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如果把公路比作人体的血管,那么,地处河湟谷地的海东地区,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以县道为主动脉、乡村道路为毛细血管的内畅外连、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出行难状况。如火如荼地农村公路建设,正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蓬勃生机,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海东地区始终将农村道路建设这项富民工程作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并通过采取政府引导、财政加大补贴、地方筹资以及动员全社会和个人自愿捐资、群众投工投劳等措施,走出了一条“政府抓、社会办、群众干”的大办交通新路子,切实改善了东部农区的交通面貌。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58个行政村实施了村道硬化,受益人口达8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3%。其中,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目标。去年,海东地区投入7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历年来投入最高、建设里程最长、群众受益最大的一年。先后建成了总投资4.16亿元的37条、750公里县乡公路,涉及6县238个行政村总里程2062公里、总投资2.14亿元、受益人口达17.5万人的村道硬化工程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总投资3639万元的16条、175公里的乡村公路项目全面完工,总投资3429万元的52座独立桥梁也已全面建成。今年,全区将继续投入资金8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努力形成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相互贯通的东部密集型交通网络。
公路建设一小步,经济发展一大步。一条条贯穿城乡、村间的平坦道路,不仅改善了广大农民的出行条件,更为农村发展建设夯实了基础。
每逢旅游旺季,互助土族自治县与循化撒拉族治县游客络绎不绝,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在整洁平坦的村道间,独具民族特色的“农家乐”热情地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农村公路发展了,不仅改善和提高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也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使农民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乡风文明”,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海东地区交通局局长马永红介绍,在去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当地农民从事公路建设的劳务总收入就达到了1.4亿元;在拉动建材业发展的同时,仅水泥的需求量就用去了当地水泥产量的12%……农村公路建设不断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有效促进了农村的资源开发,使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等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并且畅通与扩大农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作者: 王颖)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