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临近年终,“盘点”开始。昨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到市发改委、财政局、经贸委等部门视察,针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财政资金支出、民生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代表们不断“发炮”,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索解决之道,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保驾护航”。
穗一半违法建筑是重点工程?
尽快上马与用地审批形成矛盾,探索“居住上山”缓解压力
本报讯(记者/曾雅实习生/马俊通讯员/穗仁宣)“广州50%违法建筑是重点工程,主要是国家和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这类用地审批手续比较复杂,批得慢,但又要尽快上马”。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谢晓丹昨日在向市人大代表进行汇报时还指出,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交易市场,加快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的制定。
退二进三企业缺乏积极性
土地利用效率问题成为昨日市人大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据谢晓丹介绍,2009年广州将推出一批“退二进三”用地,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产业和总部经济,有效优化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庆强指出,中心城区土地十分宝贵,老城区的一些企业退地积极性并不高,而像芬兰这样的国家是把企业腾出土地的地价全都补给企业的。他建议政府允许这些企业通过补地价的方式改变原工业用地为商业用地,这样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企业下岗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
为了节约用地,广州还将探索“居住上山”的做法,鼓励房地产企业在山坡地建房子。这一做法得到了市人大代表的肯定。市人大代表伍于敏建议广州学习香港建设底层架空的住宅楼,将公交车场、商业配套等功能整合集中在一栋楼。
将建立集体土地交易市场
截至11月15日,广州市共拆除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用地建筑物278万平方米,因违法用地提起党纪政纪处分61人,移交司法机关152人。
“近年来广州土地违法行为呈连续上升趋势,形势非常严峻。”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谢晓丹指出,拆除的违法用地中有近30%都是村镇集体受利益驱动找开发商来恶意违法用地,其中大多数都是低效用地。
2007年,广州农村建设用地为360平方公里,占广州市建设用地总量的22.5%。这部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大多数村级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水平较低。据悉,明年的土地规划还将重点保证重点工程的建设。
谢晓丹昨日透露,广州将按照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要求,逐步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交易市场,加快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的制定,按照“同地、同权”的方针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引导建设项目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减轻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压力。
档案馆新馆十年不能“落地”
选址一波三折,代表建议就建在大学城
本报讯由于选址难,从10年前就开始酝酿建设的广州档案馆新馆,至今“难产”。昨日,在向广州市人大代表视察组汇报工作情况时,广州市档案馆馆长何伍爱大倒苦水。据了解,5万平方米的广州大学城市政用地是目前较理想的新馆选址地点,美中不足是远离市区,不便市民前往。广州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陈锦德表示,距离不是问题,可在大学城建档案馆库房,市中心则设服务窗口,将档案原件电子化扫描,以供市民远程查阅。
市区市郊先后选址5处
建于1987年的广州市档案馆,库房面积仅2595平方米。“狭小的馆库面积早已无法满足收藏的需求,大部分档案只能寄存在省档案馆、天河区档案馆;另外,现馆位于市委大院内,市民查阅很不方便。”何伍爱坦言。
1998年12月,广州市人大代表视察市档案馆时提出了加快新馆建设的要求;直到2003年底,新馆建设才拿到“出生证”,被纳入全市2004—2007年文化设施建设预备项目。最初有两个选址:珠江新城A4—4地块和东方乐园以北、白云大道西侧地块。考虑到前者面积小且地价高,最终选址后者,规划用地面积为近3万平方米。但该地块有村民要求捆绑解决村自留地,并与白云机场有纠纷,征地拆迁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有关部门又挑选了广州大学城一块市政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用地,考虑从中划出5万平方米来建新馆。该地块位于广州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之间,周边配套完善,不用征地拆迁,一旦获批,即可迅速动工建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离市中心较远,不便于市民前往。此外,还在新电视塔南端增加两个选址。
不容再拖代表看好大学城
“等了这么多年也等了,新馆应尽量靠近市中心。”市人大代表董帜强表示。
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陈锦德则认为,不一定要把档案馆建在市区。他举例说,大学城可以建库房,保留原件或作展示;而市中心则可设置服务窗口,将原件扫描、转化为电子形式,市民查阅起来同样很方便。
市土地开发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增选的新电视塔南端两块地同样涉及拆迁,能否落实还是疑问。“项目既要在市中心,又要立刻上马,用地规模还必须高于3万平方米,很难实现”。
“已经拖了10年,别再拖了。”陈国安说,“就目前情况而言,尽善尽美不大可能。我个人认为,新馆建在大学城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胡良光陈洁娜穗仁宣
金融危机来袭城中村改造放缓
代表认为没必要全拆全建,可以推行“整治型”改造
金融危机来袭城中村改造放缓
代表认为没必要全拆全建,可以推行“整治型”改造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进程正在遭遇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广州市建委主任简文豪昨日向市人大代表汇报时指出广州城中村改造工作有所放缓,将探索“整治型”改造融资模式应对市场变化。
杨箕村改造方案调整
自从去年猎德村改造启动,市政府出台城中村改造相关支持政策后,广州很多城中村都热情高涨,希望尽早改造。今年4月,广州通过了杨箕村、林和村的改造方案,但很快就遭遇了考验。
简文豪表示,目前杨箕村改造方案已作调整,并由越秀区政府报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对成本进行审核后再报市规划局申请规划调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谢晓丹昨日指出,金沙洲就出现了地价贵过房价的现象,“面粉比面包还贵”。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庆强建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土地出让金的滞纳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让城中村改造项目如期建好。
西朗村探“整治型”改造新模式
简文豪表示,要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子。广州原则上只对珠江新城、火车站、火车东站、琶洲地区、员村地区、白云新城周边、白鹅潭周边等城市重点地区的城中村采取整体改造模式,而其他城中村以“整治型”改造为主,通过环境整治、打通消防通道、拆除违法建设来改善居住环境。
荔湾区西朗村的裕安围社区正在开展这种模式的试点,社区将通过改造目前的村集体物业筹措改造资金,政府在河涌整治、市政道路和消防通道建设方面补助部分资金。简文豪表示,待该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将向全市推广,争取每年在每个区重点推进1—2个村的整治型改造。
市人大代表金更生指出,广州市100多个城中村没必要全拆全改,政府部门应该掌握改造节奏,防止整体改造过快引发烂尾,导致不能及时回迁。
曾雅马俊穗仁宣
环保资金18亿花掉7.9亿交通基础设施“超标”34亿
今年预算执行代表直呼“看不懂”,担心大项目“抢资金”
本报讯(记者/郑佳欣实习生/刘辉军通讯员/穗仁宣)广州一年掏18亿元搞环保项目建设,到今年10月却仅完成7.9亿元,而广州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却资金超额。昨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在视察广州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时,对发改委的汇报直呼“看不懂”,担心交通建设挤压其他项目资金。
广州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刘东升表示,环保、高新科技、社会事业项目预计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交详细的情况分析。
社会项目投资完成不足一半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州市安排重点项目76个,总投资4645.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428.3亿元。其中,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6个,年度投资计划176亿元;环境保护项目5个,年度投资计划18.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8个,年度投资计划24.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3个,年度投资计划64.7亿元……
他说,1-10月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76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2.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2%。按照分类分析,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10.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32.3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广州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的超大型项目数量较多。截至10月份,广州地铁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二八号延长线、三号线北延线,广州东沙至新联高速公路、广州新客站及相关工程、广州开发区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广州南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船集团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广州电网输变电工程、广州南沙汽车产业基地、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广州亚运城等14个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
有关部门应给出详细情况分析
“这个报告我看不懂。”广州市人大代表方建平提出质疑: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76亿元,现在却已经完成投资210.1亿元,“超过年度计划,自然要挤压其他地方的资金”。
他指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重视,环保项目到10月却只完成投资7.9亿元,而年度投资计划18.3亿元,预算执行情况太不理想。
广州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刘东升指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与实际情况对比,交通建设步子迈得很大,而环保、高新技术、社会事业今年估计是完成不了计划。
他表示,造成这种情况肯定有客观原因,具体实施是否遇到困难,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出详细的情况分析。
少数重点项目遇到难题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包括财政资金、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等,其中财政资金是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
他表示,今年广州仍有少数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办理用地手续时间较长、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较大,部分投资项目因需报国家和省审批,前期审批环节较多,今年上半年建筑原材料、人工、征地拆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需要进行概算调整等,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链接
明年“钱袋子”更紧将大幅压减办公支出
广州市财政局昨天向人大代表汇报本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时透露,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广州财政收入增幅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下半年财政收入回落趋势明显。到11月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已从上半年27.5%的增幅降至17.94%。
广州财政局分析,一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广州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明年1月1日起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政策,都将对广州市本级财政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支出。”据介绍,明年财政支出将重点保障法定增支部分和失业、低收入人口保障等。包括将确保教育、科技、卫生、计生等项目法定增支需要,及广州惠民措施的贯彻落实。
在此基础上,初步计划压缩一些财政支出,通过大幅度压减办公支出等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并将加大对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亚运相关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推动财政发挥拉动内需有效杠杆。
陶达嫔林燕德穗仁宣
TAG: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