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是省辖县级市,现有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面积558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总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26.6万,城市化率超过50%。近几年,我们发挥城市化率较高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管并重,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集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五抓”:
一、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我们坚持规划覆盖城乡,发展惠及城乡,推进城乡统筹。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把握集约发展、注重效益、生态环保的原则,对城市和土地利用总规进行修编,将原阳由乡、窑坡乡纳入城市规划,扩大城区面积。对乡镇中心村布局进行调整,将原有117个村精减到81个。借助新农村建设契机,启动乡镇和中心村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形成了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体系。二是调整城市格局。在主城区确立了“北提南扩,打造两城”的发展方向,通过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北区“宜居新城”;通过扩充园区,集聚企业,打造南区“工业新城”。重点规划渡口、保河堤、李家铺、灵泉等乡镇,形成湘北公路沿线的城镇化带动格局。三是推进镇村同治。按照“以市区为中心,集镇为纽带,村庄为支点”的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每年建设和整治一个乡镇,近两年重点整治建设了渡口、保河堤、灵泉镇,既拓展了集镇面积,优化了镇村环境,又改变了村居面貌,加快了农民向集镇的转移步伐,仅去年就有2000多农民搬到集镇定居。
二、抓产业,强化基础支撑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一是以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市扩容。坚持工业立市,充分发挥津市老工业基地的优势,狠抓五大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百亿工程”的战略口号,力争2011年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五大产业产值突破100亿,税收突破4亿。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产值均超过了50%的增幅。顺应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我们加快开发区的建设,在区内规划了汽配、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纺织专业园区,将高速公路接线和园区主干道整体对接,以园区建设带动城市扩容。工业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城区面积,加快了产业集聚,促进了城乡就业,园区由4.6平方公里扩展到10平方公里,五大产业产值今年将突破50亿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容并举。同时,按照“南工北商”的规划,实施“北工南移”工程,有步骤地实施老城区企业向开发区转移。今年,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中意糖果、朝宏电机等原城区内企业搬至开发区落户。二是以农业产业化促进集镇发展。大力发展藠果、蚕桑、黄鳝养殖、双孢蘑菇、生猪和肉兔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渡口镇的蚕桑、保河堤镇的水产、棉花、白衣镇的藠果、灵泉镇的柑桔等农产品专业市场。通过大力招商,引进南北特、金宏菜业、天颐棉业、龟山油脂、平和食品、旺森养殖、光华兔业等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转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了集镇的快速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产业。随着古大同森林观光、新洲嘉山孟姜女寻根游、灵泉南泥湾、神九堰农庄休闲游、棠华药山宗教文化游、保河堤环西湖生态游等不断兴起,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已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抓经营,盘活存量资产
突出城市经营理念,探索建设市场化机制,两年投入城建资金2.5亿元。一是利用城建投融资。改变过去由政府包揽的作法,以城建投开发公司为主体与平台,两年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达1.5亿元。仅今年,城建投公司已向开行贷款4000万投入城市建设。乡镇也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了一批集镇基础建设。如保河堤镇出让客运站场产权、融资400多万,灵泉镇拍卖自来水、农贸市场、融资300多万元,都用于了集镇街道建设。二是汲取社会资金。对于城市主干道、管网整治、小街小巷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开招标有实力的公司,采取“一年建设,三年还帐”的合作方式垫资兴建,缓解财政一次性支付的压力。采取BOT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承建商承诺为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垫资2100万元。通过房地产开发商配建,筹集配套资金700多万元,用于廉租房、安置房建设。三是盘活城镇土地。实行城区土地经营“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确立了一条“垄断经营土地市场,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城市发展”的城建路子。如津市商业广场净地拍卖收益2860万元,红旗剧院净地拍卖收益1230万元,全部投入城市建设。按照“以旧城换新城”的思路,集中治理“黑瓦屋”,两年拆除“黑瓦屋”3万多平米,利用企业改制后剩余的闲置土地和厂房,改造和新建廉租房7万平米。既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提供了房产开发用地,改善了城市形象。同时,对城区户外广告和国有经营性资产,采取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经营权出让,将所得收益投入城市建设。四是以奖代投。对于小街小巷、环卫设施等涉及民生的建设项目,采取“三投入”方式,即社区筹资、受惠单位出资、建成后政府按50%以奖代投。近几年,采用这种方式,投入小街小巷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环卫设施添置维护资金260多万元。
四、抓配套,促进功能完善
为提高承载功能,建设宜居城市,我们通盘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需要,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是建设城乡交通路网。市内乡镇之间都建立了快速通道,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通村公路硬化任务,一批基础好的村还硬化了组级公路。市内通车里程达到780多公里,形成了市到乡镇、乡镇到村的城乡公路网络。今年,在上级支持下,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将通往临澧的窑火公路、通往鼎城的新棠公路等出境通道全部重新硬化,正在建设的省道S302津市段、涔水大桥、张津公路,将进一步打通津市的东、西大门,即将完工的省道S306、S205延伸线建设,将使南北交通更加畅通。同时,启动了500吨级综合码头建设,特别是通过努力争取,二广高速过境并在灵泉设立互通,改写了津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二是做好城市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抓好电力设施、燃气管网、自来水厂、有线电视网络等建设,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狠抓城市卫生服务配套建设,两年新建和改造公厕50个,改建垃圾中转站9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正在兴建之中。各城镇也基本实现了公路硬化、集镇亮化、环境美化。三是搞好其他设施配套。近几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城区主次干道的改造和维护,投资1100多万元用于城区下水管网的清淤整治。实施了三洲驿、城隍庙等旧城改造工程;建成了津城广场、九澧广场、皇姑山广场、文体公园等精品工程;改造了城区内三湖公园;完成了入城口美化、澧水大桥维修、小街小巷整治等民心工程。新建了大同路,扩建和加固了城市防洪圈大堤,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五、抓管理,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强化规划执行管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对城镇违章建筑依法进行拆除。两年共拆违1.5万平米。二是强化市容管理。全面落实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建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社区为依托,路段为单元的“三位一体”市容管理网络。实行城区卫生路段招标、全天候保洁。全面清理影响市容的“牛皮癣”和有安全隐患的广告招牌。所有建制镇组建了城管办,加强对集镇的卫生管理。对渡口镇、临津路、开发区、九澧大道入城口进行全面改造和整治,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三是强化城市秩序整治。规范城市公交、的士车运营秩序,打击非法运营的“黑的”、“黑摩”,对非机动车乱停乱靠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在市区划定机动车泊位。加强城镇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与整治,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畅通。
(作者系中共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稿源:红网 作者:尹正锡TAG: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