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迈进--- 一幅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靳晓磊
崭新的道路宽阔畅通,气派的高架桥贯穿东西,大片的绿地生机盎然,林立的住宅楼拔地而起……随着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开展,尤其是最近一年来,我们的城市真正“日新月异”,“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新省城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天蓝蓝水清清
——优良天数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座水泥机立窑的拆除,我市提前三个月彻底告别了落后的水泥机立窑生产时代。而在鼎盛时期,省会周边的鹿泉、井陉分布着143座水泥机立窑,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7500吨、粉尘5100余吨。
这只是省会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一个片段。环境质量是“三年大变样”工作的硬指标,更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改善环境质量,就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
在彻底拆除水泥机立窑的同时,其他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也在全面开展:十多家污染企业已搬离了市区,百余个分散的燃煤锅炉被拆除,众多小化工厂、小水泥厂、小印染厂被取缔;拆迁工地、建筑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的扬尘治理措施,施工车辆“洗澡”后才能出工地,渣土清运车一律覆盖围挡后才能出场……截至7月31日,全市优良天气177天,较去年同期增加4天,创历史最好成绩。
天变蓝,水变清,环城水系绕省城。我市在重新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基础上,彻底消灭了保护区内的企业排污口,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了100%。开展“五月清流战役”等一系列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主要河流水质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桥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滹沱河污水处理厂、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污水处理厂同时开建,预计今年年底前,市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
大街小巷路畅通
——完善交通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在去年完成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中华大街北延(和平路至北二环)等17条道路和北二环跨中华大街桥、北二环跨红星街桥等6座桥梁及50条小街巷整治的基础上,今年5月1日,和平路高架桥工程竣工通车。
紧接着,7月1日,裕华路和槐安路同时实现全线通车。这不仅在我市城建史上创造了一个速度的奇迹,更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快速便捷的出行环境。同时,全长74.9公里的石环公路已于5月1日实现全环主线通车;红旗大街南延和体育大街北延道路部分竣工投用;二环路提升工程等10条道路将于9月底前全部竣工。
在大修改造主街主路的同时,今年4月20日,总数量达304条的市区街道整修工程全面开工。截至目前,已有270条街道开通整修,其中完工185条,一大批老百姓家门前的小街巷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些道路的相继通车,不仅仅使交通更加畅通,更对省会经济、人口分布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整座城市的承载能力。
随着道路改造的步伐,我市大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全面实施公交优先,在裕华路、槐安路等主干道增辟了公交专用道,建成了谈固和火车北站公交枢纽站,并启动了南位、东良厢、良村和宋村停车场建设。在去年购置大载体、环保天然气公交车350辆的基础上,今年将更新天然气车600辆,年内使公交分担率达到20%,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将达到14.2标台以上。
民居环境变了样
——城中村每户一套回迁房
8月6日上午,桥东区义堂新村首批570户村民满怀喜悦地领取了回迁新楼钥匙,2300余名村民告别了破旧的农家小院,乔迁新居。目前,该村20栋回迁楼中,已有17栋基本完工或交付使用。
“三年大变样”的本质是什么?从一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三年大变样”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拆拆建建,它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它改变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更是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城中村改造的配套政策措施,实行了上门服务、联合审批、集中会审及VIP全程代办制,逐项目与有关区政府和市直部门签订了责任状,按照四天一层的速度,全力加快回迁房建设速度。
自去年9月26日市政府举行城中村回迁楼集中开工仪式后,到今年7月底,全市共开工建设277栋回迁楼,其中已升高到地面以上256栋,主体封顶的116栋,已交付使用的涉及11个村5497户,共6400套。到2009年年底,22个有回迁任务的城中村将基本达到每户一套回迁房的目标。
在去年完成40个旧住宅区改善的基础上,今年,我市投资5000万元,启动了全部110个旧小区的改造。“这将是省会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工程量最多、改善项目最全、受益居民最多的一次旧小区改善项目。”石家庄市房管局副局长韩东波介绍,“十一”前,这些小区将全部改善完工,直接受益居民数万人。
处处都是好风景
——亮点工程凸显城市魅力
7月1日,作为我市20项献礼工程之一的人民广场拓展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并向市民开放。曾经的市委机关所在地,变身成绿树掩映、别具特色的园林美景。
城市的亮点工程将是城市魅力的具体体现。我市着力实施了“五大广场”改造提升,目前,除人民广场建成开放外,民心广场和城市公园、省文化中心广场也正在全面施工;百年广场正在实施拆迁,星辰广场完成规划设计,将于近期进点施工。
与此同时,我市还实施了旨在提升城市魅力的西山生态林、滹沱河防护林、西北环城林和石环公路林等林带建设;两环水景工程;特色大道建设;商贸中心工程;地标建筑工程;精美夜景工程;繁华街区工程;中央公园工程和魅力新区工程等,各项建设进展顺利。民心河二期工程已经开工,中山路繁华大道正在改造,城市规划展览馆和新燕都五星酒店按期竣工投用,中山路、裕华路正在进行夜景改造……
与此同时,针对城区内沿街建筑形象不佳的现象,我市对重点区域和街道展开清洁行动,已粉刷楼宇1829栋、完成“平改坡”898栋、完成清洗436栋、拆除防护网239个、退阳台1794处。
美化城市花作伴,我市按照“突出特色,打造花城”的要求,对主路主街、二环路和主要出入市口拆后腾清地块实施了绿化,并建成了滨湖公园、柏林公园和67块街旁游园绿地;市区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二期18.15公里的河道全线通水,太平河二期3.2公里的河道基本竣工。
永葆省城俏模样
——“万米网格”解决城管难题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管理如何跟上建设的步伐?我市首先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战略规划上做文章,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出了城市综合交通、绿地系统、供热、燃气、排水、环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搭建起城市管理的框架。
根据城市管理中的种种弊病,我市对城市管理的固有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分级负责、重心下移、责权一致、分步实施”的原则,将除了槐安路、裕华路、中山路、二环路和植物园、动物园、民心河、太平河以外的其他道路和园林绿化管护权限,以及570余名管理人员全部下放到各区,努力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格局。
同时,我市全面实施了“万米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也于今年5月20日正式启用。这套系统仅运行一个多月,便发现各类城管问题11.9万件,是去年同期的6倍,而处理结案数更达到7.6万件,同比增长了7倍,城管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理率得到显著提高。
链接:
TAG: 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