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利益驱动是工程车辆在城市“横行”的内因,那么多头管理,监管缺位、失效则是其屡屡犯规的外因。
□李舜
据5月5日的《齐鲁晚报》报道,5月4日,在历山路“文华园”施工工地附近,一辆砼车在副道上行驶时,将一女子卷入轮下当场碾死,现场惨不忍睹……短短几十秒钟,一朵生命之花瞬间凋谢;短短几十秒钟,亲人生死两界!这个悲剧留下了看得见的血泪,更给死者家人留下了看不见的巨大悲伤。
“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这句无关痛痒的话已经不能抚平家人的伤痛,也褪不去笼罩在众人心头的阴影。悲剧之后,我们生者最有必要思考产生悲剧的原因,对症施策,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为何城市建设来往奔波的工程车辆总是成为悲剧的制造者?为何“野蛮”、“ 霸道”、“ 横行”、“凶狠”……成了工程车辆的印象标签?为何工程车辆司机只记得“多拉快跑”,把安全抛在脑后?归根结底,就是“利益”二字在司机心头作怪。据熟悉运输行业的朋友介绍,现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渣土和水泥砂浆等运输已不再论公里计费,而是以运输总量计算。也就是说,司机跑再远的路对工资没有影响,而运送的总量却决定了赚钱的多少。加上运输公司为了利益竞争,低价运营,为了多赚钱、保工期,工程车辆“多装快跑”,已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少跑一两次,就相差百十块钱。看得见的利益,看不到的安全隐患,很多工程车辆司机选择了前者。加之,工程车辆大多“人高马大”,相比之下,其他行人、车辆无异于鸡蛋般脆弱,这使得工程车司机违规行驶更加有恃无恐。
如果说利益驱动是工程车辆在城市“横行”的内因,那么多头管理,监管缺位、失效则是其屡屡犯规的外因。城管、交通部门、渣土办、市容部门、建设部门、公路管理部门对于工程车辆都有监管和约束管理的职责,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和信息平台,各单位各自为政,权责不清。主管单位“踢皮球”,工程车辆“钻空子”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留下的只有一幕幕悲剧的重演。我们期盼工程车辆司机的自我提高和自我重视,切实把安全行驶放在第一位;我们也期盼相关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行使好监督、管理权力,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给“横行霸道”的工程车辆拴上法律的链子!
TAG: 大众网-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