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0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59.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1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14.4%和16.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5∶50.4∶45.1调整为4.1∶50.2∶45.7。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263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1313元,分别增长12%和13.6%,按国家公布的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分别达到6922美元和8063美元。
非公经济。初步测算,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7.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7.2%上升到47.8%。2007年末,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26.91万户,从业人员59.66万人;私营企业10.99万户,从业人员140.84万人。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8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65.53亿元,增长18.8%;营业税126.94亿元,增长27.6%;企业所得税72.02亿元,增长34.5%;个人所得税23.52亿元,增长34.4%;契税32.51亿元,增长45.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74.90亿元,增长2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94亿元,增长28.7%;医疗卫生支出19.70亿元,增长22.1%;环境保护支出5.19亿元,增长23.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61亿元,增长37.7%。
市场价格。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七升一降”格局(见表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6%,涨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7%,涨幅回落1.4个百分点。全年市区房屋销售价格(不包括萧山、余杭区,下同)水平比上年上涨7.3%,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8%,二手房销售价格上涨6.0%。商品房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8.3%。
劳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8.89万人,安置失业人员13.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8%、8.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的3.46%下降为3.21%。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78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72.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4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48.6万人,非农业人口323.7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01%。,自然增长率为3.36%。。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9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其中,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7146元,增长1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9%。市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4896元,比上年增长2.9%。年末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8.78平方米。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5.44辆、空调器191.3台、移动电话187.2部、家用计算机82.1台、微波炉66.5台、热水器94.91台、助动车35.96辆。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568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68.04平方米。年末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74.36台、电冰箱88.18台、空调器83.27台、热水器67.73台、微波炉16.82台、移动电话167.45部、家用计算机26.36台。
200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34.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
社会保障。至2007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80.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0.0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37.7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01.6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55.6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27.15万人、24.32万人、29.24万人、69.55万人和26.75万人。市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750元调整为850元。
社会福利。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05所(不含社会办农村敬老院),床位17809张,收养人员10196人。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72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68618人。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由上年的90.13%、98.7%提高为92.02%和99.35%。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5.37亿元。市区“五纵六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德胜快速路中段上塘河至机场路段高架和地面道路及上塘河至文汇路段正式通车。石大线、大井互通立交入城口工程、秋石快速路一期工程、留石快速路一期工程和石桥立交工程顺利实施。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和教工路、学院路综合整治全面展开。杭州地铁一号线正式开工。
公用事业。全年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76.94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81.14千米。全市用电量达到412.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6.1亿千瓦时,增长13.2%。年末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27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万立方米。年末市区居民家庭管道煤气用户为36.2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2.7%;营运公共汽车(含中巴)5168辆,增长5.8%,营运公交线路达449条,增加22条。实现了主城区与余杭区公交一体化。
环境保护。2007年全市关停污染企业216家,预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分别下降5%和4.6%,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8%和82%。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上年的74.94%提高到79.09%。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由上年的50%提高到64.3%。杭州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08天,比上年增加9天。全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832.7万平方米,至年末,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7.4%。
安全生产。2007年,全市发生各类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20.18%、2.93%、23.97%和9.39%。全年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29人,比上年下降6.5%。
四、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132.96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28.60亿元,增长6.8%;牧业产值57.19亿元,增长17.4%;渔业产值31.29亿元,增长8.2%。全年粮食总产量107.1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16.33万吨,增长3.8%;肉类29.21万吨,微降0.1%;禽蛋11.92万吨,增长9.7%;水果73.49万吨,增长15.3%。
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品、节粮型畜禽、蔬菜和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47.95亿元,比上年增长6.9%;水果、干果、蚕桑、药材和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1.3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合计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70.3%。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35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销售产值8204.80亿元,增长19.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505.55亿元,增长22.5%,重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699.25亿元,增长17.1%。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1107.84亿元,增长49.5%,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0.61%提高到13.27%。
工业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08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利税总额7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利润418.86亿元,增长33.6%。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由上年的8.39元提高为9.04元。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25%。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960家,完成施工产值14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施工面积14760.79万平方米,增长10.8%;竣工面积4923.76万平方米,增长3.0%。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4.13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83.78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5.3%。从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第二产业投资528.63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投资527.1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投资1052.82亿元,增长16.1%(见表2)。
房地产业。2007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商品房施工面积500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竣工面积947.77万平方米,增长21%。全年商品房销售1150.66万平方米,增长51.1%,其中住宅销售1042.82万平方米,增长53.4%。市区公开摇号销售经济适用房86.97万平方米、10072套,比上年分别增长31.7%和37.0%。
七、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32.98亿元,增长16.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3.33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49.09亿元,增长16.2%;餐饮业零售额143.06亿元,增长19.5%;其他行业零售额4.16亿元,增长5.1%。
2007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连锁企业104家,连锁门店4833个,实现销售收入42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消费品零售额277.56亿元,增长22.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1.4%。
2007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42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达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亿元以上市场134个,实现成交额2201.91亿元,增长14.2%。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34.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进口总额134.6亿美元,增长6.2%;出口总额299.66亿美元,增长14.3%。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21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加工贸易83.33亿美元,下降9.4%。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126.49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2.2%。出口国别中,对美国出口81.24亿美元,下降3.9%;对欧盟出口74.09亿美元,增长22.3%;对日本出口26.27亿美元,增长1.6%。
对外合作。2007年末,全市累计设立各类境外投资企业(机构)39个。全年境外协议出资11030.1万美元,其中非贸易性投资3903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5.9%和68.6%。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30亿美元。
利用外资。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574项,合同利用外资55.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实际到位外资28.02亿美元,增长24.2%。在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98个,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市的96.4%和95.4%。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加快,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7.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1%;实际利用外资17.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5%。截至2007年末,共有58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91个项目。
引进内资。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5210个,合同引进内资9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实际到位内资39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开发区建设。2007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合同引进外资18.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71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和15.4%。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实现税收87.41亿元、利润147.7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1%和44.8%;财政总收入121.14亿元,增长30.6%。
九、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2007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达2.26亿吨,旅客运输量2.80亿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7.9%和8.3%。至年末,萧山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191条,其中国际航线38条;全年民航旅客进出港达到11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道路建设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公路里程281千米,截至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446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84千米。全市公路通村率为99.5%,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由上年的94%提高到95%。机动车辆持续增长,年末全市社会机动车拥有量达132.6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7.76万辆,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3%和23.9%。
邮电通讯。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完成邮政业务收入8.36亿元,增长17.9%。邮政特快专递辐射221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国内特快业务557.85万件;国际特快业务26.54万件。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0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末本地电话用户为428.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9.20万户。国际互联网注册用户已达到148.13万户,比上年增长17.8%。
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市民出境旅游为27.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至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9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2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十、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9310.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1%,贷款余额8430.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3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9%。
资本市场。2007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家,共募集资金234.96亿元,其中4家成功登陆海外市场,阿里巴巴集团首发募集达到131亿港元,创我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量的纪录。全市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0家,累计实现上市融资480.31亿元。
保险。2007年全市保费收入10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01亿元,增长28.1%,人身险保费收入62.1亿元,增长21.4%。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41.14亿元,增长86.5%,其中财产险22.41亿元,人身险18.73亿元。
十一、教育和科技
教育。2007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6.8%。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37所,在校学生45.62万人;初中262所,在校学生23.83万人;普通高中80所,在校学生12.29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由上年的96.62%提高为97.85%,其中优质高中招生比例由上年的72.11%上升到74.85%。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学生达39.28万人,比上年增长5.1%,其中在校研究生2.6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48.55%提高到50.37%。全市新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9所,累计达47所,解决了14.17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全年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1.9亿元,资助困难家庭和职校学生8334万元。
科技。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3284件,专利授权量756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3.9%和31.7%。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年末累计达1201家;培育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2家,累计达335家。全市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项19项。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6个,驰名商标20个,钱潮(QC)牌万向节荣获全省首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累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52个,驰名商标41个。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2007年全市广播、电视精品获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56个;文艺创作获省级以上奖项185个,其中国家级奖项66个。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个,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纪念馆4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群)。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82.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85.56万户,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9%和14.1%。电视、广播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7%和99.79%。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完成438个村,全市覆盖率已达97.03%。全年共出版报纸17.01亿份、杂志0.83亿册、图书2.59亿册。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第九届西湖博览会等重大文化活动。
卫生。2007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50个,其中医院140个;拥有床位3.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8万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9万人,注册护士1.6万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上年的97.42%提高为98.53%,自来水受益人数达431.8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69.7万人,参保率由上年的94.79%提高到97.2%,乡镇覆盖率达100%。全市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上年的4.87%。、6.73%。下降到4.56%。、6.44%。,每十万孕产妇死亡率由上年的13.11人下降为10.12人。
体育。2007年,杭州在第六届城运会上取得了7枚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的较好成绩,列全国74个参赛城市金牌榜第10位,实现“全国十强、全省领先”的目标。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年末全市拥有健身苑(点)1391个,比上年末增长27.5%,全年配置各类健身器材4700件,增长64.0%。兴办区、县(市)级以上健身活动1516次,参加人数88.1万人次,体育锻炼人口比重达到4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薄弱环节是:经济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亟须加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能降耗、截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GDP总量 —— 比上年增长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
杭州市生产总值和增长
(亿元)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食品
2、烟酒及用品
3、衣着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6、交通和通信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8、居住
2007年 2006年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101.3
101.2
99.8
102.8
103.3
100.0
98.6
104.5
108.0
102.4
101.4
102.2
103.3
98.2
100.1
104.0
103.5
101.2
项目
表2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指标2007年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84.1315.3
其中:房地产投资518.7917.2
其中:限额以上投资 1583.7815.3
第一产业2.3330.1
第二产业528.6313.7
工业527.1113.6
第三产业1052.8216.1
TAG: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