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间从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变身国际知名旅游地
大理:摘得六项桂冠的现代都市
▲在大理街头,随处可见外国游客
大理昂首阔步建设滇西中心城市 资料图片
记者张楠 金庸笔下《天龙八部》里,大理国似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袖珍富庶,百姓安居乐业、与世无争,引人无限遐想和神往。
时空交错,沧海桑田。几百年后的今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大理市风情依旧、富庶依然,同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落后的西南边陲之地,如今已建设成为集中国最佳魅力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六项桂冠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市。
60年变身国际知名旅游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理市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整个地区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没有一家规模工业企业,财力十分薄弱。随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民族政策的扶持下,大理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了以建材、汽车机械、生物制药、纺织、食品、饮料业等为主的完备工业体系;搭建起包括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的立体快速交通网络;旅游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如今,大理市现代农业、养殖业快速发展,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商贸餐饮业欣欣向荣。
大理市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滇西中心城市建设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大理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91年、2001年、2007年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16.59亿元。大理市在全国的竞争实力也不断增强,2006年大理市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2008年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八位。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城市中,大理市地方财政收入位居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名列第二。
大理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动各项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1978年,大理市财政支出仅774.2万元,2007年财政支出11.423亿元,是1978年的148倍。而以“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为核心,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大理市迅速跨入现代化城市行列,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重点加大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公共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投入,使大理市各项公共事业迅速发展,正成为集投资、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地。
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理市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十分落后。1950年全市仅有小学175所,普通中学8所,在校学生200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极低,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随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大理市积极推进“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始终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多形式办学。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旋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基本建成辐射全市城乡的较为完备的大、中、小、幼教育和民族教育体系。2008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5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3-6周岁幼儿入园率59.94%,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达99.92%。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理市医疗卫生主要以中医为主,全市只有162家中医诊所和几家教会办的西医医院,主要分布在城镇,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为改善这一局面,大理市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把防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作为全市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陆续组建了专业预防保健医疗机构和队伍,建立了完备的医疗保健体系,卫生事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771家,基本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的良好医疗保健局面。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事待举,人们的温饱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大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力不断增强,大理市委、市政府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健全社会保障为突破口,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社会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到了2008年,大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比1978年的345元增长了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比1984年的381元增长了11倍。1980年大理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88.9万元,到2007年为85.5亿元,增长了305倍。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52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25.7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8.48平方米,比1984年增加19.53平方米。居民消费不断升级,2008年城镇居民用于通信、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享受方面的消费支出为3440.41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40.77%,比1980年增长36.82%;农村居民用于享受类消费支出为469.05元,占消费总支出的20.98%。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大理市人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局面。各族群众团结和睦、安居乐业,各项民生工程快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大理市到处呈现出一派社会安定和谐、民族团结、经济健康繁荣的良好局面。
昂首阔步建设滇西中心城市
60年前苍洱大地惊雷响,在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大理市踏上了飞跃发展新征程。60年后蓦然回首,大理市已蜕变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知名旅游地。展望未来,苍洱大地春雷滚动,大理人民意犹正酣,辉煌的成就使大理人民更加自信满满,昂首阔步建设滇西中心城市。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60年风雨兼程,大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五星红旗,用勤劳和智慧把落后的边陲之地,建设成为如今的集中国最佳魅力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六项桂冠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市。
回首60年建设成果,我们为祖国母亲而骄傲,为大理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展望未来美好前景,大理人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鼓起昂扬的斗志,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理市委宣传部热烈祝贺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成立
转自都市时报
TAG: 生活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