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面构筑文化发展战略
5月30日,石龙镇将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盛事———“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挂牌仪式,同时启动使用石龙博物馆。石龙镇以此为契机,大力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建设,全面构筑文化发展战略,使千年古镇焕发了蓬勃生命力,国家信息产业名镇掀开发展新篇章。
■历史溯源
历史文化追溯至宋代
石龙在清代就以活跃的商业贸易而驰名省港,曾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全镇面积1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7万,常住人口7万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2万多人。
从石龙西湖原樊屋村贝丘遗址推算,早在3500年前便有人群聚居于小丘群中。两晋以后,在东江大片游荡区中首先露出石龙沙洲。宋代,石龙开始有人定居。明清时期,石龙属广州府东莞县文顺乡第三都管辖的行政区域内。乾隆十九年,县丞署从东莞县城移驻石龙,管理百几十里范围内圩、村。
曾为直属省管县级市
石龙于明嘉靖年间(1532—1566)设墟,叫石龙墟。石龙墟的经济发展迅速,至清代乾隆中期升级为“石龙镇”,是东莞地区历史上最早设镇的地方。
历史上石龙曾多次设市,最早是在1927年8月,当时的省政府批准石龙设市,成为直属省管的县级市。抗日战争期间,石龙曾被日军占领,一度改称区、改称市、改称镇。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解放石龙,石龙镇改称石龙市,由军管会接收建政。1950年7月,石龙改市为镇,属东莞县管辖。
国民政府东征前沿大本营
石龙地处东江咽喉,便利的交通使石龙成了东江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成为邻近惠州、增城、东莞三市十余镇(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城镇。
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石龙成了东江流域主要军事基地,历史名人孙中山、周恩来、蒋介石曾多次到石龙。成了国民政府东征讨伐陈炯明的前沿大本营,给石龙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30年代,石龙又恢复了作为东江流域主要物资集散地的作用。
■文物保护
有历史遗迹、文物百多处
石龙近1000年的历史,创造了古镇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业绩。据文物部门初步考究发现,石龙有历史遗迹、文物百多处,如孙杜桥、欧仙院、新田岗庙、龙溪书院、荣阳书院、林氏宗祠、叶氏宗祠、惠育医院旧址、福音堂、竹器街、豆豉街、面街等;有革命旧址、遗迹20多处,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唯一的东莞人李文甫纪念碑亭、抗日人士莫公璧纪念碑、中山公园、凯旋门、和平门、浩英亭、忠义亭、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等。
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石龙镇委、镇政府历来重视对历史文化、文物、传统建筑的保护,促进文化新城的建设。
几年来,石龙镇先后对欧公祠、李文甫纪念亭、周恩来东征演讲台竖碑保护。规划欧公祠周围的近1万平方米的地方留作今后建欧仙公园之用。重修了周恩来东征演讲台,塑造了周恩来铜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修了林氏宗祠、叶氏宗祠、陈氏宗祠。将清末东莞探花陈伯陶书写的“惠育医院”石匾以及距今100多年的海内外捐款芳名石碑镶嵌在墙上,妥善保存了石刻、石柱,以待复原。
城市建设融汇古今文化
为了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石龙镇委、镇政府作了全面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融汇古今文化,以文化为灵魂,进一步提高城市的魅力。
建成大型的百米石雕“石龙古镇图”、金沙湾广场,石龙博物馆、石龙举重博物馆等;计划重修“中山纪念堂”,再现孙中山先生14次到石龙开展革命实践的历史;规划在西湖郊野公园一侧兴建一座昔日石龙“九庙六桥”风貌的主题公园;规划恢复具有明清时期岭南骑楼建筑风格的中山路原貌;对全镇具有历史价值的街道,如竹器街等进行登记、考察,予以认真保护。
石龙政府表示,今后凡是石龙的标志性建筑,都必须体现先进文化,包含历史的人文景观,注重历史的传承性,而又反映出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新城魅力
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完美结合
石龙有如此魅力,是因为她是一座古镇,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并善于保护,同时,她是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结合得非常完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镇的标本。
石龙镇率先实施“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以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国家信息化试点城镇、广东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专业镇、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东莞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2006年,石龙镇综合实力入选全国第二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的第十九位。
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石龙已建设成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的区域性中心城镇。2008年,全镇完成GDP4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0.1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亿元;全年累计出口14.23亿美元,增长35.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10.11%;镇本级财政收入4.03亿元,增长15.14%。
全镇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11.40亿元,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龙头外资企业稳步发展,全镇外资企业内销总额10.20亿元,同比增长50%。去年,共有10家企业增资扩产,总增资额达1431万美元。
现代化公共服务平台成经济新增长点
石龙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石龙充分发挥石龙港水路、铁路、公路联运优势,引进享誉国际的超大型物流企业———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投资石龙,打造中国外运东莞物流中心。国家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全面开展国内外电气检测业务,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全国6家A级国家质检中心之一。
此外,石龙继续狠抓信息产业试点。在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业试点后,石龙镇选定10家企业作为信息产业试点,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及创建名牌,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高标准推进“十二项重点工程”
今年,石龙镇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加快推进十二项重点工程。包括火车站迁建、滨江路首期改造、东桥扩建、西湖城市公园首期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镇村联网路改造升级、山洲围水利防灾减灾和美化工程、文体设施建设工程、中国外运东莞物流中心建设、沙河大桥建设、信息化推广应用工程、安居工程。
石龙镇正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转型、重管理、惠民生”工作主题,继续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力求取得“三个新成效”:即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城市和产业升级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综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以满足石龙人民“求富、求安、求美、求知、求乐”五大愿望,构建发展型、创新型、生态型、服务型、和谐型,与广州、深圳、东莞市区为同城关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镇。
文/图何建文
TAG: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