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低声问:“听说你到反贪上了,有一窝‘粮耗子’你敢捉不?”
张健华迎着对方的目光,心里为之一振:“‘粮老虎’我也敢抓,何况‘粮耗子’!”
■人们看到检察官来了,有的感到惊讶———没想到检察院的人来得这样及时;有的在观望———看检察官来了做些什么?事故人员家属则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他们。
■到职侦局后,让同事们惊讶的是,原本深居简出的张健华活跃起来。
■在公诉、职侦部门,张健华时时提醒自己要提防腐蚀,毕竟这些部门都是影响嫌疑人命运的关键环节,到了预防,应该清净多了吧!很快,张健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朋友叫他“铁面虎”
3月,是万物迎春的绿色季节,充满希望和憧憬。
2004年3月,当重庆市城口县检察院领导决定把时年40岁、担任公诉科科长的张健华调到职务犯罪侦查局任教导员时,也怀着同样的希望———强化侦办职务犯罪的指挥力量,再打一年“翻身仗”!
张健华走马上任后,便沉入工矿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走访普通职工,到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寻访民意,同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朋结友……
在他收集线索、找“米”下“锅”的时候,“张健华调到反贪部门”的消息也传开了。
一天清晨,在菜市场遛早的张健华被一名曾经旁听过他出庭公诉的买菜人拉住。对方低声问:“听说你到反贪上了,有一窝‘粮耗子’你敢捉不?”
张健华迎着对方的目光,心里为之一振:“‘粮老虎’我也敢抓,何况‘粮耗子’!”
为了不引人注意,他将这人拉到市场一僻静处,详细了解基本案情。
这位知情者告诉他:巴山粮站在招标拍卖一批陈化粮时,粮不出库,自己用低价买进,再以新粮高价出售,从中牟利。
和那人匆匆握手告别后,张健华赶往院里,在第一时间把这一意外线索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回到办公室,秘密领取初查任务的张健华找来三位多次参与贪污受贿案件查办且有较强财会知识的检察官,组成初查小组。当天他们就兵分两路,一路外出调查,另一路直奔巴山粮站。
侦查秘密开始,他们将揭开的是一起粮站领导集体贪污私分公款58万多元的窝案。
有人说,人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能勇敢地开拓“可能”的境界。张健华他们哪一次的侦查工作不是在“未知前沿里冲刺”呢?他们凭借智慧和执著,一次次把“可能”变成了“证据确凿”。城口县检察院的干警们认为,张健华带头承办的“5·2”职务犯罪系列案,就是最好的佐证……
那年“五一”长假时,他携妻带子到远隔470多公里外的异地旅游。游性尚浓之时,城口县一位领导打来电话,电话里是对方焦急的声音:“2号上午10点,我县沿河乡文安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6名工人被困井下,生还希望渺茫……”
“啊!重大瓦斯爆炸事故,6条生命……”
张健华听完电话,愣了好长时间,感到心在怦怦地跳。他稍稍平静后,联想到节前全县刚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上,明确规定了安检局、经贸委必须在节前,对全县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深入、彻底的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必须停产整改。而会议才结束几天,就发生了如此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
按照一名检察官特有的职业思维习惯,他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应该尽快介入调查,一旦查出玩忽职守的责任人,将依法严肃处理,以给受害人一个好的说法!”
而自己又是职侦局领导,更应该争取主动,不能等领导布置了任务再考虑。想到此,他说服了意犹未尽的妻子和孩子,乘车返回了城口县。
“‘5·2’事故案背后是否有渎职行为,我们检察机关必须及时跟进,同步介入有关部门的调查。希望领导将此事交给我办!”风尘仆仆的张健华径直找到了院领导。
张健华和领导想到了一处,而张健华的归来更让领导感到又惊又喜,迅速答应了他的请求。“由你来领办,我们很放心。”
很快,没有休息的张健华和另一名检察官赶赴事故现场。
此时,事故矿井完全堵塞,各路矿山救护队已经赶到,但由于缺少该矿井的设计现场图,救护队无法及时展开救援工作。先期到达现场的各部门人员都感到束手无策,事故受害人员家属哭着、喊着,乱成一团,他们要求“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人们看到检察官来了,有的感到惊讶———没想到检察院的人来得这样快;有的在观望———看检察官来了做些什么?事故人员家属则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他们。
看到这一场景,张健华庆幸自己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开展工作?张健华稍加权衡,很快决定先参与现场的救援工作。他和同事积极协助救援人员,查找矿井工程图纸,制定施救方案,排险救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查询安全检查记录,倾听业内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性质的判定,反复踏勘现场,留心搜集了办案需要的第一手材料。
同月底,在前期提前介入、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检察机关正式开始了对文安煤矿“5·2”瓦斯爆炸事故案的调查取证。
爆炸的发生,不仅有生产环节的纰漏,而且有监管环节的疏忽。哪个环节存在渎职问题?相关法规对监管人员和监管工作有哪些规定?这对于检察官来说,都是个陌生的领域。张健华率领3名职侦干警三上重庆市煤监局,查找部门法规;四到万州煤监所,了解事故矿井近三年来安全生产检查情况;为了弄清监管法规的确切含义,他们专程拜访了专家教授。
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相关部门迟迟不对事故作最终定论。这让张健华感到很无奈,要知道事故的结论将是直接影响渎职犯罪是否成立的一个重要证据。
是坐等有关部门的事故结论,还是继续调查?张健华他们感到很焦灼,毕竟案子不能拖。
不能等,没有调查组的结论,就自己找证据。张健华带着检察官穿梭于事发乡镇,找矿井安全员,以及在事故矿井上过班的50余名工人和事故人员家属调查取证,一个个地找,一个个地谈。
可是,并不顺利,知情人对矿井是否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查时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关键问题或闭口不谈,或推说“记不清了”。
为什么会吃“闭门羹”?原来,这些知情人害怕打击报复,认为“受害人都是草根阶层,没有哪一个当官的愿意为他们讨回公道”。
了解到这层原因,张健华知道不能急,只能用耐心疏通。
这边,张健华他们还在进行艰苦的说服工作。那边,干扰办案的势力也在不停地活动。小小的城口县城出现了云谲波诡的局势:一些部门的领导和张健华的朋友、亲友纷纷打来电话,请求“放嫌疑人一马”,有直截了当的,有软语相求的,有利益相诱的,甚至还有恐吓威逼的……有些找到了张健华,有些找到了院里的领导。
哪个案子没有压力呢?关键时候,张健华的一个个电话让领导吃了“定心丸”:“又一个证人的工作做通了!”“证据拿到了!”
案件审结后,曾为他捏一把汗的朋友问他:“你当时哪来那么大的勇气?”他轻松一笑:“多一些公心少一些私念,就会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
曾经被他拒绝的朋友们也理解了他,就是他们送给张健华一个雅号———“铁面虎”。
从“业余”到“正式”的预防科长
张健华这个人很有个性。第一次走近他,耿直坦荡、自我张扬的一面给人印象颇深。再作深度了解,为他的耿直和张扬做支撑的是性格里富于创新、勇于力行的一面。
2003年,时任公诉科长的他,利用工作之余精心收集整理了一组令人震撼也令人回味的数据:几年来,发生在城口的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91件,占检察机关受案总数的15.8%,尤以交通肇事、强奸、故意杀人居多,未成年被害人109人,其中死亡27人,重伤34人,轻伤48人,司法机关严惩了犯罪分子119人,其中被判处死刑已执行枪决的3人,判处无期徒刑的3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1人。
看着这刺心的数据,张健华思绪万千,曾经办理的那些案件在脑中回荡:
2003年6月初,一名初三学生涉嫌盗窃的案卷材料摆在了张健华面前。案卷材料中,除记录了刚满16岁的嫌疑人小袁行窃次数、手段和金额外,还有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习成绩优秀、同学关系良好、聪明善良”的评语。
“小小年纪竟有两面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张健华心里疑惑重重。
放下案卷,张健华来到小袁的家里,向其监护人、亲友、邻居、教师、同学和街道居委会了解情况,得知小袁的亲生父亲到煤矿打工过程中因瓦斯爆炸身亡,母亲改嫁到一位下岗工人家,上有年过70岁且瘫痪在家的老奶奶,四口之家仅靠继父干苦力活支撑,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小袁居然想到用盗窃的方法购买学习用品和补贴家庭生活的方法。
结案后,张健华再次来到被免予起诉的小袁家。“检察官叔叔,我还想读书!”说完这句话,小袁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张健华带着小袁来到学校,当面与校领导沟通,安排他重新入学。
小袁是幸运的,而那些夭折的孩子又是多么不幸啊!张健华拿着材料的手颤抖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激动不已。几天后,他把几个晚上彻夜不眠的思考———《救救孩子》的专题报告送到了检察长面前。不久,在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一场大规模的普法行动在全县中小学校迅速铺开。
到职侦局后,查办案件的艰辛和亲眼目睹耳闻的渎职犯罪不断刺痛着他的心。让同事们惊讶的是,原本深居简出的张健华活跃起来,在节假日和早中晚的空当时间,他不是埋头准备教案和讲稿,就是到各乡镇、县属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讲授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课,被同事们戏称为“业余预防科长”。
本是无心插柳,到2007年春,领导却把张健华调到职务犯罪预防科任科长。到了预防科,张健华应该如鱼得水吧,可是不然。城口县院的预防工作远近有名,获得的各项荣誉也不少,自己该怎样突破?这一连串困惑使张健华陷入了沉重的思考。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深处,部分镇村干部缺乏法治和纪律意识,致使他们行政过程中存在不良行为,“随心所欲”、“浑水摸鱼”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群众长居深山,文化程度低,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识,先是对犯罪行为放任纵容,到不堪忍受时便到处举报,造成缠访、集体访。
调查了才有发言权,针对县里的实际情况,张健华设想在各乡镇设立检察官法律服务站。服务站人员带案下访、定点暗访、预约接访,相当于为检察工作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思路领导怎能不支持?
举一反三是张健华的好习惯。他常调看本县党政网,发现党政网具有点击率高、覆盖面广等特点,就萌生了“何不利用党政网,开辟一个预防职务犯罪专网”的想法。2008年8月1日,以城口党政网为依托,该院正式开通了“预防职务犯罪网”,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预防网络成员单位35个。
可是建这网站,还让他费了很多周折。想法好,领导当然支持。但钱的问题,不是张张嘴就行了。要说需要的钱也不多,购置网络服务器,增添网络硬件,需要资金5万元。
“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检察院,要拿出5万元钱办‘预防专网’是多么的不容易!”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他和分管院领导把办“预防专网”的打算向县领导作了汇报,县领导破例表态解决,但要检察院先垫付。这个打了8折的意见已经让张健华欣喜若狂了,当天他就把自家仅有的3万元存款取出来,加上院里的2万元,就可以购买网络服务器和相关设备了。
在公诉、职侦部门,张健华时时提醒自己要提防腐蚀,毕竟这些部门都是影响嫌疑人命运的关键环节,到了预防,应该清净多了吧!很快,张健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2007年8月,城口有一条标底为6200万元的乡镇公路工程要招标,参与投标的建设单位共420余家。竞标尚未正式开始,竞争的火药味就显得非常浓。
一天上午,张健华参加办理的一起贪污贿赂案件正进入紧张阶段,他实在是太忙。可是那些竞标单位人却约好了似的排着队地来找他。
为什么呢?因为参加竞标的单位,要经过检察院这一关———由县检察院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有行贿记录的,则打入“另册”,反之,则有资格参加。
其实过检察院这一关,本不需要他们亲自跑这一趟,可总有人希望检察官在查询行贿犯罪记录时予以关照,这其中就有揣着“大礼”来的。
这些人,你还不能不接待。为了“打发”这些人,张健华不得不忙上加忙。在送走几名来访者的间隙,他又回到审讯室指挥办案。就这样,他不停地往返于接待室和审讯室。由于接待这些人,张健华连正事———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都耽误了。当晚,张健华不得不加班对参与投标的420余个建设单位———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一直忙到次日凌晨,硬是在24小时内完成了所有报名单位的行贿档案查询。
就凭这份精神,就凭高检院授予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虽然张健华已经离开办案一线部门,领导们还是常常称赞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