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卞思杰
推荐点评:商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高连东:乔全武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给人感触最深的是他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致富不忘乡亲、无私回报社会的高尚品质。多年来,他带领济南利民路桥集团,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改进发展思路,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商河民营企业一颗耀眼的明星。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创办了利民砖瓦厂、冷藏厂、建材厂、木业厂等7个子公司,为村里修路、修桥,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强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在商河创业,机遇大于困难。至少乔全武是这么看的。
10多年前,已过不惑之年的乔全武做出了一个大决定——— 转行修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乔全武当年四处筹借资金成立起来的小小乡间筑路队,如今已经成为拥有固定资产7000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的集团公司。
40岁“逼”着自己改行
在修路之前,乔全武一直跑运输。“那时候村里的路很差,下雨时经常一趴窝好几天走不了。”1995年,乔全武决定改行。可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一分钱没有怎么办?我就从银行贷了20万,从亲戚朋友那儿借了个遍。”就这样,在既没资金、设备,又不懂技术的情况下,乔全武硬是把自己逼上“梁山”。回想自己当初的那股子冲劲,乔全武说,看着老百姓主动把钱送到我们手里,让我们帮着修路,“当时就一个念头,一定要修路,一定要把路修好!”
“那时候条件太艰苦,路修到哪儿,我就和工人露宿在哪儿,连张床都没有。”乔全武说,当时大家冒着酷暑用人工炒料的土办法铺设油面。“说起这段经历,我还记得当时因为施工,工人的头发粘了好多沥青,洗也洗不干净。那天工程结束以后,乡里请大家吃饭,可是满头的沥青咋去啊?最后没办法,大家一块把头发全剃光了。”
55岁还要出去“闯荡”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2002年,乔全武将公司从交通闭塞的乔李石村迁至交通便利的商展路旁,同时更名为济南利民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这时,当年的小筑路队已经由十几个人发展到100多人,各种大中型设备100多台。4年后,下辖7个子公司的利民集团成立。
除了专注于筑路工程,乔全武发现建筑领域藏着很多商机。几年前,他投资700万元建成了建筑模板项目。主要是利用商河县丰富的速生丰产林资源,生产刨花板、中纤板、胶合板和细木工板,并带动了周边一批项目的上马。
为了帮助周边农村进一步搞创收,乔全武又瞄准了蔬菜、大蒜、畜禽的深加工项目。为此,他投资800万元,建设了可容纳1000吨的冷库。
2006年,他与济南客商注册成立了济南利民集团,该集团公司由利民路桥工程公司、利民板材公司、利民木业一厂、利民木业二厂、利民建材厂、利民冷藏贮存公司、利民拌和厂等7个子公司构建而成,整个集团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7000多万元,从业人员800余人。作为公司主业的路桥工程公司拥有国家道路工程施工三级资质,年业务量在7000万元以上。
富了不忘父老乡亲
乔全武富了,在他的带领下,父老乡亲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从1995年到1996年,乔全武先后投资20万元为村里修路1万多平方米;1997年他又投资2万元为村小学全部换上了崭新的桌椅板凳,并安上了电扇;2000年,为了使徒骇河两岸的群众来往更方便,他投资7万元,修建了跨河石桥;2003年,全镇进行乡村公路改造,实施“村村通”工程,他无偿承担了全部的土方工程,折款40余万元。
他的作为老百姓都看在眼里。2004年,他高票当选为乔李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带领公司员工艰苦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又带领着父老乡亲一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带领全村大力发展麦秸运销、木片加工、棉花加工、畜牧养殖、粮食购销等民营经济,投资50万元建设了棉花加工厂,投资30万元建设了木片加工厂。年收购麦秸达300多万斤,加工木片5000吨,加工棉花500吨,粮食购销250万公斤。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2005年采取入股的形式,投资150万元建设了利民砖瓦厂,每个村民都可以入股,年底根据盈利进行分红。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00多户人家告别了吃苦咸水的历史。70%以上的户安上了太阳能,90%的户实现了淋浴;建成沼气池100多个,70%以上的户完成了改厨改厕。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他还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由村民道德评议会组织开展了“致富能手”、“尊老爱幼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村里不孝敬老人、房屋乱建、垃圾乱倒等现象不见了;全村形成了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创业的村风民风。
TAG: 舜网-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