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城区晚高峰时段路网服务状况图 宋韧 苏毅 制图
编者按
城区目前最拥堵处在何方?最繁忙的城区道路是五一大道吗?公交如何实现优先发展?昨日,由长沙市规划局、市交警支队、市公用事业局首次联合发布《2008长沙市城市交通状况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可靠权威的数据对全市交通设施、车辆发展、道路运行、公共交通与交通管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交通组织、参与、管理中最为核心三要素:人、车、路再次引人注目……
“由于交通整治工程提高了中心城区路网容量,使得中心城区路网平均饱和度和延误仍处于可接受范围,道路交通系统整体运行平稳,但是交通出行与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路段和过江通道矛盾突出。”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市长助理刘明理对这一百姓特别关注的焦点进行了解说。
《报告》显示,去年,长沙市城市重点工程投入136亿元,重点加强了城市道路、公交和停车位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10%~20%,有效缓解了部分交通压力。但是,伴随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局部路段和过江通道拥堵问题尤为明显。
有车一族”请注意:看清这15个拥堵点再进城
“从空间分布来说,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集中道路、三个过江通道、三座大桥(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猴子石大桥)以及与桥相连接的道路,目前是长沙城区交通流量高峰时段最为拥堵的区域。”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蒋水良告诉记者。
“如南北向的芙蓉路松桂园路口、长信路口等,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段,就拥挤不堪。东西向的五一大道与橘子洲连接路段,车排长龙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管理部门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起到缓解的作用,但车辆增加与路的供给是一对永远的矛盾。”
《报告》显示,2008年长沙市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白天12小时断面交通总量与上年相比增加5.2%,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目前集中体现在南部和西部,东部的三一大道、人民东路、远大一路,南部的韶山路和芙蓉南路,北部的芙蓉北路,西部的三座大桥饱和度明显。这些道路与其他平交的路口极易成为交通拥堵点。《报告》显示,城区目前还存在15个拥堵点,主要集中城南和城西。
据悉,城区最繁忙的道路为芙蓉路,断面压力最大,每小时流量最高。而在进出城道路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级的南北走向京珠走廊是长沙境内最繁忙的交通走廊。
市民出行请注意:避开早晚高峰时段
交通拥堵在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在时间上来说,交通拥堵的高峰期就是车流量的高峰期。《报告》显示,二环内河东城区的早高峰一般出现在7时30分到8时30分,晚高峰出现在17时到18时30分;二环内河西城区的早高峰为10时到11时,晚高峰在17时到18时。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早、晚高峰出现时间河东、河西有区别,因此市民出行办事应提早或推迟,尤其是需要跨江通行时,错峰出行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由于道路网不断完善、提升,高峰小时流量占白天12小时流量比重与上年相比呈现不同的变化。《报告》指出,通过交通整治工程,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的比重有所上升,高峰特征有所增强,高峰小时流量增长幅度高于12小时总流量增长幅度;而三一大道和八一路受营盘路隧道开通分流影响,高峰小时流量和白天12小时总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过境客人请注意:北部过江走廊通行能力富余
《报告》显示,北部过江走廊(月亮岛大桥、三汊矶大桥)的通行能力仍有富余,而中部过江走廊(银盆岭大桥、橘子洲大桥)基本饱和,南部过江走廊(猴子石大桥、黑石铺大桥)交通量猛增,其中猴子石大桥的交通量增长了62.5%。
据悉,目前三条过江走廊中,北部走廊以货车通行为主,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公路交通特征;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高峰小时饱和度与上年维持同等水平,仍接近1。南部走廊高峰小时的饱和度也由去年的0.42增加到0.85,表明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正引导城市向南开发建设力度日益增大。
数字看交通
●道路2008年,长沙市共新建32条道路,拓改5条道路,实施了“七路二桥”交通整治工程;
●桥梁至2008年末,长沙市共有桥梁114座,比上年新增4座。市区现共有立交66座,其中分离式立交16座,部分互通立交28座,全互通式立交22座;
●泊位至2008年末,长沙市共有配建停车泊位约20万个,中心城区拥有配建泊位约6万个。全市共计790个咪表数,提供咪表停车泊位1580个,主要分布在芙蓉路、蔡锷路、曙光路、黄兴路、解放路和人民路等道路路段;
●机动车 至2008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保有量为59.3833万辆,比上年增加8.4764万辆,增长率为16.65%,比往年11.47%的增长率有所上升;
●驾驶人 至2008年末,全市机动车驾驶人达82.5355万人,比上年增加10.4242万人,增长率为14.5%;
●私家车至2008年末,全市私家车的数量为22.7302万辆,比上年增加6.0504万辆,增幅达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