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路
一是要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围绕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牧业发展步伐的目标,科学调整农牧业结构,积极推广优良畜种,不断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益。二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引进一批能够促进资源开发、增加财源、带动就业的工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三是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高原旅游名县。四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的路子,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在那遥远的地方
海晏地处神奇的青海湖畔和美丽的金银滩草原上,在这块充满憧憬浪漫的草原上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正在开发或有待开发的景区(点)有七处,其中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一处,省级旅游风景区四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青海湖;集沙地、湖泊、湿地为一体的沙岛;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原子城,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金银滩草原,有传说中西王母的故乡夏格日神山,有俗称“西海第一神泉”的热水温泉,有历史悠久的西海郡古城遗址,有久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原始淳朴的民族风情,有广阔壮美的大草原。海晏以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将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构成了雪域高原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围绕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开发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伸产业链,培育特色旅游品牌,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质量,促进旅游业尽快成长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海晏县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全省旅游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细微之处见发展
住——更加舒适
住房制度改革各项政策的深入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不少家庭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由满足型逐渐向享受型转变,居住条件越来越好。2008年,海晏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比2001年增加3.6平方米。
用——更加现代化
从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上看,2001年全县百户城镇居民中耐用品拥有彩色电视机47台,家用电脑为零,到目前,全县百户城镇居民中耐用品拥有彩色电视机110台,家用电脑25台。小轿车成了寻常百姓的“座骑”。
花——钱更宽裕
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情况年年都有新变化,从多年间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收支水平提高了很多。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923元,消费性支出人均实现7941元,分别是2001年的1.86倍和1.64倍,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和8.61%。
吃——更加讲究
市场品种日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琳琅满目,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蔬菜,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方便成为时尚。在量上满足的同时,对质的追求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方便、营养、健康的绿色食品备受广大居民家庭的青睐,有营养、无污染的食品已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截至目前,农牧民人均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达1371元,是2000年的3.3倍。在食品消费中人们注重食物的营养,鲜菜、肉类、各类鲜奶等食品已成为农牧民家常食物。农牧民人均鲜菜消费81.1元,比2000年增加51.6元,增长2.7倍;人均肉、禽、蛋、奶消费742元,是2000年的23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农牧民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方便快捷的食品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农村居民在外饮食消费逐年增加,比2000年增长1.3倍。
几多耕耘 几多变化
变化一:高效农牧业建设成效显著,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农牧区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营由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牧业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收入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增收的新格局,农牧业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连年喜获丰收,农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加。全县种植面积较1978年减少0.9万亩,截至目前,粮油总产量达到4752吨,较1978年增加118吨。畜牧业实现产值5306万元,较1978年增长12倍。
变化二:农牧民收入越来越高,过上了现代文明新生活
改革开放前,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极度低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贫穷落后是最大的特点。近年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面取消了农牧业税,落实种粮直补等各项优惠政策。
2002年-2006年5年间共减免农牧业税313.75万元,年均减免62.75万元,人均减免166.8元,切实减轻了农牧民负担,全县农牧区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到200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6元,比1978年的166.9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3.8%。改革开放前,牧民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农民大都居住在低矮的土房中,人均住房面积不到10平方米,家用电器几乎没有。现在全县100%的牧民实现定居,36%的农牧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瓦房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5平方米;71%的农牧民家中有电视;部分农牧民拥有小轿车;冰柜、冰箱等现代家电普遍使用。固定电话、电视、手机、摩托车在群众中的拥有比例在全州位居首位。
变化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进入设施农牧业发展新阶段
到目前,在海晏草原上先后修建暖棚3035幢25.1万平方米,暖棚覆盖率达到66.6%,生产母羊基本实现暖棚饲养;修建人饮水管道34条496.1公里,打土井106眼,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3%,高于全州平均水平,解决了1.51万人24.3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牲畜饮水半径控制在1公里以内;围栏草场面积达到228.67万亩,占草场面积的55.9%,冬春草场全部实现围栏;建成渠系配套150.7公里,水浇地面积达到35%,较1978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建成了乡村公路33条241.87公里,村级硬化道路168.53公里,全县96%的村通公路,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达到83%,46%的村实现硬化路进村入户;全县100%的乡镇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通电村达到100%,通电户达到96%;广播电视、通讯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100%;机械化程度达到70%。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全县95%的牧户实现“五配套”,70%的牧户实现“七配套”,农牧业进入依靠科技促发展的新时期。
源有活水势自强
三十年来,海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县工业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工业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建设园区为平台,以完善服务为保障,培育壮大了铁合金冶炼,畜产品加工、网围栏加工等主导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就业力度大的工业化道路,使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78年,海晏县工业生产总值仅为92.7万元,发展到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5.7亿元,比1978年增长616倍,增加值达1.1亿元,比1978年的44.5万元增长247倍。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928万元,实现利润1584万元,应交增值税1211万元。工业经济逐步形成了发展速度快、效益稳步提高,总量不断增加的良好发展格局。
金银滩上新乐章
抚今思昔,我们无比欣慰和骄傲,展望未来,我们更加豪情满怀。
扶“三农” 促增收
今年海晏县紧紧围绕水、电、路、棚等重点,实施了总投资198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甘子河乡草原建设项目和总投资89.2万元的州县支农资金项目及农牧区“户户通电”工程等项目。全县共购置农机具255台(套),共投放支农贷款80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产各类仔畜24.61万头只,繁活仔畜22.28万头只,繁活率为82.27%,同比增长0.25个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21.45万头只,总增率为41.82%;出栏各类牲畜6.82万头只。顺利完成原同宝牧场三个村划归青海湖乡管理工作,并启动了三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落实了三个村的党员活动室、医务室和投资602万元的通电项目。继续稳步实施了姜柳盛村和永丰村两个试点村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和金滩小集镇建设。
重“招商” 带发展
上半年,海晏县积极利用“青洽会”等招商平台,加大了县内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共落实招商项目3项,签约资金达5.5亿元。今年,以全力做好奥凯工业园建设为全县重点工作,加强了对项目一期工程的协调和服务。原骨干工业企业上半年产销两旺,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同比增长175.9%;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58亿元,同比增长129.5%;完成工业增加值6729万元,同比增长131.9%。累计生产铁合金33920吨,比上年同期多生产12067吨。
调思路 活旅游
针对青海湖景区管理和经营体制变化的实际,按照变“靠湖”吃饭为“借湖”吃饭的要求,及时调整旅游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全州旅游开发布局,初步确定了重点培育青藏铁路草原第一镇——三角城镇、西海第一神泉、西海郡等精品景区,使其成为环青海湖旅游服务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的发展思路。上半年顺利完成了沙岛景区国有资产和工作人员的移交工作。广东保利道公司热水泉景区开发可研报告和矿泉水开发的环评报告正在进行,达玉部落民俗城和西海郡开发工作已启动详规编制。
抓投资 促建设
今年以来,海晏县牢牢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和资金投向,上半年,全县已开工建设26个项目,总投资8564万元。其中:续建项目3项,预计完成投资1272万元,分别是村级道路硬化、少儿活动中心建设项目、鑫瑞小区一期工程;新建项目23项,预计完成投资7292万元,分别是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5项,扶贫开发项目2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项,生态治理项目3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6项,公检法司及基层政权项目1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3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1项,工业项目1项。
理好财 保民生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2.9%。共培训教师217人次。积极开展教职工绩效工资制和学校“捆绑一体化”管理制度。全县非文盲率达到99.1%。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14年。100%的乡镇有卫生院、村有标准化卫生室,100%的农牧民参加农牧区合作医疗,累计报销医药费达到205.41万元。先后给6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卫生专用车辆6辆,给29个行政村配备摩托车29辆。上半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8人,实现四类人员就业116人,“4050”人员再就业25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18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同时,向1695名农牧区低保人员发放上半年保障金46.95万元;向1787户农牧区特困医疗救助户发放救助款18.4万元;向21户城镇医疗救助户发放医疗救助金3.7万元;向518户城镇低保户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0.8万元;对全县残疾人贫困户全部进行了生活和医疗救助。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冰柜 一批 引资 优惠 彩色电视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