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4月26日电 最近,在市委、市府的推动下,重庆上上下下都在讨论“宜居”问题。薄熙来也参与其中,谈古论今。他认为,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无定所,社会难安。汉字里的“安”字,上面是个宝盖,代表“房子”,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妻室”,这说明,一个人有了房子和媳妇,就可以“安”心了。古往今来,人们始终在追求理想的居住条件。《诗经》里有“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诗句;唐代大诗人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孙中山先生则有“居者有其屋”的革命主张;反之,“无家可归”是对最凄惨境遇的描述……,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住房的强烈渴望。
让老百姓住得较宽、较好,还要买得起,住得起
薄熙来分析说,十七大报告对“和谐社会”提出了五大要素:即“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即是指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与住房这五个方面,住房是要素之一。
薄熙来强调,建设“宜居重庆”,要特别关注中低收入群众的居住需求,让广大老百姓都有房子住,而且质量较好,能买得起。要调控房价,达到合理的收入与房价比。物业费要适当,让老百姓住得起。在此基础上,力争在住房品质、房屋配套、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四个方面得到大提升。比如,既要重视面积、也要重视室内设计,对厨房、卫生间、凉台都要精心设计,每一平米的面积都要充分利用;要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要建设城市公共广场、公共绿地,让群众有活动空间;要让农家店覆盖所有的乡镇、村,同样的货物要与城里同质同价。
城市广场不仅是“民生工程”,关键时候还是“生命工程”
多少年来,有人对城市建广场,不分大小贵贱,不问青红皂白,都一律斥之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薄熙来认为,对城市广场要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统计一下,是谁常到广场去呢?是明星大腕、富豪大款吗?不是。常到广场去的,多是普通老百姓,是中低收入的群众。他们住的窄,城里有个广场,别管大小,可以去透透气、散散步、跳跳舞、聊聊天。街坊邻居也可以增添些亲切感,否则“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怎么营造和谐社会呢?遇上火灾、地震,总得有个疏散人的地方,那时候,广场可就派上大用场,那就不仅是民生工程,还是生命工程了!
薄熙来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了广场就有中心感、城市感,否则就不叫城市,只是穿堂而过的一条街。欧洲人引为自豪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城市总有个大大小小的广场,这些广场把城市点染得优雅、别致,颇具文化底蕴。如果我们的城市都是穿堂而过的一条街,那就不太像个城市,就聚不起人气。王鸿举同志说的好,广场就是城市客厅,“客厅不靓,家宅不旺”。这也符合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心理。特别是重庆主城的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已经高于东京和上海,平日看着一幢幢高楼组建的“水泥森林”,让人有压抑感,真要发生个紧急事儿,还没处跑,没地方躲。现代城市的空间就是财富,发展的趋势是“以疏为美”。重庆的主城一定要“疏密”,逐渐把毛容积率降下来。
薄熙来指出,从经济意义上看,城市广场是市民共享的、政府管理的公共资产。如果都盖上房子,那就成了某个开发公司的资产,或购房者的私产。此外,建好一个广场,还能抬升周边的地价,这对政府来说,也是有账算的。
薄熙来还对区县干部说,我们并不主张各个区县都搞个大广场,一定要有分寸感,要大小适度,当地百姓够用就行。在区县城里搞个适当的广场,弄得干干净净,再种些树木、花草,让老百姓有个活动休闲的地方,很有必要,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内容之一。
美化“山头”,让重庆人满目青山
过去有个“山头主义”的说法,最近,薄熙来也大谈起“山头”来,他说:重庆山城的一大特点,就是“山头”多,城里城外山连山。如果不治理,不改造,山头就是荒山,既影响出行,又看着“顶眼”,影响市容,是城建的障碍和“包袱”。如能做好山头的文章,就能变“包袱”为财富,形成重庆的一大特色。去年好多区县组织群众上山种树,美化山头,一个个“攻占山头”,真是鼓舞人心!设想,如果这些昔日荒山都能密密麻麻地种上树,就相当于城市多了好多大氧吧、大肺叶,“森林重庆”就更有韵味了。再修好上山的步道,老百姓就可爬山、健身,又体现了“健康重庆”。城市里有一个个绿油油的山头,人们居住就会感觉宽敞、舒适,“满目青山”,这又体现了“宜居重庆”。美化山头,做好山头的文章对重庆实在很有意义。
把重庆30个区县城改造成30个宜居的小城市
薄熙来对重庆的干部讲,重庆是大城市加大农村、大山区,京、津、沪三市的农村面积拢一块儿也赶不上咱一半,所以区县建设对重庆格外重要。如果能用十年、八年将咱主城以外的30个区县城都改造成宜居的小城市,那就是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不要小看小城市,如果改造得好,会比住在大都市还舒服、还方便、也更有效率。在特大都市,同学、朋友搞个聚会,参加个商务活动,一抬腿就得在路上消耗四、五十分钟。如果工作单位离家远,每天上下班也要消耗很多时间,无形中就是在“浪费生命”!
过去很多人向往大城市,认为在大城市生活方便——高楼大厦、花花绿绿、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现在就不同了,许多人希望静下心来想点事儿,办点事儿——在田园风光中还容易出思想成果。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这种趋势,人们住在新城或卫星城,需要时通过高速公路或快轨交通到主城,也很方便。实际上,搞的好的中小城市,要比大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和工作。
重庆现在就开始努力,十年以后干出30个宜居的、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城市,城乡统筹的概念就具体了。
毛主席讲,“江山如此多娇”,重庆有江有山,就是江山多娇
薄熙来由衷地赞美京、津、沪:在几个直辖市中,北京有全球最大、保护最好的皇城——紫禁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与伦比!还有天坛、白塔、颐和园,美不胜收!天津和上海又滨海、又临江,工商发达、市井繁荣,也让人心旷神怡。重庆虽地处内陆,但既是一个“江城”,又是一座“山城”,起伏错落,别有一番视觉上的震撼力。毛主席曾有句大气磅礴的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重庆有江有山,就是江山多娇!如果把“五个重庆”都搞好了,我们再登山远望或漫步江边,读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娇”的诗句,就会倍感亲切,仿佛他老人家就在讲重庆。
薄熙来认为,一个城市就如同一个人,如果鼻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眉毛浓浓的,这个人就耐看;如果脸扁扁的,鼻子平平的,就不大中看了。重庆山势起伏,两江汇流,鼻梁高耸,颇有韵味;虽然改造尚需时日,但十年、八年之后,必是一个有特色、有魅力的江山之城。
要不负重庆的发展史,将重庆这块山川美玉精雕细刻,为子孙留下一个好作品
最近重庆人都在热议“五个重庆”。去年开始,重庆先后提出了建设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和宜居重庆,也先后开了5个“大会”,分别做了5个“决定”。薄熙来认为,这“五个重庆”的建设,就是重庆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答卷。“五个重庆”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比如“森林重庆”,就是要多种树,让老百姓多吸氧;“畅通重庆”要求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重庆”是让百姓出门不担心;“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宜居重庆”是要让百姓住的较宽、还买的起。“五个重庆”是开放的基础。市委全会提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不仅是利用外资的问题,还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形象,“五个重庆”就是现代的、科学的、开放的理念。这些理念一旦确立并变成现实,为四面八方的朋友所认可,重庆的城市形象就会上一个大台阶,重庆就前途无量了!“五个重庆”还将营造发展环境,使重庆赢得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使重庆今后50年不落后,100年后更好。这种后发优势,将使重庆越干越有底气,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薄熙来强调,对一个城市来说,脱胎换骨的大发展,是50年甚至100年一遇。我们这些人正当其时,要不负重庆的发展史,将重庆这块山川美玉精雕细刻,为子孙留下一个好作品。如果我们现在不提出这些目标,不动手干这些事情,50年后想干也难干了,到哪儿找地呢?就是增加10倍的投资,也未必干得成。对于一个大城市来说,想得早,动手快,就能以较低的成本换取更大的发展,城市就更有后劲。
虽然工作很难,责任很大,但是很光荣。我们干好了,子孙将50年、100年受益;干不好,他们50年、100年都会觉得别扭,会说我们这帮人低能。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五个重庆”的理想境界一定能够达到。(李心成)
TAG: 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