纪录。4万亿,释放的不是庞大的天文数字,而是决心和信心:中央政府力保增长促发展的决心,以及临危不乱处理危机的信心。
如此从容不迫,认真负责的态度,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自尊、自强、自信。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曾经说过,一个国家除了在生存、独立和经济财富三种利益外,还必须有第四种国家利益,即自尊,民族的集体自尊。这种通过移位他者认识自我价值的自尊,在持续30年的经济繁荣发展中,曾有沦落的风险。然而,今年的汶川大地震,空前展示了中国民族强大的自尊。在这一次金融危机肆虐之际,自尊将再次凝聚我们抗击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自强,是内在的实力。扁平化的世界是一个无比激烈的竞技场,给各个国家提供了参与和展示国力的场所。但清末以来的中华民族因为缺少强壮的身肌、昂扬的精神而远离了这个舞台,被抛在一旁黯然神伤。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改变了这一切,她尽情地享用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并坚持不懈地实践着这个原则。自强,让我们有了再次出发的动力和目标。
如果说30年前的走向开放,是中国学习外来技术和文明的实践体验,那么这次中央政府的“从外转内向”的“以内制外”,更是一次扎根于实事求是的内外兼蓄。较之于过去,我们的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实际,更加荣辱不惊。我们并没有如同外界的某些预期那样,动用强大的外汇储备购买外国资产,而是重拳出击解决自己存在的顽疾固瘤。和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中国这一次仍将按照自己的节奏跳上一曲民族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背离了自己对世界的责任,拒绝全球危机救援的合作。因为,只有自身健康平稳地发展,中国才有可能真正给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
危机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可以是灾难的魔鬼,也可以是变革的天使。抓住机遇,让危机化解于无形是智慧,而让变革走在危机前面,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魄力。
此次中央政府除了出台相关的重大措施外,温家宝总理更是提出了扩大内需“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16字要求。
——“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打破过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布重大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做法提前数十天出台并公布,这本身及时争分夺秒地快。
——“重”,就是要实施坚决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连着三天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会议推出了系列各种配套政策,从中国人民银行就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措施;财政部就增值税转型改革作出了明确的安排;交通运输部明确了今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万亿元的建设重点……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作风硬朗的“旋风行动”。
——“准”,即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大措施中,有六项和民生工程有关。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实”,就是要抓好落实。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刚一出台,国务院便紧急召集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开会,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
然而,变革才刚刚起步,能否顺利推进,还有许多事情尚需明确。
首先,如何让这4万亿花得更有效率。如何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多的项目上马,如此大的资金投放,如何保证投资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又如何防止财政资源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力寻租呢?
其次,如何将眼下这场针对危机的应急之举转化为一个让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轨道中。也就是说,如何让这次的宏观经济调整真正往结构性调整方向靠拢,完成30年来未竟的改革之路?
30年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早已成为共识,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功,其中的宝贵经验之一便是为民造福。但略显疲态的经济,逐渐扩大的民众收入差距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如何推动国家健康平稳地发展,真正让民众彻底分享发展开放的果实,是这场变革的终极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