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绍了下穿冲沟段公路隧道采用套拱明洞的特殊处理方法,通过结构计算确定了明洞设计的具体参数,并提出了施工工序。
关键词:冲沟 套拱 明洞 结构设计
1 地形地貌
青鼻山隧道为国道318线雅安段绕城公路工程中的公路隧道,左洞长592m,右洞575m。工程区位于雅安城北青鼻山,进口位于青衣江左岸Ⅱ-Ⅲ级阶地,出口为斜坡地带,地形坡度约25°-30°,山顶呈典型的猪背脊地貌,绝对高程580—700m。在距进洞口端82m处,隧道下穿冲沟,洞顶埋深仅3-7m。
2 冲沟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冲沟段地形及地质纵断面如图1。沟心地表3-5m为粉质粘土,其下方为粉砂质泥岩,风化强烈,完整性差。由于冲沟两侧为农田和鱼塘,故地下水丰富。隧道如果以暗挖法通过,施工困难且极易坍方冒顶。
粉质粘土及粉砂质泥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
3 方案设计及施工工序
LK5+853—LK5+865地面横坡较平缓,而且粉质粘土覆盖层较厚,拱顶以上基岩仅50cm左右,隧道拱顶以上埋深5m左右,暗挖法通过太困难,遂采用明挖方案设计。由于上部粘土含水且厚度较大,为防止明挖时坍塌,决定先仅挖上半断面并浇筑套拱,然后部分回填,并在套拱保护下施工明洞。具体施工工序如下(图2):
a.开挖边坡至起拱线并对边坡进行坡面防护(图2a));
b.在套衬起拱线位置铺设钢轨纵梁并浇筑上半断面套衬(图2b));
c.部分回填(拱顶以上1.0m)(图2c));
d.跳槽开挖套衬边墙,并浇筑套衬边墙(图2d));
e.开挖并浇筑仰拱(图2e));
f.铺设防水层(图2f));
s.小模板灌注明洞衬砌(图2g));
h.二次回填块碎石土,粘土隔水层,铺砌渠化水沟(图2h))。
4 结构设计
4.1 设计参数
a.边坡开挖处理:为了减少临时边坡的开挖高度,基岩开挖坡比设为1:0.2,土质边坡开挖坡比设为1:0.75,放坡开挖至起拱线。为防止边坡垮塌,对边坡进行锚喷支护,具体参数:Φ8钢筋网@25cm,喷C20混凝土厚10cm;土层部分采用Φ42钢管(打人式)长4m及岩层部分采用(1)22砂浆锚杆长2.5m,交错布置。起拱线至基脚垂直开挖。
b.明洞设计支护参数:套衬采用C25混凝土厚40cm,套衬含120型钢钢架(80cm/榀);明洞衬砌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厚50cm;明洞衬砌配筋:环向主筋Φ20@25cm,纵筋Φ12@25cm,箍筋Φ8@25cm;套衬与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
c.明洞回填:起拱线以上440cm范围内两侧拱腰回填M7.5浆砌片石,上半断面套衬浇筑之后,第一次部分回填块碎石土至拱顶以上1.0m;明洞衬砌施工完成后,二次回填至块碎石土及粘土隔水层50cm、M7.5浆砌片石铺砌渠化水沟40cm。拱顶回填总高度5.47m。
结构设计如图3、图4。
4.2 结构计算
明洞分两次加载,第一次加载至拱顶以上1.Om,荷载由套衬承担;第二次加载至原地面,由套衬和明洞衬砌共同承担。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等参四边形单元及接触单元,计算结果如下:
a.第一次加载
第一次加载最大变形发生在拱顶处,如图5中。点位移值10.6mm;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拱顶和拱腰处,如图6中b点及c点;最大拉应力发生在起拱线处,如图7中d点。由于套拱系临时结构,安全系数可适当降低(取1.5)。
b.第二次加载
第二次加载最大变形发生在拱顶处,由于明洞内衬钢筋混凝土已建成,故变形仅1.0mm,如图8所示;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拱脚处,如图9中a点;最大拉应力发生在仰拱与衬砌相接处,如图10中b点。最大压应力仅0.88MPa,远小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拉应力仅0.38MPa,也远小于C20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以最小配筋率设置,使结构安全可靠。
5 经验与体会
a.当地层很软且埋深很浅时,一般采用明挖做明洞的方案。因为明挖施工简单,如使用反铲挖掘机则施工效率高,而且明挖的开挖单价低,安全也有保障。如果采用暗挖法打管棚方案,需扩大开挖设置钻机工作室,需调拨管棚钻机,而且管棚单价高,施工时间长,还必须十分小心防止泥土从钢管间隙下漏造成坍方冒顶。
b.软弱底层明挖放坡时,由于系临时边坡,坡率可适当加陡(因以后还有回填)。根据成都在土层中明挖修建地下通道和地下广场的成功经验,只要边坡施作锚网喷支护(锚杆必须是打人式),安全是有保证的。
c.先拱后墙施工方法过去铁路隧道常用,后由于施工中拱圈经常发生位移开裂,现已基本淘汰。但是此种方法用于明洞的套衬施工有明显的优点:它可以减少明挖(挖至起拱线即可),可以提前回填,减少临时边坡暴露时间,可以在套拱保护下进行拱下暗挖而无坍方之忧,可以作为防水层施工基面,使明洞防水层与前后的隧道部位保持一致。
d.当明洞回填高度大于2m时,由于荷载较大,一定要进行结构加强设计,而不能套用一般的明洞标准图。结构计算时应按施工实际工况进行两次加载。套衬的设计安全系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加载时应有区别。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10月
2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隧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6月
(廖沛源 韩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