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重庆”建设之路线图解读
本报记者 秦力文
重庆市委、市政府为了满足群众的平安要求,提出了“平安重庆”的建设的口号,并为重庆市的平安建设提出了高标准。重庆市委、市政府在下发的《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要求,到2012年,“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直辖市。
治安防控力量达到万分之四十
“平安重庆”的首要的方面便是维护社会治安。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强化治安防控、严厉打击犯罪和加强治安整治。强化治安防控要求建立全面的报警系统,达到主城区接警10分钟内到现场,农村每5000人建一个警务室。治安防范力量达到万分之四十以上,重点单位和公共复杂场所人防、物防、技防面达到100%;严厉打击犯罪要保证命案侦破率保持90%以上,刑事犯罪造成人员死亡数每年下降5%。街面犯罪案件下降10%以上。百名民警破案数进入全国前10位,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破案率提升10%以上;加强治安整治要求建立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制度,开展经常性治安排查整治。
生产安全保证6个100%
保障生产安全是“平安重庆”的第二大项,包括了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其中要求非煤矿山100%实现机械化开采,烟花爆竹生产实现100%机械化作业;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各类高危行业100%达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0%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做到对群众投诉举报实现100%查处,重大安全隐患限期整治率达到100%;提升安全科技开发和应用水平。
食品申诉处理率100%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平安重庆”建设的第三个方面。对重庆的食品安全要全程监管,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覆盖面城区达到93%以上、农村达到83%以上,对本市食品流通环节市场巡查覆盖面达到100%,消费者有关食品方面的申诉、举报受理和处理率达到100%。推进药品安全源头治理,重庆市生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抽验合格率、全市集中采购的基本药物品种监督检测覆盖面达100%。严厉打击药品制假售假、“医托”、非法行医等违法活动,保障市民安全用药、放心就医。
重庆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要促进居住安全。加强居住安全规划、严格建设监管、实行建筑材料淘汰认证制度和加强住宅使用管理四个角度,对重庆的居住安全提出了要达到的目标。
客运车辆行前安检100%
增强交通安全是“平安重庆”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庆市地处半山区,交通道路情况复杂,全城都建设在山上,道路崎岖。这就给重庆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平安重庆”的建设要求交通安全,并提出了交通安全的高标准。实施交通安全“生命工程”。大力推进“生命工程”向县乡村延伸。“平安重庆”的要求是新安装危岩、陡坡等危险路段防撞护栏3000公里,形成8000公里的“生命保障线”;整治危桥150座,建设乡镇客运站400个;长江干支河流客渡船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全市120公里以上时速的铁路干线100%实行全封闭。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检查,客运班车出站运行前安全检查率达到100%,对全市公路、铁路、航道实行定期安全检查。
法制宣传普及面95%以上
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监所、进中介。到2012年,60%的区县达到法治区县创建标准,85%的村(社区)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普及面达95%以上。(二)确保执法司法公正。实行阳光司法,依法全面公开法院立案、庭审、执行工作,推进裁判文书公开。加强警务、检务、狱(所)务公开。实行案件质量大评查和错案倒查制度,强化侦查、公诉、审判、刑罚执行监督机制,确保警风监督员、人民监督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参与、监督执法司法活动。从严查处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冤假错案,促进公正执法。加大生效判决裁定执行力度,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三)落实执法为民措施。建立市、区县财政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实现司法救助“应救尽救”。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逐步放宽受援条件,持续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建立便民诉讼网络,大力推进电话预约立案、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实现群众不出乡镇即可就近打官司。全面推进社区矫正,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强化安置帮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推行监外罪犯刑罚执行“流程卡”制度,杜绝脱管、漏管现象。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依法推进对乞讨人员、暴力型精神病人的救助、救治工作。
政法干警触高压线一律先停职
为了使“平安重庆”达到目标,建设爱民为民的执法队伍,就成了重庆的当务之急。全市政法系统县处级以上干部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10个小时,其他执法干部不少于100个小时。同时适时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和执法执纪教育整顿活动,严肃整治冷硬横推、吃拿卡要、滥用职权行为,纠正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六个一律”、行政执法系统“五坚持、五严禁”、法院系统“四个一律”、检察系统“十个严禁”、公安系统“十条禁令”等纪律规定,强化纪律约束“高压线”,对触碰“高压线”的人员,一律先停职、再查处。
最后,重庆市委、市政委还为“平安重庆”建设提出了多项保障措施。
把“平安重庆”打造成“民心工程”
刘光磊
平安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基本需求。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到2012年,力争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直辖市。建设平安重庆,是人民所盼、百姓所愿。因此,在“平安重庆”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正把“平安重庆”打造成“民心工程”。
“平安重庆”要体现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平安重庆”建设的感受是朴素和直观的,他们往往从身边的平安小事中,了解“平安重庆”建设的成效。因此,平安建设不能是党委、政府的一厢情愿,不能是单纯的工作规划,必须在汇聚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上下功夫,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平安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入手,这样才能让群众关注、满意。这次市委、市政府把“平安重庆”的内涵界定为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居住安全“五大安全”和法制环境、执法队伍“两大建设”上,将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放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吃、住、行等基本安全问题上。这些定位,把住了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这个核心,充分体现了民意,反映了民生。“平安重庆”建设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共建共享“平安重庆”的热情。
“平安重庆”要服务民生。“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平安重庆”建设做得好不好,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关键是要通过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让群众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来认识、来感受。因此,“平安重庆”建设,既要从宏观上谋划,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欢迎的实事;同时,又要从细微处着手,多办常办一些虽然不大、但对群众而言贴心贴肉的平安小事,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好事中感受到平安建设的成效。要全力维护社会安全,有效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大力增强群众安全感,为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保护伞;要大力强化生产安全,着力把重庆建成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生产发展系上“安全带”;要努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把好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放心奶,确保不再祸从口入;要积极促进居住安全,做好住宅抗震防灾、防火规划、使用监管,引导推广经济、实用、环保装修,让老百姓买得放心、住得称心;要不断强化交通安全,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安全网络,让老百姓出行既畅通更安全;要加强法制建设,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亲民爱民为民的形象取信于民;要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老百姓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平安重庆”既要反映民意,更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创造性地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精神落到实处,把为民服务的事情做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基本的平安需求。
“平安重庆”要动员民力。“平安重庆”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平安重庆”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突出全民共建共享这一基本原则,充分发动群众,打一场“平安重庆”建设的人民战争。在经费投入上,要在确保公共财政投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平安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在人力保障上,要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总体思路,积极研究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群防群治工作新形式,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尤其要总结推广平安奥运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平安志愿者这一群防群治新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平安重庆”建设中来,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建设平安重庆的主体。同时,要积极营造深厚的平安建设氛围,大力推行多元化平安创建模式,继续实施“百镇千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积极创建平安乡村、平安窗口、平安企业、平安商圈(园区)、平安景区、平安市场、平安工地、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边界、平安家园,营造人人共创平安、人人共享平安的深厚氛围和工作局面。
“平安重庆”建设顺乎民心,关乎全局。衡量平安重庆建设成效的标准最根本的一条,那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建设“平安重庆”既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只有从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解决,“平安重庆”才能真正成为得民心、顺民意、聚民力的“民心工程”。
(作者系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TAG: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