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西关公交枢纽站整体搬迁工程,决心改造西关周边环境,使其成为兰州市继东方红广场之后的“城市副客厅”。
然而整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配套的洪门子公交枢纽站仍未开工建设,西关枢纽站的搬迁依然遥遥无期。尽管政府部门在召开的各类城建会议上一年一年将其列为重点实施项目,可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
“喊了两年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没想到政府力推的事也这么难肠!”
兰州市西关公交枢纽站兴建于1987年,总占地面积14.8亩。但更早的时间还应从1967年开通西关至西固的公交车线路算起,西关公交枢纽站逐步发展形成了目前兰州最大的公交枢纽站点,该枢纽站停靠线路共有23条,是近千台次公交车的始发站点。
2006年10月7日,兰州市市长张津梁亲自赶赴雷坛河洪门子公交枢纽站检查、督促施工单位的拆迁工作,并要求新公交枢纽站建设必须于当年10月15日如期开工。
2007年7月11日,张津梁在城建会议上再次强调,下半年要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尤其要确保洪门子公交枢纽站开工建设。
然而,2008年4月21日,记者采访主管此事的兰州市城投公司融资部经理马向东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专家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图纸的评审,预计“五一”过后,有望破土动工。
从时间上不难看出,从2006年的5月就喊着开工建设的洪门子公交枢纽站,已经喊了近两年时间了,目前工程依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
“喊了两年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没想到政府力推的事也这么难肠!”家住西关的市民王先生不解地说。“洪门子站究竟什么时候开建呀!”在洪门子枢纽站附近住的张大爷也焦急地等待着。
距离西关约一公里处的洪门子枢纽站建设工地,同样被长长的围墙围起,围墙内,在裸露着大片黄土的空旷场地旁,一台挖掘机静静地停放着。
4月27日,记者走在西单商场门前的人群中。西关枢纽站两侧的临夏路上人车争道十分混乱,公交车辆进出站时与行人进出站相互交错,同时进出站的行人又与在临夏路东西方向行驶的过往车辆抢道,人们或小跑或左避右闪,车辆在人前人后穿梭,马路上不时发出刺耳的刹车声。
在西单商场至西关地下商城西出口之间,临时停车场占据了商场门前广场和人行道,沿街卖小动物、小商品的摊贩将有限的空间进一步压缩。一路走来,行人被局限在狭小的过道里,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显得拥挤而浮躁。“其实我每次经过西关都是脚步匆匆地逃一样离开。”脚步匆匆的刘女士一边走一边说。
“我走了那么多大城市,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省会城市像兰州这样把公交枢纽站设在市中心的,乱哄哄的卫生又差,这与省会城市太不相符了。”常到外地出差的李红梅女士说。
记者沿临夏路向西行,一个被围墙暂时围起的拆迁工地内,处处是残垣断壁,围墙内静悄悄的,没有施工者的身影。“听说这地方拆了要建一个花园式广场,怎么拆了快两年了越来越没动静了?”附近一位商户对此迷惑不解。记者在附近一座高楼上向下俯视西关,混乱的西关枢纽站与现代时尚的张掖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者随后步行来到距离西关约1公里处的洪门子枢纽站建设工地,工地同样被长长的围墙围起,围墙内,在裸露着大片黄土的空旷场地旁,一台挖掘机静静地停放着。几名看守工地的青年无聊地玩着扑克。
“经过一波三折,《方案》最终的评审通过为西关公交枢纽站的整体搬迁,进而改造西关什字周边环境铺平了道路。”
“其实,自2006年5月,洪门子公交枢纽站综合开发工程规划方案一面世就备受争议,和简单盖一幢家属楼相比它要艰难得多。”一位知情者这样比喻。
首先,它的使命———公交枢纽站的定位就对设计方案(包含交通组织)提出了高要求。据了解,洪门子枢纽站选址地点处于兰州市狭长地形中最狭窄的地段;北面紧邻临夏路和解放门立交桥,西侧为兰阿公路,东侧是规划路,整个场地呈三角形。
因此初步方案一面世,就有专家对方案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在现有的地形条件下如何避免公交车辆进出站时与其他车辆通行不发生冲突?由东向西行的公交车辆进停车场时左转弯,如何解决左转弯车辆与解放门立交桥上下桥车辆的冲突?
为解决这一系列矛盾,洪门子公交枢纽站综合开发工程设计方案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1]
[1] [2] [下一页]
TAG: 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