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谱新曲 酉水河边起新城
荆楚网(通讯员洪业前)
逶迤武陵腹地,滔滔酉水源头,镶嵌着一个硕大的玉盘。S形河水将玉盘一分为二,河东似龙,为湖南省龙山县;河西肖凤,为湖北省来凤县。两县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多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两县开始绘制中国首个跨省对接城市蓝图。如今,“龙凤呈祥”景象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特殊地理环境,谋求对接意义重大
地处湖南西部的龙山县与湖北西部的来凤县,县城中心的距离仅6公里,是全国范围内省际之间毗邻最近的县城,同属武陵山贫困区和土家族聚居地区,均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
有关方面认为,龙山与来凤城实施跨省对接,既符合两县发展实际,又有较好的基础。
其一,有较为平坦和对接扩城的土地资源。来凤和龙山两个县城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一个约100平方公里的盆地,沅水支流―――酉水从盆地中穿过,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近远期可作城市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在30平方公里左右。
其二,有丰富的水资源,可满足对接扩城后居民的饮水需求。来凤与龙山县城是酉水河自上而下的第一座县城,除酉水河外,还有果利河、老虎洞河穿城或绕城而过。上游积雨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雨量充沛,径流量大,取水方便,且水质好,完全可以供给城区30至5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
其三,有较大的人口基数。在来凤、龙山两个县城50公里范围内,生活着近100万土家、苗、回、壮、瑶等17个少数民族居民,其中龙山县50多万人、来凤县30多万人,靠近龙山、来凤两个县城的宣恩县还有10多万人。但目前该区域城镇化率还较低,仅为30%,若城镇化率上升到40%至50%,将有30万至40万农村居民可进入龙山、来凤两个县城。
其四,有一定的交通区位优势。来凤县城与龙山县城处于湘、鄂、渝三省市边界4个地级市的中间,即北距恩施市134公里,东距湖南张家界市205公里,西距重庆市110公里,南距湖南吉首市220公里。209国道贯通两个县城,交通十分便利。
其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与动力。一方面,来凤、龙山两个县城之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已长期全面协作,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跨省对接;另一方面,对接在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很多便利条件,拓城施工易于进行,开发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此外,两个对口援助的省会城市都积极支持两县城跨省对接。
两县领导表示,推进来凤、龙山两城一体化,是两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信心建成一座武陵山区有影响力的城市。
实施跨省对接,两县同做不懈努力
近几年来,为推进两县城区一体化建设,龙山县向西北发展,来凤县向南推进,逐步实现两县县城对接。在来凤绘制的规划草图上,纳入了湖南一侧的龙山新城区规划,岳麓大道四纵五横,疏朗简明。在龙山绘制的规划草图上,纳入了湖北一侧的来凤新城区规划,武汉大道五纵六横,水电设施相随,分布匀称,一目了然。
在两县的规划中,一体化城市的面积达30平方公里,人口为30万。其结构为八大组团,来凤的三大组团是:翔凤组团为商业区,土堡组团为行政区,黄茅坪组团为工业区。龙山的五大组团是:民安组团为已建成区,华兴组团为行政中心,官渡口组团为边区加工区,繁荣组团为文教中心,龙头组团为边贸中心。
在武汉、长沙的对口扶持下,来凤县城建设规模已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龙山县城面积扩大了近4倍。
来凤与龙山还以一盘棋的思路共谋发展,尽力避免重复建设,争取最好效益。
酉水河作为龙山、来凤两县人民共同拥有的母亲河,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两县通力协作,互相支持,在酉水河干流上先后建设了湾塘、塘口、纳吉滩、落水洞4个水电工程。
来凤县依托两地市场,率先发展水泥建材产业,既支持了龙山交通、城建和新农村建设,又培育了地方骨干企业;立足两地生猪养殖规模,建成了万吨肉联加工生产线。龙山县则力避产业趋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开发、生物制药、化工等六大重点产业。
龙山县以里耶古城为龙头,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来凤县借势打造仙佛寺旅游景区,与龙山合力开发酉水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携手构建湘鄂边区旅游经济圈。两县还表示,减少污水直排,控制流域污染,共同保护酉水河资源。
近几年来,来凤县以水电、建材、药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龙山县建成以烤烟、百合、水果为主的专业村170多个,发展成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两家。来凤与龙山形成了优势互补,实现了错位发展。
顺着改革开放大潮,两县迈开了跨省对接、和谐发展的新步伐,初步形成了交通同网、旅游同线、产业同步、环境同治、信息同享的发展格局,一座美丽的“龙凤新城”正在武陵腹地逐渐崛起。
TAG: 荆楚网-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