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董爱国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上蔡县一连串的好消息接踵而至:2008年,上蔡县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红旗渠精神”竞赛活动奖杯,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计划生育工作有望进入全省优质服务县行列,连续三年被驻马店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走在了省市先进行列,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年一个新变化,两年一个新台阶,三年一个新飞跃。2006年5月上蔡县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一年小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在基础较差、困难较大、矛盾较多的情况下,上蔡经济社会何以又好又快发展?县委书记李海洲说:“ 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得益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果,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好的班子好的作风,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负重奋进、迎难而上的韧劲!”
审时度势,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上蔡县曾面临着一些令人无法想像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严峻形势,2006年5月,上蔡新一届县委的决策者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务实苦干,奋力赶超,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千条线、万条线,发展是第一主线,千指标、万指标,发展是第一指标,千任务、万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千困难、万困难,只要用发展的办法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全县上下必须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打破常规,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新作风取得新成效,用新举措实现新跨越!”李海洲的一席话铿锵有力。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凝聚力量、夯实基础、树好形象、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理出了深化“三项建设”(项目建设、平安建设、作风建设)、加快“三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三个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转变、文化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经济社会“一年小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三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在新一届县委带领下,迎难而上、务实苦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书写着一心一意谋发展、奋起直追图跨越的辉煌诗篇,掀开了上蔡经济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一页。
敢为人先,新作风带来新气象
有了准确的发展定位,有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关键还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经济要发展,环境是基础,作风是关键,只有敢为人先,爱拼敢赢,上蔡奋力赶超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李海洲说。
良好的作风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保证。上蔡县从领导干部抓起,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廉洁自律“十不准”规定,县委常委约法三章,公开进行廉政承诺,受到了省、市纪委的充分肯定。新一届县委班子精诚团结,心齐气顺风正。针对“用人”这一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上蔡县坚决贯彻落实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办法,按照“三看”(看实绩,看项目,看民意)的用人原则,根据年度干部考核实绩量化综合排序结果,对乡镇和县直单位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优化了乡科级班子结构,提高了乡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卫生、教育、交通系统的11名科级干部,选配了76名县直单位股级干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484名中小学教师和5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为优化发展环境,上蔡县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开展了“八查八看”作风整顿活动,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外商在土地使用、财政扶持、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有关待遇,吸引外商投资。以争创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开展城区综合治理,树立了上蔡良好形象。进一步规范了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效能考评等制度,切实为外来客商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上蔡县针对新一轮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手,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破六增”推进思想解放的新理念,要求党员干部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强创新意识,破除封闭自守的思想增强开放意识,破除消极畏难的思想增强进取意识,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破除官本位的思想增强为民意识,“学先进经验,树跨越之志,求更大突破”的赶超理念和竞争观,深深镌刻在全体党员干部头脑中。
奋力赶超,新举措带来新发展
作为一个产粮大县,要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的重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突破口在哪里?上蔡县的决策层认为:必须狠抓农业这个基础不放松,走农产区工业化道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该县围绕经济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了打造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化名县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一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优质小麦、花木、畜牧饲养、劳务输出四大现代农业基地已经形成。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1.87亿公斤,连续六年增产,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纪录;花木种植面积5.6万亩,年产值2.8亿元,成为全省花木种植大县之一,上蔡花木成为奥运会首选绿化产品;畜牧业快速发展,新建标准化饲养小区36个,培育了独具上蔡特色的养猪、养鹅、养鸭等行业协会;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6亿元,礼品销售、建筑施工、园林绿化等劳务品牌享誉全国。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修筑村村通水泥路近8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62.7公里,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建设里程、筹资数额、建设标准、工程进度均居驻马店市首位,全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三年总结工作现场会在上蔡召开;积极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受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强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积极推广沼气建设“一池三改”,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坚持实行县四个班子成员分组招商和责任目标管理制,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开展全民创业,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城东、城西两个工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入驻项目37个,首批24栋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展顺利。三金门业、裕鑫电器、凯信制药等20多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6000万元的诚鑫医药胶囊、总投资5500万元的二甲醚生产、总投资1.5亿元的双峰鞋业等项目正在动工兴建,一期投资1.5亿元的大程食品城等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运作,是近年来上蔡招商引资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一个时期。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品牌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培育出“荣光”制鞋、“豫花”面粉、“澳祥”皮业、“华宝”纺纱、上蔡铁锅等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豫花”面粉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直供人民大会堂。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形成了制鞋、面粉、粮油加工、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个数达到2.08万个,从业人员21.5万人,实现增加值59.87亿元,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重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城北区建设正式启动,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建和改建城区主干道8条、背街小巷15条,整治主次干道12条,铺设人行道彩砖3万多平方米,通过高标准改造,重阳大道、兴业路、蔡侯路、蔡都大道成为县城靓丽的风景。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建成了蔡明园广场、英雄广场、电业文化广场和奎星楼、新闻巷小游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新建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老年活动中心,完成了县影剧院和图书馆改扩建工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天伦现代城一期、玉龙城市花园等住宅小区已建成交付使用;大力实施绿、亮、净、美、畅工程,提升了县城品位,树立了崭新的外部形象。
——文化经济亮点凸显。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文化名县战略,按照“经营文化”的思路,把古城保护、文化振兴、旅游发展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推进经济发展。加强了与国内外蔡氏宗亲的交流,先后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蔡氏后裔来蔡寻根谒祖恳亲,举办蔡氏宗亲联谊会、蔡氏文化研讨会30多次,搭建招商引资新平台。举办了六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通过推介使文化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品牌。
亲民为本,激发社会和谐活力
上蔡县确立了“财政支出民生优先”的指导思想,集中有限财力,办群众急需办的好事、实事,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公共财政阳光。
关注弱势群体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三年来,该县逐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扶贫、养老、住房、医疗等为辅助,城乡一体化、管理社会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城镇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实现“无缝覆盖”,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仅2008年,该县就为9851名城镇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1216万元,为47404名农村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2378万元,为7884名五保户发放生活补助费895万元,新安置就业人员5120名,帮142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农民达到107万人。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救助帮扶工作重点县,上蔡县在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救助政策的同时,走出了一条艾滋病防治、救助、帮扶工作的有效途径。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多方压缩办公经费等其他开支,将每年300万元的艾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艾滋病致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把艾滋病致孤老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把所有艾滋病患者家庭成员全部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应承担的23万多元医疗基金由财政全额负担。近年来,在国家缺乏明确救助政策的情况下,上蔡县创新了对考上高中及大中专院校艾滋病家庭学生的救助模式和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结对帮扶模式。县四个班子成员带头、机关干部职工捐资50多万元,县财政挤出部分资金,设立救助基金,对考上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艾滋病孤儿、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和其他艾滋病家庭学生每人每年分别补助500元至2000元,两年来,已为艾滋病家庭高中以上学生发放助学金80多万元。同时对考上高中和大中专院校72名的艾滋病致孤学生分别由38名县处级干部和34名乡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动员311名爱心志愿者与分散寄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这一模式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目前,帮扶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三年来,先后有240多名艾滋病患者申请入党,已有36名患者加入党组织。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再次莅临上蔡视察调研,对上蔡县的艾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利民为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对群众动真情,为群众谋实利,是上蔡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突出追求。县委书记李海洲两年来阅批的群众来信达500多封,并责成有关部门反馈解决落实情况,推动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县长孔华经常到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地方现场办公,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上学难、饮水安全等问题入手,办群众急需办的事。两年多来,县财政先后累计投入35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新修筑村村通公路近800公里,县乡路62.7公里;新建沼气池32983个,新解决10多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校舍7.2万平方米,修缮校舍6.7万平方米,扩建了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苏豫中学、美华小学,缓解了群众的“上学难”。该县还重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规划了新城区,并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城区20多条主干道和背街小巷的高标准改造和建设工程;新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了蔡明园广场、英雄广场、奎星楼小游园等一批公益设施,安装了路灯和景观灯,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扎实开展了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污水排放、垃圾转运、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得到了集中治理,大街小巷实现了全天保洁,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沿街植绿、拆墙透绿,城区得到了美化、绿化、净化,改变了县城面貌,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敬老院和计划生育托老中心建设是上蔡县改善民生的精彩之笔。县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850万元用于敬老院建设,同时采取在外事业有成人员捐资、授予敬老院冠名权、县直单位帮建、干部职工捐款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县委书记李海洲、县长孔华和县四个班子成员带头捐资,县乡党员干部纷纷行动,慷慨解囊,为敬老院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至2007年11月底,该县共筹措资金3043万元,新建和扩建敬老院24所,新建房屋2368间,集中供养五保老人437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4%,提前三年完成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目标任务。上蔡农村敬老院建设走在了省市的前列,杨集镇敬老院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模范敬老院”。依托敬老院,上蔡县创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养老保障机制, 在全县24个乡镇建成了计划生育托老中心,对全县年满60周岁以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实行集中供养,让奖励扶助对象享受与五保老人同等待遇。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自愿入计生托老中心的奖扶对象进行补贴,补贴标准逐年提高, 2008年达到1700元,比上年增加了200元;为所有计生奖励扶助对象统一办理健康绿卡,凭卡每年免费做一次健康检查,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参合费由县财政负担。同时,该县还为托老中心建起了图书室、娱乐室,购买了彩电、洗衣机等生活用品,确保广大奖扶对象在这里安享晚年,此举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国家计生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安民为重,打牢和谐社会基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上蔡县委、县政府这一科学的执政理念成为造福全县139.8万人民的福祉。
为有效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上蔡县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网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件一件地落实解决,力争做得细致,想得周到,让群众满意。领导干部带头接访,自2006年5月新一届县委成立以来,县四个班子成员坚持每天轮流到县群工部公开接访,乡镇和县直单位班子成员每天在本乡镇、本部门轮流接访。干部下访、县四个班子成员带案下访,县乡机关干部进村走访,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对引发信访或稳控不力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自去年6月份以来,上蔡县扎扎实实开展了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和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排查矛盾纠纷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
“平安工程”保平安。上蔡县开展了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起了以县为中心,乡镇(单位)为重点,村委会为基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科技防范网络。三年来,全县未发生赴京赴省非正常上访和集体上访,新发命案、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大幅提升,受到了中央和省、市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育民为要,强化和谐内生机制
作为农业人口大县,如何才能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上蔡县的决策者认为,建设新农村,主体是农民。从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性力量的战略高度出发,自2006年7月份以来,上蔡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政策法规进村、道德规范进村、科技文化进村,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新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进三争”活动。县委每年都派出督察指导组深入全县459个行政村进行巡回指导,印发了30万份宣传册无偿地赠送给农户。县直各职能部门围绕行业特点,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下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全县农村出现了“三少三多”喜人景象,农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习科技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言行文明的多了;偷鸡摸狗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不赡养老人的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反映,作为秦丞相李斯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上蔡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和内涵,大力提炼、培育、弘扬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上蔡人文精神,使之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全县人民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结合每年不同时节和不同特点,在公民中开展了系列文明创建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对上蔡传统文化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培育和弘扬新时期上蔡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在和谐社会的孕育中,1529平方公里的古蔡大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上蔡县委书记李海洲说:“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上蔡已经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上蔡的未来充满希望!”
TAG: 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