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未来三年将启动38项改革试验,在全国率先开征环境税
·全国率先试点开征环境税
·用“形象卡”,武汉城市圈内取钱免收异地手续费
·开展大部门体制改革试点
·破除影响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资质互认
·武汉城市圈内降低通信费
武汉城市圈内降低通信费,圈内银行卡取钱免收异地手续费。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我省已正式出台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未来3年,我省将在9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38项改革试验,武汉城市圈内老百姓将享受更多利好。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是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指定的。未来3年,我省将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财税金融、对内对外开放和行政管理等9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38项改革试验。
改革试验中,很多事项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武汉城市圈内将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开展专项救助制度改革。推进电信资费改革试点,降低城市间通信资费。开展“一卡通”工程建设。
在城市圈内还将逐步统一市场准入政策、市场执法标准和市场法制环境,推进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一体化。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38项改革试验中,除了涉及到财税、土地、金融等重要专项改革实施方案按程序报批外,其他均可先行先试。为防范和减少改革风险,武汉城市圈综改办将对改革专项实行项目管理,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
关键词·财税金融
将率先试点开征环境税
财税体制改革试点。争取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开展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机制改革试点。开展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改革试点。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开征水资源税。探索开展环境税试点。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秦尊文表示,收水资源税是针对从江河取水的企业,谁受益谁交税,保障公家公共资源不能被个别企业利用浪费。
而环境税,主要是针对一些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如钢铁、石化等行业,这些企业的排污量一旦超过相关指标,就要他们交税,以此来限制耗能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开展,武汉城市圈将在全国率先试点。
加快推进银行卡同城化进程,推出“武汉城市圈形象卡”。争取成立光谷科技银行。是争取设立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
手持“形象卡” 城市圈内取现免手续费
本月初,武汉城市圈首张形象卡开始在汉发行,居民手持该卡到圈内任一城市取款,可免除“异地”交易手续费。据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持卡人还可共享所有发卡银行的特惠商户和特色服务,在城市圈内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刷卡缴交通路桥费等。这对加强城市圈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武汉城市圈形象卡”,这张以我国自主银行卡品牌“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目前只有工行、交行、招行、兴业、汉口五家银行在汉发行。据悉,以后,还将有更多银行陆续发行形象卡。
为了配合该卡的发行推广,银联湖北分公司、银联商务湖北分公司还配套推出了“城市生活服务平台”,通过覆盖城镇、遍及社区的500多个受理网点,持卡人可通过刷卡缴纳电话费、水电费,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订酒店和各类比赛、演出的门票。
关键词·集约用地
九个城市土地可互换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完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开展圈域内土地置换试点。建立圈域内基本农田有偿保护机制。开展集约用地激励机制改革试点,完善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办法。调整和实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
秦尊文:以前,每个县市对耕地面积,都是自我平衡,确保不踩国家红线。这样会导致一些土地闲置多的城市,浪费严重(如咸宁),而另一些需求旺的城市土地不足(如武汉)。实行圈内土地置换试点后,9个城市耕地资源可互换。比如,武汉多用了耕地50亩,而咸宁正好多50亩,可把该指标卖个武汉,只要保证城市圈耕地面积总体不过国家红线。
建立圈域内基本农田有偿保护机制,也就是相当于出钱买指标,给予农民补偿。
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方式创新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试点,建立流转交易平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迁村腾地”试点扩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试点。
秦尊文:这项工作武汉已在开展。湖北有很多农村,农民居住分散,一户达到了700多平方米,远高于国家200多的标准。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政府拿出一块地,把这些分散的农民集中在一起居住,建一个社区或城镇或村庄,搞好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和社会养老保障,做好补偿工作。把他们原来的宅基地变成耕地。
关键词·行政管理
开展大部门体制改革试点
全面完成党政机关与所办工商企业的脱钩改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开展大部门体制改革试点。开展行业协会改革试点。
武汉社科院专家、武汉城市圈蓝皮书编委会主任李春洋认为,包括我省在内,各地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是和中央大部制改革思路一致的,即通过调整政府组织机构,进行职能整合。
李春洋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过去的部门分类可能会出现有的事项多部门交叉管理,有的新生事项无部门管理的情况。再就是有些工作的重要性在新的时期出现了变化,需要加强、或者不再需要专门的部门来管理等等。
推行大部制主要还是为了解决机构重叠、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将解决同一或类似问题的部门集中在一起,有助于解决踢皮球以及职责不清的问题。
李春洋说,在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时需要注意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贯彻机构精简、减少审批等原则;二是加强重点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部门,如食品、卫生、就业指导等部门,建设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三是要重点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四是加强对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监督力量;五是加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部门。
关键词·人才流动
破除障碍人才自由流动
推进人才一体化建设。建立城市圈人才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人才有序流动和有效融合。
加强人才开发合作,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武汉人才市场的示范带头作用。破除影响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资质互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试点工作。
李春洋说,“破除影响在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的提法很好,但要推动起来还需要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配合制定相应支持政策。目前,传统的身份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等还带有计划与行政命令色彩,都需要加以改革。要主动破除人才身份差异的障碍,按照能力来选人,而不是按身份来选人。
举个例子来说,农村人才本事再大,如果没有城市户口,很难在城市择业和落脚,即便找到工作,待遇上也明显不如城里人,很不公平,这已严重挫伤农村人才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严格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下,人才流动如果不是正常工作调动,户口就不能迁移,给流动人才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人才流动的制度成本大,容易导致人才不愿意流动或者是强迫流动。
关键词·资源节约
建绿色电价制度促节能
建设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申报青山-阳逻-鄂州国家级循环经济高技术开发区。开展资源价格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绿色电价机制,完善差别化能源价格制度。
李春洋说,国内已经有部分城市在试点推行绿色电价机制。绿色电力是由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目前在我省,电力主要来源于水电、火电,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绿色电力对长远发展有好处,能节约大量资源,但生产成本却要比普通的电力高,要让老百姓购买绿色电力,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控或直接进行补贴。通过建立绿色电力价格机制,鼓励更多的人认购绿色电力,提高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
设环保督查中心监控9城市
实施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开展汉江中下游水生态修复,建立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建立圈域内环保督查中心,积极推进城乡涉水行政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村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李春洋说,武汉城市圈内设立圈域内环保督查中心,有利于对城市圈内各城市排污进行整体监管。建立环境监控平台,对排污口管理和水质实施在线监测。每个城市如果都应达到环保要求,减少排污,整个城市圈内环境也就大大变样。
关键词·基础设施
武汉看病家乡报销
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秦尊文:将来其他8城市的居民到武汉来看病后,费用可以拿回去报,武汉城市圈医疗保障体系成一个系统。
“一卡通”将很快推广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改革试点。开展共建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试点。推进电信资费改革试点,降低城市间通信资费。开展“一卡通”工程建设。
秦尊文:“一卡通”主要是指公交方面,目前武汉、仙桃、大冶三城市已在摸索这一领域,很快就可在9城市推广。降低通信费,主要是取消城际城市漫游费,省通信管理局已有此计划(本报昨日报道),将来9城市之间打电话就便宜很多。
城际客车票价会降低
综合交通改革试点。整合港口资源,建设武汉新港。开展综合交通枢纽衔接试点,统筹优化多种运输方式的对接。争取开展大交通改革试点。
秦尊文:大交通改革试点,主要是公路、水运方面。武汉新港整合三地之间的水运资源,免去了区域之间的一些关卡费用。在公路方面,就像当年黄陂、新州的巴士一样,如要收取过路费等,乘客买票需要十来元,后来改为公交后,只需几元钱。将来城市圈改成公交收费后,就将取消过路费等,9城市城际客车费用,也只需要十来元的票价。
关键词·对内开放
所有县市企业
都可冠名“武汉”
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逐步统一市场准入政策、市场执法标准和市场法制环境,推进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一体化。
秦尊文:工商部门已在这方面下发了文件,武汉城市圈内企业都可在所在县市,注册为武汉的公司,目前已经有几十家企业行动。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统一管理,统一打假、维权。将来,在各种费用等方面,都将一体化,企业的负担会越来越低。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王荣海 雷闯
TAG: 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