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功世界屋脊记事
在离天最近的世界屋脊之上,一条洁白的哈达,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最美好的祝愿和最崇高的敬意。
饮水思源。在庆祝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之际,西藏各族人民愈加感谢解放了他们并帮助他们走上幸福路的人民子弟兵。
播洒文明、守护和平、爱护人民……自半个多世纪前进藏以来,一代代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奉献青春和生命,为雪域高原献上了一条最纯洁美丽的哈达。
播洒文明——
200多项第一,托起世界屋脊上大写的“人”字
海拔4300多米的嘎隆拉山半山处,冰雪封锁的世界里,一条隧道正艰难地向雪山腹中挺进……武警交通某部的官兵们,克服高寒缺氧、地质复杂等重重困难,正努力打通这条长达3310米的隧道。
这条隧道,将使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告别不通公路的历史。
“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一首在雪域高原传唱40余年的《洗衣歌》,道出了在西藏发展中一个最醒目的特点——一部西藏发展史,几乎全部奠基并始终得益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支持和援助。
西藏,这个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却因为海拔高、交通困难而长期与现代文明绝缘——半个世纪前,西藏只有从布达拉宫到大昭寺不足两公里的石头路。1951年,新中国动用的占全国四分之一的骆驼和大批牦牛,在向西藏运送物资的路途中,平均每公里要倒下十余头……
这种悲壮的驮运,一直持续到1954年底川藏、青藏公路通车。
“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宋景原介绍说,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10万筑路大军一南一北,开始了征服世界屋脊的伟大进军。
这是一个地球上最为壮美的“人”字:
一“撇”,从成都到拉萨,2416公里的川藏公路,跨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和大渡河、金沙江等14条奔腾的大河;
一“捺”,从青海格尔木到拉萨,1200公里的青藏公路,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15座大山以及800公里永冻地带和绵延不绝的戈壁、沼泽;
塌方,泥石流,雪崩,山洪……两条公路,在筑路官兵的一锤一凿下,坚定地向雪域高原延伸。
1954年12月25日,当两支筑路大军终于在拉萨河边会合时,一个巨大的“人”字出现在世界屋脊上——为了这个挺立的“人”字,近4000英烈青春永恒!
川藏、青藏公路,彻底改变了西藏无路的历史,托起了西藏腾飞的翅膀。
1956年5月,西藏第一个机场——当雄机场建成。空军驻拉萨某部司令员蔡自华说,半个世纪来,驻藏空军部队在这块被西方飞行家称为“空中禁区”的高原上,先后开辟了北京、成都、香港等26条航线……
据不完全统计,西藏全区5个机场和近5万公里公路中,多数是部队修建的。
198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建设羊湖电站作为一份礼物,献给西藏人民。此时,全国28个无电县中,西藏就占了21个。作为首府的拉萨市,电力缺口仍超过30%,甚至医院的手术台上,有时还不得不靠牛、羊油灯照明!
距拉萨100公里的羊卓雍湖,是西藏人民心目中的圣湖,海拔超过4400米。
“法国、挪威、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水利专家在考察后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修建水电站,无异于给自己修建坟墓!”时隔20余年,时任武警水电部队羊湖工程指挥所主任的方长铨老人回忆说,“没有人愿意来投标。作为军人,我们责无旁贷!”
一个个生理极限被超越,一个个世界性难题被攻克……1998年9月18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电站——羊湖电站竣工并移交当地政府,彻底解决了拉萨地区缺电的问题。圣湖之水,化成了照亮高原的明珠。
几十年来,武警水电部队先后完成了近20项中央重点援藏工程,已建成的12个大中型能源项目遍布西藏全区7个地市、8条江河,完成装机容量占全区水电装机总容量的70%以上,200多万农牧民因此告别了点油灯照明、烧牛羊粪取暖的生活。
进藏50多年来,驻藏部队先后在这里创造了287项第一:第一所学校,第一座电站,第一条输油管线,第一条光缆,第一家医院,第一个农场,第一座工厂……
今天的西藏,几乎具备了一切现代文明标识,而所有现代文明的标识背后,几乎都烙着驻藏部队的标志。
保卫和平——
一代代军人,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世界屋脊的安宁
给世界屋脊带来文明火种的军人,同时带来的,是最为宝贵的和平。
60多年前的青藏高原,并不是一块安宁之地。一些对西藏觊觎已久的国家,早就把手伸向自古属于中国的这块土地,企图使西藏永远脱离中国的版图……
中国共产党人也时刻关注着西藏,并决心将解放的阳光送上高原——他们不能容忍百万人民依然在黑暗原始的农奴制度下遭受野蛮的压迫,更不能容忍这样一片辽阔的国土再遭受异邦蹂躏。
1950年3月29日,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战功卓著的十八军进藏,拉开解放西藏的序幕。艰难的挺进,曲折的谈判,昌都战役的胜利……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签订,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9月9日,先遣支队进入拉萨。随着其他部队陆续进驻,西藏有边无防的历史终结了。
人民军队历史性地擎起了世界屋脊上安宁的天空。从西藏和平解放至今,无论是骚乱、打砸抢烧,还是边境自卫反击,这道绿色的长城,始终守护着西藏人民的安宁生活。
为了世界屋脊上的和平安宁,驻藏军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拉萨春柳绽绿时节,当记者徒步3小时越过雪线,攀登上海拔4700米的詹娘舍哨所时,看到的却是亘古不变的冰风雪雾。8位国土的戍守者,就守卫在山顶的一块巨大险峻的岩石之上。在这里,他们要长年穿着毛衣和大衣,盖两条棉被,长年经受雨、雪、雷、电、风的考验。
苦不苦?哨长普琼达说,能为祖国戍守国界,是边防军人最高的荣誉。
在西藏军区所属的哨所中,海拔超过4000米的就有27个,其中25个冬季会大雪封山。虽然边防哨所条件不断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不通公路,靠拉水背水和化雪水度日。
雪域不会忘记,25年前,西藏军区司令员张贵荣在一次边防检查途中,拉着马尾巴永远地倒在边防线上;20年前,拉萨发生暴乱,24岁的战士代小兵全身被捅27刀,也没让暴乱分子越过自己坚守的位置;1年前,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中,61名武警官兵受伤,所有官兵都在危险面前,毅然选择履行忠诚卫士的天职……
西藏军区政委王增钵告诉记者,自上世纪50年代进藏至今,已有5000多名戍边将士长眠雪域。
奉献挚爱——
金珠玛米的真情,比最白的哈达还纯洁
当满身是雪的李素芝带着医疗队出现在低矮的帐篷前时,苍决卓玛和察果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2008年11月,西藏山南地区暴雪成灾。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亲率医疗队前往救援。连续救死扶伤几十个小时后,他们得知离错那县50公里的浪波乡贡那村有两位病人急需抢救。
海拔4812米的杰庆拉山脚,厚达1米的积雪阻住了救援的车轮。前边,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身边,是疲劳已极的医疗队员。李素芝二话没说,第一个迈步向山上攀去……跋涉4小时后,他们出现在了病人的帐篷里。
“菩萨啊,没想到你来到了这冰天雪地的地方!”看着一身是雪的将军,苍决卓玛和察果热泪纵横。
10多年来,李素芝率医疗队跑遍了雪域高原,救治了数不清的各族群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门巴(医生)将军”。
从最初进藏时被当地群众誉为“菩萨兵”以来,驻藏部队始终继承和发扬十八军的光荣传统,把驻地当故乡,把人民当亲人,留下了数也数不清的感人故事。
1997年9月至1998年2月,持续数月的69场特大风雪,将藏北高原死死困住:40个县、90万人受灾,2600人下落不明!
西藏军区紧急调集3000名官兵、10支医疗队奔赴海拔4500米以上的灾区,在上万平方公里内展开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冰雪大救援。
5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大山和3条冰河,将唐古拉山南侧的永曲、索雄两个乡998人死死困在了冰雪世界之中。求援信息传来后,西藏军区急令某旅:务必打通一条生命通道!
200名官兵在政委刘廷华的率领下,在1米多厚的雪原上铲雪开道。激战到第3天,人人冻伤!
15天后,当他们打通100公里冰雪路,将70吨糌粑、10万斤燃料送到被困数月、柴尽粮绝的群众面前时,看着这群浑身冻伤,面部红肿得无法辨认的官兵,数百群众手捧哈达,长跪雪地,失声痛哭……
4个多月中,官兵们开辟出通往7个县、40个乡、340余个重灾村的冰雪路,解救了处于绝境中的6.3万藏族同胞,创造了无一人冻死饿死的奇迹!
16857条哈达,铭记着灾区藏族群众对“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的真挚感激。
雪灾、地震、火灾、洪灾……雪域高原也是多灾的高原。而在世界屋脊,任何灾难救援都由于海拔高度而倍加艰难。而在每一次灾难中,群众都毫无例外地盼来“金珠玛米”的身影。
人民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拉萨3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