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军张西可
由于长期以来的养护不到位,导致农村公路坏路多,短命路多。 而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交通建设管理情况“回头看”表明,枣庄市的农村公路好路率遥遥领先,高出全省平均值10多个百分点。
好路率高缘于被业内称誉的“枣庄模式”。
何谓“枣庄模式”
11月 20 日,枣庄市交通局局长牛佳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市农村公路截至去年底为 5189 公里,总投资16个亿,公路如果只建不养,寿命期限一般为3年,如果养护得好,可保持在 10 年左右。按一年 1.6亿元的折旧率计算,多养护一年就等于节省了 1.6亿,7年就是11亿多。
难怪该市一位分管交通的负责人对此颇为感慨,他坦言:建不好公路是失职,管不好公路是罪人。
正是基于上上下下对农村公路管养的高度重视,才有了被业内称誉的“枣庄模式”。
何谓“枣庄模式”?概言之,就是政府主导,人员、责任、资金、考核、奖惩五个落实,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牛佳棠解释说,所谓政府主导,就是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必须由政府来领导、协调,政府要出资,将行业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其次,建立市、区、 乡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配齐业务管理人员和养路员;在此基础上,逐级落实责任,逐路段对责任人员管养的县道、乡道、村道进行界定,明确管养范围,建立档案,设立养护责任牌。11月 21日,在滕州市级索镇,记者就看到这么一个责任牌:路线名称:时后线;管养里程:向西 2.2公里;责任人:刘西海。
有人管事
据了解,养护主体不明确是我省许多地方农村公路管养滞后的重要原因。
对此,枣庄市首先在“ 有人管事” 上做文章。 建立了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形成了市、区、乡镇、村四级管养体系。其中,市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各区政府是辖区农村公路管养的责任主体,在其交通部门内部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辖区农村公路的管养;乡镇政府均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并组织各村委会实施本辖区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 乡镇政府以行政村为单位每3公里选配1名养路员,目前该市已有1827名农村公路养路员上岗。
为确保农村公路管养取得实效,该市还对各级政府、行业管理人员、养路员进行了目标考核。
在滕东片区养护中心,记者看到,这里不仅人员齐备,还配备了专门用于道路修补的沥青拌合机、沥青洒布车等设备。
11月21日上午,在级索镇千佛阁村路段,记者遇到千佛阁村村民王其显,这位农村公路养护员告诉记者,路就像他的脸面,他每天都要上路进行保洁修护,同时,站上对他们的考核也非常严格,通过村账乡管由乡镇先发放80% 的补助,剩余补助年终根据考核情况再兑现。对年终评定为“优秀”的养路员,乡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连续两个月考核不合格的,退回村委会,再由村委会重新推荐。
有钱办事
有了人,还得有钱,才能办成事。 用牛佳棠的话说,这两项都是“硬件”。
据介绍,枣庄的农村公路多数是2003年之后修建的,以 2004、 2005两年较为集中,因此,目前多数公路正进入集中修补期。 资金成为公路能否及时修补的最关键因素。
为确保资金到位,该市首先确保政府的投入必须到位,并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费纳入地方财政支出,确定了分级补助政策。其中,市统筹财政预算,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乡道 1500元、村道 15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补助农村公路养护修补工程。各区及乡镇政府,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0 元、乡道 4000元、村道 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保养,并落实大中修养护工程的配套资金。按照现有公路里程,市财政、各区和乡镇财政每年安排 700万元、1250 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特别是市级财政拿钱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这在全省尚属首创。
据介绍,如果加上国家和省里的下拨资金,枣庄市现有农村公路的财政养护资金每公里每年可达1万元左右。
同时,为保证资金到位,该市还实行“限批”制度:如果区、乡镇的农村公路养护、配套资金不到位,其所申请的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将被“ 限批” 。
另外,它们还开辟了多种融资渠道。如峄城区,就通过出让道路经营管理权、路域经济开发权、绿化权等形式筹集了不少资金。 农用运输车、拖拉机、 摩托车的养路费,从总收入中扣除合理的征收成本后,也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
目前,“枣庄模式”已引发业内愈来愈多的关注和认可。省内外专家纷纷前来考察学习。今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中,“枣庄模式”的一些做法被借鉴。
TAG: 大众网-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