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洁如 张建军 本报记者 杨克勤 庞莹
投资3亿元的大竹石河天然气净化厂竣工投产,齐鲁石化9.7亿元大化肥项目、汇鑫能源3.65亿元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等即将竣工,瓮福集团40亿元磷硫化工基地项目、达州海螺水泥15亿元项目等正加快建设……“项目投资是加快发展的有效法宝。”市委书记李向志说,达州市打响了一场以“优化基础设施、转化优势资源、强化民本理念”为主题的扩大内需战,在危机中抢占先机。
优化基础设施,打通瓶颈
记者在达州市化工园区木瓜铺立交桥建设现场看到,架设于达渝高速路上立交桥的脚手架已拆除,梁桥主体及周边路段路基路面全部完工,数十名工人正浇筑桥面混凝土。“作为园区快速通道的‘咽喉’,近期可望实现通车。”达州市环城路工程部负责人说。
木瓜铺立交桥的建设只是达州优化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今年初以来,襄渝铁路二线、达成铁路扩能达州段、达陕高速公路、二级路网改造建设、宝明大型灌区、大型商品粮基地、“金土地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牧业基础设施、垃圾发电等交通、农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挤入达州市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名单,达万高速公路四川段、大渠南高速公路、达巴铁路、宣汉白岩滩、州河堤防、标准良田、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
“今年,达州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36亿元,力争突破40亿元。”市长何健透露。
转化优势资源,托起“气都”
随着普光气田的勘探开采,达州资源优势凸现:天然气资源量3.8亿万立方米,石灰石、煤、磷铁等28种矿产资源储量也相继出炉。
紧紧抓住天然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遇,达州市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速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搭建资源就地转化平台,强势打造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 该市委托中国化工规划设计院、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编制《天然气化工发展规划》和《产业区控详规划》,完成园区“重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建材、仓储物流和综合服务”4大功能设计。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项目35个,完成投资15.2亿元,园区“两纵两横”主框架形成,供电、供水、供气、消防、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即将竣工。
强化民本理念,改善民生
受金融危机影响,达州市返乡农民工达12万多人。发布就业信息、举行专场招聘会、促进创业就业……通过开展多种就业服务活动,该市返乡农民工劳务输出已达7.4万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6万人。
该市计划今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2.1亿元,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八大民生”工程。该市将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百万农民工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免除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改造城市棚户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6个、全民健身路径20条,完成285家“农家书屋”、196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