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提出,在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惠州要全面加快十大对接:加快观念对接;加快规划对接;加快交通对接;加快产业对接;加快能源对接;加快水利对接;加快环保生态对接;加快信息化对接;加快创新体系对接;加快社会管理对接。
一、加快观念对接。观念对接是最根本的对接。没有观念的对接,就没有举措的对接,更没有发展的对接。惠州与深圳、东莞相比,不仅落后在经济总量上,更落后在思想观念上。因此,惠州要跳出惠州看惠州,跳出惠州谈合作。
二、加快规划对接。规划对接是最关键的对接。惠州将主动与深圳、东莞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快修编惠州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土地、交通、产业等专项规划,实现三市规划协调一致;与深莞共同编制《深莞惠都市圈发展总体规划》,实现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
三、加快交通对接。交通对接是最基础的对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公路等级,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是当务之急。惠州将加快建设莞惠、深惠沿海高速公路,尽快推进莞惠城际轨道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深圳地铁三号线延伸到淡水,加快厦深铁路惠州段建设,加快推动省道S120、S356、S357线和有关桥梁的改造升级。推进惠州港与深圳盐田港合作,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档次。尽快恢复惠州机场民航和货运服务,争取惠州平潭机场与深圳宝安机场空地联动、合作发展。
四是加快产业对接。产业对接是最核心的对接。惠州将从四个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与深莞产业对接:(一)借助深圳的研发、人才和资金优势,以及东莞的制造业配套发展优势,不断完善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推进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发展;(二)充分发挥惠州乙烯、炼油等大型石化上游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的深莞精细化工产业和资本转移来惠,将大亚湾建成世界级石化基地;(三)充分利用惠州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学习借鉴深莞先进管理经验,依托两地客源聚集的辐射,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四)立足惠州农业资源优势,依托深莞物流和市场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深莞惠乃至粤港澳最大、最安全的“菜篮子”。
五是加快能源对接。能源对接是最现实的对接。惠州将加强与深圳、东莞在电力、煤炭、油气等方面的合作,推进电源、电网、气源、气网,以及成品油运输管道网络、成品油储备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LNG电厂、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和惠东平海电厂三大电源项目的建设,努力把惠州建设成珠三角东部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构筑深莞惠经济圈能源优化配置大平台。
六是加快水利对接。水利防洪设施对接是最重要的对接。惠州将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加快推进三市水利和城市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连接三市的供水管线建设;加强区域引水、供水、水质保护和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协调力度;建立区域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相互通报与应对机制、水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加大东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力度,确保东江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香港、深圳、东莞和广州东部地区的供水安全。
七是加快环保生态对接。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接是最长远的对接。惠州将积极参与和推进区域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合力构筑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支持体系,形成区域内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区域生态支持系统;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功能分区管理,建成生态城镇群;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共同推进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尤其是加强与深圳的协调,合力推进龙岗河、坪山河-淡水河流域水污染整治与大亚湾海域环境保护。
八是加快信息化对接。信息化对接是最便捷的对接。惠州将积极参与区域内信息网络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区域内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区域相关信息平台的融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区域“物联网”、“商联网”、“房联网”。
九是加快创新体系对接。创新体系对接是最具活力的对接。惠州将依托深圳、东莞的科技创新优势,加强科技合作,共同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非常盼望和支持深莞科研机构来惠州设立研发中心,共建深莞惠国家创新产业基地。
十是加快社会管理对接。社会管理对接是最惠民的对接。惠州将积极探索与深莞劳动政策的相互衔接,完善外来人员服务管理政策,促成出台深莞惠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区域内无障碍转移;积极探索户籍管理政策的相互衔接,实现区域内户籍人员在三地购房、创业、教育、医疗享受同城待遇。
专家视角
惠州市委党校副校长许英鹏:
鼓励三地企业
跨市并购重组
2004年,惠深两地党校曾就两地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组织联合课题组进行过专题调研。近日,记者专访参加此次调研的惠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论证专家库专家许英鹏副教授,请他阐释了深莞惠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
他认为,深惠莞三地山水相连,交通交错,文化相近,历来关系密切,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早已成熟。刚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深惠莞一体化已是势在必行。他认为深惠莞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一体化。
首先应从优势互补行业入手,促进整体产业升级。
一是充分发挥惠州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深圳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和东莞的国际制造业中心优势着手石化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如建立跨区域的石化工业园惠州生产中游和下游产品深圳东莞生产下游和下下游产品深惠莞三地联合开发与石化大项目相关的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商业、建材业、酒店业等。
二是全面加强互补性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深圳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为惠州东莞提供物流、研发、金融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东莞继续发挥国际制造业基地作用与惠州进行电子、石化产业等方面的分工合作并向惠州部分制造业扩散惠州积极承接深圳、东莞的产业转移加快推动电子制造业和石化工业的发展。
支持三地商贸企业跨市经营、并购重组。三市应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平等互利、优化配置”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三市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TAG: 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