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视频| 路桥隧交流论坛| 站点地图|
首页| 文库| 博客| 图库| 视频| 网摘| 路桥隧交流|
  • 行业资讯
  • 路基路面
  • 桥梁涵洞
  • 隧道工程
  • 测量绘图
  • 学术论文
  • 施组方案
  • 试验质检
  • 内业资料
  • 安全环保
网站公告: 网站新建QQ交流群 路桥吾爱第五版更新. 把QQ空间或其他博客.

您的位置: 路桥吾爱 >> 文库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 查看资讯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筑路铁军征战“高原孤岛”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9-5-01 11:47  作者: 网友搜集  来源: 法制日报  查看: 687次 评论: 0条 好评: 0分

  武警交通部队造福西藏各族群众纪实

  墨脱,被称为“高原孤岛”,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因为嘎隆拉山阻隔,成为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墨脱,被称为“原始部落”,1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在刀耕火种状态,一半人没见过汽车;

  墨脱,被称为“最揪心的地方”,为打通扎墨公路,50年来,有200多名修路工人长眠于此。

  去年9月,“筑路铁军”———武警交通部队300多名官兵率先吹响征战扎墨公路的号角,承担了全线施工难度最大、工程技术要求最高、生活环境最苦的唯一一座隧道———嘎隆拉山隧道建设任务,目前隧道已掘进420多米。交通官兵以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拼死战斗的精神,正把墨脱人世代梦想变成现实,他们用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一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壮歌。

  兵发墨脱,挺进“死亡地带”

  打通扎墨公路,是墨脱人世代期盼,也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

  为了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西藏各族群众,去年9月,国家正式立项,投入近10亿元将扎墨公路列入西藏“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并把最难啃的“硬骨头”———打通3300米长的嘎隆拉山隧道任务交给武警交通部队,工期只有两年。

  为了把党和政府造福西藏各族群众的伟大壮举变成现实,武警交通一总队奉命出征。政委刘根水在动员大会上动情地说:嘎隆拉山隧道是死任务,就是死也要头朝着墨脱的方向!

  作为高原老兵,没有人不知道此次任务的艰险。总队党委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规定:在家是独子、身体有病、没有高原施工经验的官兵不能去。

  3天后,当申请参战官兵的名单放到每名常委面前时,他们惊呆了:要求参战人员近80%是独子,九成以上是二级士官、技术骨干。最后,不得不从中挑选出300名官兵。

  9月3日一大早,官兵搭乘运送物资的车队小心翼翼地向山顶进发。中午时分,车队行驶到嘎隆拉山顶,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突然乌云翻滚,狂风挟着雪粒呼啸而来。突然,一辆汽车轮胎发生打滑现象。危急关头,带车干部杨忠良和三级士官崔智连忙脱下棉大衣,塞到轮胎下面,避免了一次重大险情。雪越下越大,气温降到15度以下。必须赶在天黑之前赶到山下,否则,官兵就会冻成“雪跎子”。

  此时,从地方找来运输的5头骡子累得趴在雪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任凭踢它、踹它,就是不起来。三级士官祁正军等10名战士上前卸掉骡子身上的大米、面粉,往身上一甩,用背包带牢牢地捆好,就向山下走去。碰到险要地段,他们几乎爬着一步一步往前挪。一位珞巴族向导吃惊地说:“这些军人,背东西比骡马都厉害。”

  25天后,官兵硬是把1300多吨生产物资、50多吨爆材、100多吨生活给养全部运到宿营地。

  高原禁区,诠释“生命价值”

  征战嘎隆拉山,是交通官兵向生命极限发出的挑战。

  今年2月中旬开始,嘎隆拉山暴雪整整下了12天,山南侧积雪深达4米,把门堵得死死的,官兵只好挖出一条30米长的雪洞,上、下工地靠四肢在雪地上爬着进出。

  2月27日清晨,教导员王超苏带领20名战士刚爬出雪洞,一阵“轰隆隆”的巨响从前方传来,足有6层楼高的积雪排山倒海般地翻滚下来。“不好,有雪崩!”王超苏赶紧招呼身后的战友。大家顺着山坡连滚带爬向下滑,帽子、鞋子、大衣全都滚掉了。幸好找到了一个山洞躲避,雪块呼啸着冲了过去,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树被连根拔起,隧道口的一间材料库房瞬间荡然无存。

  青菜,成了这里最贵的奢侈品。靠墨脱一侧的部队,官兵基本吃不到新鲜蔬菜,官兵喝融化的雪水,用喷灯烤罐头吃,常常外面是热的,里面还是冰。大雪封山后,只能靠吃干粮、干菜、罐头补充体能。时间长了,不少官兵出现头发脱落、指甲翻卷、牙齿松动等高原病症。

  生命驿站,架起“幸福通道”

  这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

  去年11月14日傍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正在北侧值班的干部阎成虎吓了一跳,门开了,门巴族青年顿珠牙齿冻得“叭叭”作响:“有两名同伴被困雪山垭口,‘金珠玛米’快帮帮我们吧!”

  此时,浓雾笼罩着嘎隆拉山,暴风雪一阵紧似一阵。教导员刘瑞河立即带领藏族工程师布琼和驾驶员王耀辉等5人组成第一批救援小分队,按照顿珠画的草图向出事地点赶去。

  雪山营救,是一次生死考验。没膝深的积雪使得救援异常艰难,官兵每前行一步,都要用出全身气力把腿从雪地里拔出来。刘瑞河用两条背包带把大家系在一起,大伙儿互相拽着背包绳艰难地向山顶攀爬。

  50分钟后,刘瑞河猛然抬头,发现离雪山垭口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影子。大家连滚带爬走到近前,果然是一名被困的年轻人,他直挺挺地立在雪地里。王耀辉试图抱起他,却发现小伙子的裤腿已经被冰雪冻住了。官兵们用手刨开积雪,把遇险青年从雪地里“拔”了出来,他脚上只有一只鞋,已浑然没有知觉。

  小伙子被官兵转运到营区急救帐篷抢救。大家又去继续寻找另外一名被困者。官兵们在垭口南侧的一块平地上,终于找到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火炉旁,官兵们把大衣盖在老人身上,不停地给他揉腿、搓脚板心,一勺一勺地把姜汤喂进老人的嘴里。经过近一个小时抢救,老人才渐渐恢复了知觉。而王耀辉却患上重感冒,连续打了5天吊瓶才好转。

  老人身体养好离开时,用当地方言感动地说:“你们不仅是路神,还是我们的生命保护神。”

  官兵们进驻嘎隆拉雪山8个月来,先后参加30多次抢险,救助遇险群众200多人,抢救物资1000多吨、价值500多万元。

  嘎隆拉雪山作证,交通官兵把战天斗地的豪情铺满天路;雅鲁藏布江铭记,交通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壮歌,如奔腾的浪花,永远回荡在西藏各族群众心中……

  徐贵方 张涛 陈鸿圣 凌彧


Google


TAG: 法制日报
 
-5 -3 -1 - +1 +3 +5

评分:0

发表评论

【声明】 路桥吾爱刊载的资讯及其他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分享 并且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路桥吾爱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进行重新整理!

信息搜索 便民服务

  • 标题:
  • 分类:

最近更新

  •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 粤赣高速河源段匝道断裂 多辆大卡车坠落(图)
  • 成都隧道发生疑似瓦斯爆炸 致22人受伤 一人死亡(图)
  • 【重磅】2014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市政合格标准降为88
  • 湖南路桥“变身”国有独资企业 开启发展新篇章
  • 揭秘“有证一族”:屌丝5年拿3职业证 8年买2套房
  • 晋济高速山西段隧道燃爆事故共致31死9失踪(图)
  • 公安部公布十大危险路段 建设设计单位也应吸取教训
  • 名扬松花江--记中铁十三局集团四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常亮
  •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通车不足一年垮塌(图)

本月热点

相关阅读

  • 制定法律保障迅速依法开展动员
  • 事故起数等三项指标连续6年下降
  • 省委小车队等单位16车上榜
  • 交运部公布立法计划
  • 希望中国人用暖心来暖中国经济
  • “后勤兵”走进经济建设主战场
  • 求证结果:未发现违规“升路级”证据
  • 湖南凤凰塌桥事故案一审宣判
  • 气死贼”守夜“电子狗”看家
  • 从“神经末梢”到“国际枢纽”的伟大蜕变

赞 助 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入【路桥吾爱-lq52.com】QQ群 | 交流论坛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空间列表 | 站点存档 | 手机访问 |

路桥吾爱 2001-2012 湘ICP备160189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