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跨区域新农村建设试验,是“湖北首创”。
仙洪区在创新中诞生,也肩负着创新的使命。试验区不仅要迅速发展自身,更要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趟出新路、积累经验。
能否取得经验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
试验区建设以来,省里制订了《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案》,3市县积极探索破解新农村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初步成果。
采访中,洪湖市委书记幸敬华递给记者一本《文件汇编》。3月初,洪湖市在前段改革探索基础上印发了“一揽子”体制机制创新文件,共18个,厚厚一本,包括涉农资金整合、村庄环境整治、农民建房、公益设施管护、农村社区建设、社会稳定等18个方面。
我们了解到,仙桃、监利也在向市域、县域推广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
试验区贲张的血脉里,涌动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因子”。
“各出一道菜,同办一桌席”
“锦绣梅园”项目区被命名为洪湖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后,曹市镇计划3年内将项目区扩展到全镇所有村。
“锦绣梅园”模式最大的特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各出一道菜,同办一桌席”。他们整合农业、水利、土地、卫生等9部门血防专项奖金,捆绑使用,连片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彻底创新了资金投入机制。
曹市镇党委书记吴华清称这是“逼出来的创新”。他说,近些年,各方面投入农村建设的资金不断增加,但大多“撒了胡椒面”,由于投入主体“各唱各的调”,建设项目互不配套。钱花了,效果不明显,老百姓不买账,称发挥不了作用的泵站为“看站”。
“锦绣梅园”模式整合项目资金,实现了项目效益、资金使用效益和带动群众参与“三个最大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如今,这一创新的做法已推广到试验区所有项目建设中,并被总结为“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投入原则。
3月下旬,记者在仙桃片区采访时,仙桃工业园洛江桥至铁匠湾村段面基础设施改扩建和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正火热进行。据介绍,这一项目整合了市城投公司、国土局、交通局、林业局等方面2000万建设资金,园林局负责绿化设计,水利局负责沟渠疏挖,工业园负责土方回填,林业局负责供种、植树……各负其责,合力推进。
“林水结合”,实现双赢
3月16日,洪湖市曹市至府场的曹府公路河大规模疏挖、护坡工程开始,几十台挖土机轰鸣着挥舞大挖斗,将河底淤泥掏起。
这条河道是当地重要排灌干渠,开挖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整修,河底淤塞严重,排灌能力显著下降。
当地干部说,每公里清淤费用需7万元,但乡镇不用掏钱,村集体不用掏钱,村民更不用掏钱,如果参加清淤还能挣钱。那谁来掏钱呢?
湖北昌兴农林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祖龙告诉记者:“我们掏钱。”
这就是试验区探索出的“林水结合”模式。
昌兴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洪湖市的民营林业企业,曾长期受平原湖区规模造林面积少的制约,其总经理胡兴江逆转思路,看到了沟、渠、路边分散造林的巨大空间。而湖区乡镇、村组、群众渴望疏洗沟渠,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又苦于没有资金。于是,双方走到了一起,共同探索出以河渠沟汊疏洗交换河岸植树造林权益、互补双赢的“林水结合”模式。
张祖龙介绍,这一模式就是公司与村委会签订合同,负责按水利部门设计疏洗河渠,测算费用后,村里将河渠两岸造林权益权出让给公司若干年。至今,他们已在洪湖、仙桃、监利等地疏洗河渠300多条,改造农田排灌10多万亩,受让造林面积3万多亩,栽植意杨240多万株。
“林水结合”模式破解了农村水利养护难题,试验区在此基础上又探索出“林路结合”、“林滩结合”、“林湾结合”,进一步创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与管护机制;而尝到甜头的昌兴公司则将“林水结合”扩展到了嘉鱼、天门等试验区以外的地方。
“五步工作法”规范农村房建
以前,农村建房由于没有规划指导,花样百出。江汉平原一带,村民受迷信观念影响,喜欢“抢前争高”,即后建的房子总想门面更靠前一点,台基更高一点,“要盖住先建的房子才舒服”,因此更加杂乱无章。
现在不同了,洪湖农村谁家建新房,邻里总少不了要关切地问,“拿证了没有?千万别建成了违章建筑啊。”
这就是“五步工作法”规范农村房建带来的好效果。
试验区建设规划先行,从村庄整治起步。如今,所有村或出台或正在制订村庄建设规划,先期启动整治的村庄已整治到位,面貌一新。要保持和发展这种良好局面,防止“乱建”死灰复燃,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为此,洪湖市在试验区内峰口、新堤设立规划分局,管理下移,对农村建设实行分片管理、全域覆盖,从源头控制违章现象发生。他们探索出一套流程、一月办结、免费服务的“一请四议三核的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是民请,由村民提出建房申请;第二步是村议,由村委会和村民议事会开展“四议”,一议申请者是否应得宅基地,二议宅基地是否占用耕地,三议申请面积是否超标,四议建设风格是否与村庄规划协调;第三步是镇核,由乡镇政府审核申请是否符合用地规划、村镇整体规划,是否影响公共利益;第四步是规划分局核勘,分局组织人员到现场勘测,并根据需要征求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意见;第五步是规划局核发证件,如果合规,规划局给申请者及时发放村镇建设选址意见书和施工许可证。“五步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农村“乱建房”难题。
陵墓集中,移风易俗
4月4日,仙桃市张沟镇绿化村党支部书记毛艳山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这个清明节清静、清爽多了。”
他所说的是村里陵墓集中后带来的新变化。原来,村里300多座墓葬因为从来没有规划,东一座,西一座,散布于村前房后、路边沟畔,甚至就埋在责任田里。他说,“陵墓分散,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制约村里基本建设,每到清明扫墓时,到处飘动着各种祭扫纸品,加之炸鞭炮,烧冥钱,村里村外顿成‘花花世界’,乌烟瘴气,大煞风景。”
去年试验区建设启动,他们在仙桃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具体指导下开展村庄整治,首先从“陵墓集中、安顿先人”开始。
村里在一片僻静荒地上规划、开发出7亩生态墓园,沿边种植上常青的柏树,用混凝土和大理石统一建设出一排排1米见方的墓穴,安排村民将各家分散的墓葬迁入。至今,全村已迁墓葬270座,占总数八成以上。
3月20日,记者在该村采访看到,生态墓园有专人看护,柏树成行,清静肃穆,已成湖乡一景。
仙桃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启斌说,绿化村“小动作”破了大难题,节约土地资源,一举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还倡导了乡风文明新风尚。这一做法不仅在仙桃片试验区推广,目前,试验区外陈场镇正在实施墓园集中“整镇推进”。
记者越往试验区深处走,看到的创新亮点越多。
虽然,这些亮点相对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债务化解、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农村社会保障等“三农”宏大命题而言,还只是局部破题,还只能算作星星之火,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任重而道远。但短时间内就涌现诸多亮点,足以说明试验区人民准确把握了“创新是试验区生命”的理念,体现了他们“敢闯敢试”的勇气和决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必将照亮试验区灿烂的未来。(记者陈剑文 熊源 通讯员陆华君 王毅 熊少华 安生永)
走仙洪说变化之四
TAG: 荆楚网-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