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在地处高原内陆、经济欠发达的青海省,如果数年前提起农牧民买汽车,还被认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正悄悄“走进”农牧民的家里。日前,记者在西宁市汽车销售市场上看到,农牧民“扎堆”购车,经销店新车脱销、供不应求。
农牧民购车异军突起
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田家村的隆成耀,是一位经营虫草生意的农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家维修店前保养自己的爱车。他告诉记者,自己常年奔波于玉树、果洛等地,过去由于道路不好,去一趟玉树要搭班车或卡车颠簸三四天,从玉树到杂多县要用一天一夜。如今沥青路修好了,去玉树当日即可到达,到杂多也只用6个小时。于是他下决心买了一辆轿车,跑起生意来既方便快捷又安全舒适,“今年,通往家乡的前峡公路也要竣工了,到时开着自己的车回家,那可比坐班车要舒心多了!”
在一家汽车经销店销售大厅里,面容黝黑的蒙古族汉子童志正在为自己的新“宝来”车办理购买手续。他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县城郊区农村,在西宁有房子。过去自己上下班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既辛苦又不安全。现在路修好了,钱也有了,买辆轿车开开,不仅上下班方便,逛趟省城只需要几个小时!
当记者来到青海海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采访时,正赶上新车到货。只见七八辆大卡车停成一排,每辆卡车都装着八辆新车。偌大的展销场中,人群熙熙攘攘,看车的、试驾的、办手续的,忙忙碌碌。该公司总经理周玉才介绍,从2004年开业至今,这个店销售量每年以超过40%的速度递增,销售量由最初的不到100辆增加到去年的1168辆。今年一二月份更是供不应求,不仅存货卖光了,现在还有50多辆已缴过款的车提不到货。购车者中,农牧区群众更是异军突起,占一半左右。
三大因素带动轿车驶进农家
很多经销商都认为,三个原因给小排量轿车进入农家提供了可能:农牧民收入增加了,手里有了闲钱;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近几年青海省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尤其是通乡沥青(水泥)路、村道硬化等工程的实施,使道路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青海省366个乡镇中通沥青(水泥)路的达到315个,通畅率达到了86%;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了91%,通畅率达到了57%;实施村道硬化的建制村累计达到2225个,建制村村道硬化率达到了53.3%,已有超过200万的农牧民走上了沥青(水泥)路。
今天,告别了“行路难”、“乘车难”的青海农牧民群众,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据西宁市车管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2008年全市新注册登记车辆21155车次,这还不包括从外地过户到西宁的二手车,其中大部分是私家车。(来源:中国交通报)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存货 宝来 虫草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