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顺应胜利油田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需要,东营市河口区成立。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5年来,河口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创业发展历程。25年斗转星移,融注了一代又一代河口人实现振兴繁荣、建设幸福家园的美好梦想,镌刻了一辈又一辈河口人扎根荒原、艰苦创业的光辉足迹,铭记了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不朽业绩。
25年来,油地军港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深化思想的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创业发展的实践中,油地军港广大干部职工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相互支持,结下了浓厚的友谊。河口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油地军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历史。
25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曲气势恢宏的华彩乐章,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25 年,河口区在中央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符合区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特别是近年来,河口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开放创新,艰苦创业,勇往直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84.5亿元,是 1984 年的133倍;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5.33亿元,是建区初期的36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是1984年的9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20元,分别是1984年的23倍、24倍;城乡人均储蓄达到3.65万元。
始终突出第一要务,经济发展实现大提速。坚持工业强区,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形成了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装备、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初步打造起黄河口绿色生态化工、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业、黄河口盐业、黄河口海洋渔业、东营港产业配套及生活服务五大基地。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23 家,中海石化公司与中海油集团实现战略合作。2008 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234.4亿元,是建区初的923倍。加快园区建设,河口经济开发区已上升为省级开发区,中海工业园、通海工业园、临港化工园、黄河口农副产品加工园、黄河口海洋渔业产业园五个专业园区的规划已启动实施,“ 一区五园” 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按照“抓市场、带龙头、建基地”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较具规模龙头企业63 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1家,带动起冬枣、水产、畜牧、芦苇、棉花等一大批优势产业基地,60% 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 2008年,全区完成冬枣产量2万吨、棉花产量2万吨、肉蛋奶产量 2.6万吨、水产品总量 13.5万吨。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4 万亩,涌现出农产品品牌17个,“黄河口文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如火如荼,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紧锣密鼓;以中心渔港为载体,积极规划建设海洋经济产业园,加快编制10 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3 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详细规划。现代服务业欣欣向荣。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膨胀规模、提升档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研发服务等新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神舟物流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服务名牌企业称号;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跻身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仙河蓬莱公园、新户百枣园通过国家AA 级景区验收。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6%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9亿元。
始终突出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水系景观、抗震防灾、燃气、排水等6项专业规划,城区详规覆盖率达89% 。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油地共建等形式,投资几十亿元,相继建成了黄河广场、银河公园、城南生态园、西湖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组织实施了环城水系、商业街改造、天然气管网改造、城市道路改造扩建等一批精品工程,规划建设了黄河口文化体育艺术中心、集中供热、广电中心、污水处理厂、东营市第二殡仪馆等一批公益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承载功能。不断加强城市绿化,提升城市品位,城区绿化面积达50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8% 。实施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多项桂冠。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乡规划编制,提高了详规覆盖率;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农民和城里人喝上一样的水;积极推进路网、电网、信息网向农村延伸,柏油路、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全部实现“村村通”。实施了“三网”绿化建设,已完成路域绿化278公里、水系绿化138公里、农田林网15万亩,建成围村林34个、绿色庭院2970户,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了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中低产田改造、农网改造、神仙沟疏浚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大批重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编制完成了 300人以上村庄建设规划,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67个。
始终突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依托主导产业规划,创新招商模式,加大产业招商、 专业招商、领导招商和企业招商力度,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全区共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80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国华瑞丰、常青树化工、亿鑫化工、海润钢管、海鑫钻杆等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河口。今年上半年,全区引进投产、在建项目154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0个。坚持把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按照“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的办法,精心打造“ 政策洼地” 、 “ 服务高地” 、“安全宝地”,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培植外贸进出口队伍,对外贸易在高速增长中跃上新的台阶。2008 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值 4500万美元,其中出口3600万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
始终突出合作共建,油地军港实现大团结。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立足实际,着眼全局,实施了油地军港团结协作和谐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重大决策联商联议、城乡设施联建联管、产业项目联引联上、重大活动联办联庆、社会治安联防联治,实现了在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更深层次的融合,形成了油地军港大团结、工农兵企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自实施联席会议制度以来,油地军港坚持“资源整合、项目联建、互惠共赢”的工作思路,共同演绎鱼水情深。在经济发展上,联手实施共建项目67个,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基础条件,增强了经济承载能力;在地方的帮助下,有14 家油田企业成功改制,成为支撑地方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在资源共享上,先后建立了黄河口油地军港就业联动服务中心,架设了油地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络,组建了“黄河口心连心艺术团”,实现了就业、广电、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互融相通。在平安建设上,进一步整合油地军港维稳资源,不断完善以“工作联议、治安联防、纠纷联调、犯罪联打、安全联保”为主要内容的“五联”维稳机制,保障了一方平安和谐。同时,建成了河口城区、仙河、孤岛三个治安监控中心,并逐步实施了三个监控中心的联网对接,形成共保一方平安的强大合力。
始终突出和谐共进,社会事业实现大繁荣。科技事业突飞猛进。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专利园区。2008 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 31.77%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建立完善了区财政保工资及公用经费、区乡财政和上级专款保建设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三个增长”要求;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取暖工程、校舍改造工程和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2008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 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整合全区所有救助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以政策扶持、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辅,集灾害救助、五保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老年人救助、残疾人救助和“爱心救助超市”救助于一体的“阳光 190”社会救助体系,每年区财政投入的救助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上,实现了社会救助的无缝隙、全覆盖;按照“ 五通五保五救助”的要求,在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0余元;对所有五保对象按照每人每年3200元的标准实行集中供养;农村老年人救助范围扩大到70周岁以上。进一步加快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进程,实施了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群众人均筹资额达到99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8% 。加强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已建设农村安居住房804套,城镇廉租住房137套,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安居房22套,实现弱势群体“住有所居”。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积极开展“平安河口”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
25年光辉历程,25年沧海巨变。25 年来,河口区历经了创业的艰辛与坎坷,战胜了困难与挑战,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河口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不仅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三角最前沿的城市,肩负着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为适应新的形势,河口区在深入分析区情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科学规划‘一区五园一带两线’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的总体战略。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我们坚信,有中央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油地军港的团结协作,有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河口一定能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成为黄河三角洲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河口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最前沿,胜利油田腹地,东、北两面濒临渤海,辖3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面积2365平方公里,人口23万。境内驻有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副师级建制的济南军区生产基地和 9个胜利油田二级单位。
河口是一块风水宝地。土地资源丰富,仅未开发的荒碱地就有157万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全区草场面积3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7万亩。坐落境内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25万亩,拥有野生动物1524种、野生植物393种,被称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 基因库" ,珍稀、 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 国际机场",是联合国确认的世界13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海岸线长214公里,滩涂面积97万亩,浅海面积2000平方公里,盛产鱼虾蟹贝,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70亿立方米,油气储量和产量均占整个胜利油田的 50% 左右。
河口区交通条件优越。区内公路纵横贯通,通车里程达1882公里,公路密度90公里/百平方公里。东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东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相连;荣乌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黄大铁路过境河口。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坐落境内,现有泊位 14个,目前正在扩建扩建 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和 5 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河口,已经成为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山东半岛与京津唐地区的重要枢纽,并将伴随着港口的扩建而走出国门,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竞争。
河口区旅游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风吹草低,狐兔出没,仍保留着原生态的特色,其独有的新、野、奇、美吸引了中外旅游观光者。堪称旷世奇景的"黄龙入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15 万亩人工刺槐林、百里海堤、红草地、芦苇飘絮、黄河入海口观日出等,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外。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顺利跻身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仙河蓬莱公园、新户百枣园顺利通过国家 AA 级景区验收。
河口区国民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3亿元。今年以来,该区经济增速达到16.8%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9.6亿元,增长33.4% 。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装备、 纺织服装、 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 农业初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冬枣、水产、畜牧、棉花等四大主导产业。商业网点遍布城乡,商业步行街、华欧商贸城、各类大型批发市场汇聚四海客商,辐射九州大地。河口投资政策优惠,发展环境优良,"进了河口门,就是河口人"的招商服务模式,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为满意的服务。
河口以其独特的区位、资源、服务优势吸引着海内外客商,众多独具慧眼的商界俊杰看好这方热土,外来投资与日俱增。 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来河口观光考察,投资开发,大展鸿图,共建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新河口。
TAG: 大众网-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