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审议
椰城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构筑公交为主、小汽车适度发展的交通系统
■通过滨海轻轨线路,带动滨海旅游
■打造琼北地区1小时旅游圈
南海网3月14日消息:今天下午,海口市召开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海口城市规划委员会,在对第一项《海口市城市交通规划》审议时,以23票全票通过。
该规划在现状问题分析基础上认为,海口应该构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构筑公交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的多方式并存的绿色、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通过干道建设及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构筑主城区交通走廊,中心组团应建立公交为主、限制小汽车发展的交通引导政策,编制人行及自行车系统规划,考虑滨海旅游城市定位的交通发展战略,通过滨海轻轨线路,带动滨海旅游发展。
路网规划:
近期将新建道路652公里
该方案认为,海口应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满足城市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达到国家标准,符合绿色交通及畅通工程要求。
规划方案中,确定道路总长由现状的305公里增加到1659公里,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路网密度由3.35公里增加到7.42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6.45平方米增加到16.47平方米。近期新建及改造的重点片区,规划次干道及支路同步建成,满足片区发展需求。近期新建道路652公里,改造136公里,合计788公里.
同时,海口应建立起等级清晰的多种道路系统:由5条高速公路和2条快速路构成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系统;干线性主干道系统:由18条道路构成,满足组团间及对外交通集散需求;普通主、次干道系统由19条普通主干道、84条次干道构成,形成满足各组团特点的路网体系,满足组团内部片区间交通需求;支路系统:由886条支路构成,满足片区内部集散及出入交通需求。
而城镇间道路系统依托对外公路及老城-铺前、长流-大致坡、澄迈-文昌等横向公路,建立城镇间联系。
城市公交:
近期增加900辆公交车
该方案认为,海口应最终形成轨道交通与BRT(城市快速公交)配合的优质、大容量、快速公交网络。公交客流主要走廊上应布设公交专用道,总长约258公里,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权,提高运行速度。
规划认为海口近期应新增公交车900辆,总规模约1700辆车,主城区建设19个场站,面积19.3公顷,外围乡镇设置32处场站。增建200多对公交停靠站,完善站台设施。
加强对公交服务薄弱地区及近期重点发展地区的覆盖,引导主城区向两翼发展,外围组团以西海岸、长流、桂林洋及灵山为线网重点拓展区域。提高演丰、龙塘、三门坡、石山、龙桥、龙泉、大致坡等偏远乡镇的通车率和覆盖率,实现村村通公交。
在停车场建设方面,该规划提出应建立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占路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远期公共泊位应由现状的2%提高到15%以上、配建泊位由39%提高到70%以上,逐步改变白天占道停车现象。远期需设置460个公共停车场、4.6万个泊位。
旅游公交:
轨道+水上+地面巴士一体化
旅游交通规划方案是海口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该规划方案中认为,海口应形成轨道+水上+地面巴士一体化的旅游公交体系,通过滨海轻轨线路,带动沿线旅游发展。开展水上旅游线路专项规划,逐步开辟近海及内河观光休闲游船旅游线,结合滨海旅游景区、游艇码头设置水上巴士停靠站。
开辟市区至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巴士”专线。府城、旧城、海秀等历史文化旅游区、休闲商业区建立非机动车交通体系,设置步行街,内部采用观光电瓶车、自行车等绿色环保交通方式。
同时,依靠公路和铁路,形成一环、一横、四纵的对外旅游通道,加强与周边市县合作,开辟至各市县的旅游专线巴士,打造琼北地区1小时旅游圈。
该方案还提出,根据海口市的城市特点,在道路建设规划、改造应同步建设自行车道,逐步建立连续的自行车交通系统,鼓励民众以自行车作为中短距离出行工具。人行设施及自行车道尽量考虑遮阳、避雨要求,高水准绿化和美化,建立安全、舒适、体现热带滨海特色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
TAG: 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