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先导性基础性行业。没有交通的灾后重建,就不可能有灾后重建的全面展开。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踏勘、反复研讨、调研规划,一张崭新的四川交通图呼之欲出。四川交通,正浴火重生。
本月初,一大批公路灾后重建项目将集中开工。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划,我省打算用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重建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的抗灾能力和交通保障能力。
根据规划,我省将恢复重建灾区6条国道,20条省道,修复和续建11条(段)高速公路,启动建设4条(段)高速公路,保障干线公路畅通,力争每个县拥有两个方向上抗灾能力较高的生命线公路,初步构筑灾区生命线公路网。
努力恢复农村公路损毁路段,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恢复县乡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为灾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
受伤惨重的道路交通
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致使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损失巨大。业内人士介绍,地震导致公路受损呈现三个特点:
——受损范围广。本次地震灾害导致四川、甘肃、陕西3省规划区内的9条高速公路约102公里路段、27条国省干线公路约2611公里路段和31412公里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防护安保工程等不同程度受损,其中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受损桥梁1109座共8.2万延米,隧道52座共4.7万延米。
——受损程度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界(以泸定、宝兴、都江堰、北川、青川连成的直线为轴线),分界线以东地形较为平缓,公路受损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开裂和桥梁损毁;分界线以西以山区为主,地震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公路造成极大破坏,国道213线映秀至草坡段(约20公里)和省道303线映秀至耿达段(约22公里)路基几乎全部被坍塌山体掩埋,省道302线北川至茂县段多处被堰塞湖淹没。
——经济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本次地震灾害共造成规划范围内公路基础设施损失612亿元。四川省公路基础设施损失达562.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损失约26.7亿元,国省干线公路损失约244.3亿元,农村公路损失约285.7亿元,客运站损失约6.1亿元。
每个县拥有至少两条生命线
四川省交通厅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重建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的抗灾能力和交通保障能力。
恢复重建灾区6条国道,20条省道,修复和续建11条(段)高速公路,启动建设4条(段)高速公路,保障干线公路畅通,力争每个县拥有两个方向上抗灾能力较高的生命线公路,初步构筑灾区生命线公路网;努力恢复农村公路损毁路段,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恢复县乡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为灾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
根据对此次地震灾害情况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在恢复重建规划公路网中,按每个县拥有两个方向上抗灾能力较高公路的标准,划定灾区生命线公路网。生命线公路界定为建设条件相对较好、抗灾能力强、能够保障对外交通,并具有较强的应急交通保障能力的公路。在建设生命线公路网项目时,重要构造物抗震设防标准按高于其他公路一度考虑。规划生命线公路网布局为“一环、三纵、四横、十联”,总规模4911公里。
干线公路恢复重建规划
干线公路恢复重建共计4752公里。其中,恢复重建国道5条、省道11条、总里程约3905公里。其他具有迂回通道功能的重要路段,包括按二级公路标准打通绵竹-茂县公路,打通北川迂回线桂溪-墩上公路,恢复重建彭州-通济、都江堰-虹口、金子山-青川县城、漩口-三江等公路,总里程约847公里。
国道213线汶川至映秀段。目前继续安排抢通、保通,待稳定后,充分利用震前刚建成的汶川至映秀二级公路和原有三级公路的可利用路段,认真研究确定损毁路段恢复重建方案,着手进行恢复重建。同时,加强地质勘察,抓紧论证建设汶川至映秀高速公路的技术方案,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另外也要调查研究汶川至彭州建设高等级公路的技术条件,提出形成迂回通道的建设方案。
省道302线北川至茂县段。受唐家山堰塞湖影响,省道302线北川至墩上段需改线。需结合北川新县城选址,对改线方案进行研究。根据初步研究结果,本次规划暂按擂鼓-禹里的新建方案安排(需建设约6公里长隧道)。
省道303线映秀至日隆段。卧龙至日隆段,公路灾损情况相对较轻,可以尽快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在2008年组织实施;映秀至卧龙段由于紧邻震中,90%以上路段被掩埋,最大掩埋厚度超过40米,其中映秀至耿达段至今尚未抢通。随着汛期的来临,公路沿线上方山体危岩、松散堆积体不断垮塌,需经历一定的稳定期后,研究利用老路
恢复重建或改线新建方案。
链接
公路灾后重建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方针,着力恢复重建灾区交通基础设施,为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出行条件,为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尊重自然,充分考虑灾区地形地质条件,注重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恢复重建极重灾区的国省干线公路;紧密结合灾区城镇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公路网布局,提高生命线公路网的抗灾能力,尽快恢复农村公路,为灾区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统筹协调灾区公路抢通保通和恢复重建工作,力保国省干线公路等生命线畅通;恢复重建要充分考虑灾区经济恢复与长远发展的需要,在满足当前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主要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抗灾能力。
2.恢复为主、新建为辅。
充分利用原有的公路和设施,清理塌方、落石,修复局部路段,补强路基,加固受损桥涵,修补和重铺路面,修复排水防护和交通安全设施等。局部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地质病害的路段,采用局部改线或另辟新线的新建方案。新建方案要结合重要城镇、工矿企业的规划布局等,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等建设条件,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病害。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恢复重建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兼顾高速公路的修复、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和县乡客运站的恢复重建。打通必要的县际、乡际断头路,适当增加必要的迂回路线,逐步完善灾区公路网布局,每个县至少建设两个方向上抗震能力较高的生命线公路,以提高交通保障能力。
4.多方筹资、分工协作。
灾区恢复重建要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在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基础上,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社会捐助、银行贷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明确公路恢复重建实施主体,落实灾区省、市(州)、县(区)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充分发挥对口支援省(市)作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5.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高度重视灾区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充分考虑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选用技术指标,适当加大桥梁隧道比例,尽可能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与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提高公路建设和后期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