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发展首先要明确目标、找准定位,就是要找准“四个工作方向”,一是提升经济实力,通过提高自身的发展力来增强带动力;二是扩展城市规模,使郑州的发展同河南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的地位相协调、相匹配;三是扩充城市容量,增强对人口、建筑、交通、环境等要素的容纳能力,提高城市的集中度;四是提高知名度,扩大郑州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
□本报记者 王亚明 张如铁张学文王泽远 刘哲
或许很多郑州人也不了解,作为一座城市,郑州有着怎样骄傲的历史。
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郑州商城就是3600年前商汤所建亳都,是我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第一座都城,布局严整、气魄恢宏,开创了我国历代都邑建筑的先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郑州曾5次建都、八代为州。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郑州逐渐没落为一个不知名的小城。新中国成立后被确立为省会,这才又逐渐为人瞩目。而直到近几年,郑州城市建设才真正取得突飞猛进。一系列高起点、超常规、人性化的跨越式发展举措,使一座现代化的新都市初露峥嵘。
毫无疑问,郑州正重新崛起为我国中部的城市“高地”。
全力打造的“新郑州”形象
9月12日,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席挺和记者漫步新区CBD。看着美丽的如意湖、壮观的国际会展中心和近60幢高楼组成的环形建筑巨阵,作为一名始终参与其中的建设者,席挺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骄傲。
“郑州的标志一直是二七广场,当年这里只是一片荒芜。我们当时就有个梦想,要把这里建成郑州的新地标。”席挺参加过的建设工程自己也数不过来,但他说,能参与建设标志性建筑,最是过瘾、来劲。
梦想实现的速度也许连席挺他们自己也没料到:只短短几年时间,郑东新区CBD当之无愧地成为郑州新的标志。如今无论是电视里还是画册上,只要是介绍郑州,她都是最突出醒目的画面。
几年前,当通过堪称创举的国际招标得来的郑东新区的规划面世时,惊奇赞叹的同时,不少人认为这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当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进度表时,又有人说在画饼充饥。从2003年初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奠基,郑东新区正式拉开建设大幕起,到如今,新区的发展早已超出人们的预期。截至目前,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82亿元,房地产开发面积累计突破12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突破30万人。一座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新城区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个小例子也许可以印证新区的繁荣:2005年区内的聚源路小学刚开办时,生源严重不足,最多的班级也不超过10个人,最少的一个班才3个人。而现如今,该小学也体验到了幸福的烦恼——连正常划片内的孩子都接收不完了。
应该说,郑东新区的建设,正是郑州市近年来跨越式发展成就最直观的体现。
在规划设计之初,新区就一改过去“摊大饼”的旧模式,而是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等国际最先进城市理念,组团开发,优化布局。建设启动时,只有200多万元的启动经费,他们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可持续发展”的城建新模式。(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如今新区不仅亮点凸显,城市功能完善,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入驻。新区CBD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中央商务区”称号,汇丰银行、民生银行等37家金融机构在此聚集;世界500强企业4家,中国500强企业5家进区,国内排名前10的房地产企业多数在此投资兴业;国际会展中心带动的会展经济正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也着力搭建发展的新平台……郑东新区绝不仅仅是郑州展示给世界的亮丽的城市名片,而已真正成为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郑东新区的建设和发展,饱含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来河南视察,几乎没有例外,都会来到东区视察指导。徐光春书记到河南工作的第二天,就亲临郑东新区视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明确提出了“中原崛起看郑州”。在新区“五年成规模”后,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十年建新区”的新任务。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郑东新区要作“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要“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此,郑州市副市长、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哲表示:“作为中原崛起的先行者,我们责无旁贷,充满信心。”
以人为本的“郑州模式”
燕庄,是郑州市内著名的“城中村”,也曾是城市建设中最“卡脖子”的地方。
9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燕庄。原来狭窄的街道、拥挤的建筑、脏乱的环境都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漂亮整洁的园区,拔地而起的楼群。还有了个响亮的新名字:曼哈顿广场。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完成的。2006年4月,燕庄开始动员拆迁,53万平方米村民建筑,6月底就全部拆除完毕,很多人表示“简直不可思议”。而由房产商投资开发的曼哈顿广场将住宅、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首期住宅去年9月就已入住,沃尔玛超市、希尔顿酒店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也被吸引到此。
城中村改造可谓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多年的难题,郑州何以取得突破?郑州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副主任张庚仁说:“关键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而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据了解,在全国的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中,郑州市的补偿比例是最高的。
2007年,郑州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对城中村改造的具体政策:首次制定了城中村改造的安置开发比;首次将“招拍挂”拿地机制引入城中村改造中来;明确了新的拆迁安置、赔付标准;创造性地将城中村改造和廉租房建设联系在一起……一系列极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新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被不断丰富发展,破解了拿地、拆迁、赔偿等诸多难题,成为在全国都被广泛关注赞誉的“郑州模式”。
目前,郑州市已完成改造规划编制的有57个村组,已通过“招拍挂”出让改造用地的有21个村组,仅金水区的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就引进投资360亿元。更多的“城中村”将华丽变身,成为城市的新亮点。
不仅仅是城中村改造,三年的跨越式发展,郑州城市建设成绩斐然: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新修、改扩建道路68条,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5%,城市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2%;组织实施了十大城建项目,对十条精品街进行综合整治;城市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型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变,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去年底投入使用,今年上半年共收集各类城市管理事件约18万起,结案率80%,已经开始发挥重要效能;中小城市建设步伐也在明显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3%。
一手建设发展,一手种树治水。这是郑州市市长赵建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为本,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始终是贯穿郑州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主线。
几年前,郑州市明确提出建设森林生态城市。年均种树10万亩以上,在全国都比较罕见。去年一年,他们就新造林45.9万亩。有人形象地说,这相当于在城市周围安放了上千万台天然空调。目前中心城区的森林绿化率已达36.74%。生态水系的建设也同时在大力推进,对贾鲁河、须水河等河道进行了治理,完成了东风渠引黄供水补源灌溉工程、郑开大道防洪应急工程,金水河、熊儿河、东风渠等“两河一渠”初步实现了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有专家论证,连年的生态建设,平均每年为郑州产生社会综合效益122.39亿元。
如今的郑州蓝天白云多了,绿地大树多了,水也清澈多了,初显“城在林中,山水融合”的和谐景象。
大枢纽、大郑州,新的梦想已经起飞
由跨越到领跑,郑州建设的脚步,如今在明显提速。
5月底,一个叫BRT的新鲜事物出现在郑州的大街上。这种在很多大城市都没有落地的先进城市交通方式,开始在郑州也引起不小的争议。如今,3个月不到,争议早就烟消云散。“坐这车,又舒适又准点,心里踏实。”在广泛认可声中,BRT已经成为郑州市民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
6月初,地铁1号线工程在金水东路正式动工,郑州人期盼几十年的地铁梦就这样真实地到来了。据了解,地铁2号线也将于年内动工,争取2013年两条线路都建成通车。
地铁1号线有一个重要站点,就是位于东区的郑州新客站。国家两条重要的客运专线将在此交会,使郑州成为普通铁路和客运专线交会的“双十字”节点,进一步巩固其全国大交通枢纽的地位。目前,以新客站为核心的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未来,这里可以实现对铁路、公路、城市公交、地铁、城际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
而以机场为核心的郑州航空港区,则更是一番热闹场景。9月13日上午,在港区郑港六路施工现场,港区管委会主任崔凡告诉记者:“郑州临空经济发展的时机到来了,港区大发展的时机也到来了。”目前航空港区13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基础设施工程陆续启动,投资15亿元的深航飞机维修等大项目年内就可开工建设。崔凡自信地表示:“几年以后,港区的发展不会亚于郑东新区。”
最让港区人有信心的是,它已被纳入郑州新区大的发展蓝图。
大力建设郑州新区,将包括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航空港区等在内的184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通盘考虑,协调发展,无疑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省长郭庚茂指出,要进一步加快郑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叉的综合交通体系;要进一步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既要“建得好”,又要“转得开”,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新的梦想已经放飞。郑州的明天,还将带给人们怎样的辉煌奇迹?○2
TAG: 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