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纛猎猎,大吕黄钟,大阵齐张——今年7月10日,济源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吹响了王屋山下年轻新城“三产富市”的集结号,它将以一个里程碑的仪态,铭记在该市旅游发展史上。
济源市委书记段喜中强调,济源要贯彻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做强做大旅游经济,为实现济源旅游新跨越、建设最富最美新济源做出新贡献。“今后是济源旅游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随着我们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旅游业将成为助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济源市市长赵素萍说。
“济源要按照新加坡的标准来打造”——省长郭庚茂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中原城市群发展座谈会上对济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此前,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提出“建设最富最美新济源”的目标。7月17日,记者慕名前往“篮球城”济源,观赏国家男篮与立陶宛男篮热身赛。当地主要负责人平实而自信地告诉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济源市旅游产业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景区经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打造旅游品牌为重点,以增强产业素质、提高产业水平为关键,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旅游带动为突破口,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旅游产业整体上将呈现出五大亮点。
回望济源山水好
地古灵多足胜游,高林六月似凉秋,云间雉堞横千里,水面龙宫倒十洲。盘谷村墟几来往,玉川人物自风流……【唐】元好问《七律游济源》
济源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古就为文人墨客所倾慕,唐朝诗人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乾隆皇帝称誉“名山胜迹”。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相传为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被称为我国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愚公移山之地。国家4A级风景区五龙口,山奇水秀,猕猴成群,温泉喷涌,独成一观。山泉飞瀑、植被葱茏的九里沟景区,是寻幽探胜、休闲避暑的“世外桃源”。创建于隋代年间,被毛泽东主席“双圈”批示要求严加保护的规模宏大的济渎庙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著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济源境内占了84%,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杰作。
济源旅游业起步于1984年。20多年来,全市旅游景区由1997年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近10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世界地质公园1个,构成一幅山水神韵的美丽画卷。旅游从业人员由3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旅行社由3家发展到21家,星级宾馆由1家发展到10家,全市宾馆床位由不足一千张发展到一万余张。
截至目前,济源市景区共接待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60余批700余人次,接待国内外客商622批8.3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为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和助推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逐渐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济源市新名片。
近年来,济源市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张,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城市知名度逐步提高,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农民增收、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以来,全市旅游经济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2008年尽管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仍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8.5%。
今年上半年,全国旅游经济普遍下滑时,该市旅游经济仍保持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旅游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15.7%。日益发展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建设“最富最美城市”的有生力量和重要抓手,成为该市对外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及应对危机、拉动消费的重要内容。
济源小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诸多金光闪闪的荣誉称号,宛如串串珍珠,明艳照人。
反思洼地阻前路
然而,守着这样一个被市委书记段喜中称为“大部分国土面积都能成为三A级风景区”的风水宝地,济源的旅游产业因一直未能对当地GDP有太高的贡献率而成为富市的支柱性产业。
对此,在7月10日的济源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以高度的政治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真诚,对全市数千名干部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段喜中书记指出:“近年来济源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不少,开发不足;景区很多,亮点不够;投入不足,宣传不够。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重视不够。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对工业、新农村、城镇化方面的投入,忽略了旅游业的发展。二是投入不足。近年来,济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增幅不多。随着济源财力的发展壮大,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三是机制不活。景区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个投入的关键是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四是合力不强。表现在全社会齐抓共管、旅游部门共同发展的合力不强。五是营销不力。缺乏整体包装,没有形成整体宣传效应。今后要抓管理、抓销售、抓宣传,把每个景区都当做产品来推销。”
赵素萍市长说,济源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全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与周边旅游发展快的地区相比,与我省“旅游立省”战略目标相比,存在着三个不适应:
一是旅游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近年来,旅游经济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偏低,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旅游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尚未实现有效提升。二是文化挖掘、利用与其深厚文化底蕴不相适应。对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缺乏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没有实现有效整合,缺乏重点项目,没有转化成为产业优势。三是旅游对外形象与其品牌内涵不相适应。当前旅游景区整体对外宣传力度不强,宣传思路和方式缺乏创新,宣传规模和声势偏小,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高。
段喜中、赵素萍中肯的剖析,引起了与会人员强烈共鸣。
诚然,20多年来,济源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一批旅游文化品牌。曾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中原)最具魅力的旅游城市”,王屋山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五龙口景区获得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称号;小浪底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但从济源所处大环境来看,南邻洛阳有世界级的龙门石窟,东北方向有焦作的云台山景区,西北方向的晋城有皇城相府,正西方向距古都西安仅3个小时的车程。这些城市的旅游业知名度高,特色鲜明,发展很快,对济源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合围态势,形成“洼地”。
济源旅游业尽管起步早,但起点低,特别是过去交通不畅,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今从济源旅游发展的条件来看,境内既有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小浪底等秀美的山水资源,又有道教文化、济水文化、愚公移山精神文化、茶文化等丰厚的人文资源。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潜力巨大。加之现已建成的济焦、济洛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济晋、济运高速公路,极大地充实与完善了济源的高速交通网络。
综上分析,大家乐观前瞻——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型旅游”时尚转轨的过程中,济源完全可以挥洒后发优势,开辟济源旅游发展的新航程。
亮点景美人文厚
“济源市,王屋山,愚公移山谱新篇/茫茫黄河水,巍巍太行山/济渎千泉涌,温荡沁春园/奇异灵岩洞,白云绕天坛/济之源,多林泉,名山胜迹六十三/古建荆梁观,麻姑升天坛/轵城吊聂政,盘谷访李愿/悬泉看猕猴,留庄葫芦船/啊,朋友,有空请来济源玩一玩/请到济源来。”
【李 】
济源对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其实,20多年来,济源一直是人们乐于向往的地方。
济源第一个景区——五龙口景区从1986年开始售票,门票五毛钱,全年仅收入几千元,但它意味着一个历史的开始。此后,王屋山阳台宫、城区济渎庙、克井盘古寺等文物古迹也修葺迎客。从那时起,人们对旅游业有了最初认知。
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之时,提出“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
从此,北部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小沟背等山岳型旅游景区,南部小浪底、黄河三峡等沿黄水景观旅游带,加之市区的济渎庙、奉仙观等历史文化景点和篮球城、文化城等城市景观,形成了“二龙戏珠”的景区格局。
20多年来,济源市利用政府、社会、个人等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各景区完成了初步开发、全面开发以及旅游产业综合发展三个阶段。
——以乡村两级为主体的景区初步开发阶段:1984年~1997年景区的开发建设以乡村投入为主,完成市区干线通往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景区的道路,以及各景区内部道路及步游道的建设,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使景区初具旅游功能。
——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景区全面开发阶段:1997年~2003年景区的开发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完成王屋山景区山门、索道、总仙宫、王屋山庄;五龙口景区中华猕猴园、荆浩书画院、观光电梯;九里沟景区卢仝茶社等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阶段:2004年,该市成立“济源市风景旅游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旅游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
同时,民营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4年以来,社会各界——其中包括山西民营企业家张国胜和当地企业家田孝建等,共投资2.3亿元,完成了小沟背景区、漭河景区、黄河三峡景区、南山森林公园、西戴河景区、邵原女娲神话广场、钟楼、大峪镇陆家岭旅游休闲山庄以及凤鸣山庄建设等工程。
“气候适宜、喂养科学,加上生态保护严格,五龙口的猕猴数量每年递增20%以上。眼下这里已形成九群家族2000多只,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来观光赏猴,流连忘返。”谈起猕猴,上世纪90年代初从南阳来到猴群中的“驯猴家长”匡师傅无比骄傲。
憧憬“内地新加坡”
今年5月28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之后,段喜中在接受采访时郑重提出:让山水重归经典,让济源唱响河南。他说,大会吹响了全省旅游科学快速发展的号角。这是济源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老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我省旅游新一轮的大发展中,济源市一定要抓住机遇,打好根基,加快速度,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济源打造成为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国内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济源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今后发展五大亮点——
一、济源要打造成内地的新加坡
“济源要按照新加坡的标准来打造”,这是省长郭庚茂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中原城市群发展座谈会上对济源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此前,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济源提出了“建设最富最美新济源”的目标。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旅游产业大会上说,我们要让济源从城市到农村,处处呈现出美丽的风景,处处都可以发展旅游业,让旅游业成为助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市长赵素萍指出,济源将尽快启动《济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到“一步到位,适度超前”,这将成为今后济源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蓝本。
二、景区经营体制改革要创新最近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郭庚茂省长明确说道,济源可以作为试点进行景区经营体制改革创新。
济源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有利于景区发展、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群众受益”的原则。目前,国有景区经营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九里沟景区的体制改革工作将在今年7月底前基本完成,王屋山景区、五龙口景区的改革工作要尽快向前推进。
三、打造知名景区融入黄金游线
王屋山保护与开发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济源市以此为契机,加大以王屋山为重点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力争在3年内将王屋山景区和小浪底景区打造成国内知名景区,带动其他景区景点较快发展。
四、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有新招王屋镇愚公村、迎门村的旅游“农家乐”已有名气。今后将充分发挥“农家乐”在旅游餐饮住宿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探索规范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
五、部门合力共推朝阳产业繁荣发展旅游业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林业等各部门打破部门利益局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放眼望,济源旅游正借好风,扶摇向上。
黄河三峡,群峰竞秀。
来源:
TAG: 大河网-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