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王毅,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8740部队参谋长,大校警衔。他始终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模范实践我军宗旨,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先后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了“7·01”四川广元、“8·02”陕西宁强抗洪抢险和“5·20”利州山林大火扑救等急难险重任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当时他正带领部队在距震中240余公里的阿坝藏区执行维稳任务,得知汶川交通、通讯、电力等全部瘫痪,给上级科学决策部署带来很大难度的灾难险情后,他主动请缨,率领官兵紧急开赴汶川。当救援车队行至古尔沟遇道路严重堵塞时,他视时间为生命,果断决定放弃乘车开进计划,带领官兵组成先遣队徒步向灾区挺进。途中,他始终走在最前头,带领官兵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滂沱大雨、乱石横飞、余震险情不断等困难,翻山越岭、争分夺秒,经21个小时92公里连续强行军,于5月13日23时15分率先到达汶川县城,成为第一支进入汶川的救援部队。到达后立即投入救援行动,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了汶川灾情,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救灾部署,帮助受灾群众稳定情绪、坚定信心,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胡锦涛主席的高度褒奖。武警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王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王毅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05年被四川省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08年5月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抗震救灾斗争先进个人”。
西西玛
西西玛,男,藏族,1983年5月出生,2000年12月入伍,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8672部队八连班长。他从藏区农村入伍,带着求知成才的迫切愿望,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精读了《士兵理论学习读本》等书籍,记录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从一名不会说汉话、不识几个汉字的普通战士,成长为部队学习成才标兵和全军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先进典型,并在武警部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和全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级干部研讨班上作大会发言,受到军委首长亲切接见。他矢志精武,赤诚奉献,训练受过7次伤,磨破了31双解放鞋,穿坏3副沙袋背心,但始终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一次,高强度训练使他左脚前掌骨裂,但他缠上绷带、打上封闭坚持参加训练。尖子比武,他以16分30秒的成绩打破了该部队五公里越野记录,取得个人全能第一的好成绩。凭着这种坚忍精神和顽强毅力,他逐步成为该部“军事训练标兵”、“岗位练兵先进个人”。他认真履行班长职责,在部队大家庭中真诚架起密切内部关系和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西西玛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优秀带兵士官”,2007年被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赵东方
赵东方,男,汉族,1965年12出生,1983年10月入伍,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湖南省总队直属支队支队长,上校警衔。他着眼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纲抓建,科学管理,培养和锤炼出一支全面过硬的部队。2007年3月9日,在率领官兵处置永州珠山镇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他深入一线,科学指挥,活用战法,迅速有效地控制了事态。2007年11月27日,湖南省邵东县突发森林大火,他带领官兵长途奔袭250公里参与扑救。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气,经过8小时艰苦奋战,扑灭了大火。在2008年抗击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任务中,他带领1200名官兵克服重重困难,转战28个任务点,连续奋战29天,破冰扫雪160多公里,输送电力设备2万余吨,抢修电塔93座,疏散滞留旅客9000余人。特别是2月7日,支队受领抢修唐坡乙山高地第200号电塔任务后,他发着高烧身背70公斤的电缆线,在通过险关时不慎滑倒,致使胸、肩部多处受伤,但他仍坚持战斗。这次任务中,他们还遇到了突发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险情,他沉着指挥,带领100多人成功避险。赵东方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6次,2008年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抗冰救灾模范”称号。所在支队2007年被总队评为先进支队,被湖南省政府表彰为“抗冰救灾先进集体”。
赵永军
赵永军,男,汉族,1974年2月出生,1992年12月入伍,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五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少校警衔。入伍16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湖北抗洪抢险、北京反恐综合演练和国家反恐演习,以及我国驻外使馆安全警卫等任务。一次,他奉命负责一起涉外活动的贴身警卫任务,连续工作40多天,成功处置了各种复杂棘手问题,圆满完成了任务。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他作为我国第二批驻伊拉克使馆警卫小组副组长,担负我驻伊使馆安全警卫任务。在恐怖肆虐的环境中,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从容面对生与死、险与恶、苦与累的严峻考验,与警卫小组7名官兵完成随身警卫256次,其中只身随卫190次,在7次重大险情面前机智果敢,妥善处置,确保了驻伊使馆和外交人员的绝对安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去年以来,他针对部队担负北京奥运会核心区奥运村警戒封控和处突反恐任务的实际,带领所属分队精心研究战法,认真制定预案,苦练执勤技能,全面做好奥运安保各项准备。近年来,他在武警部队特战分队军事训练比武中打破两项攀登记录,先后8次代表支队参加军事比武,均取得优异成绩。赵永军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带兵骨干”,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魏丁未
魏丁未,男,汉族,1967年11月出生,1985年10月入伍,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8734部队部队长,上校警衔。魏丁未不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落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以模范行动带领感召官兵,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建设和任务完成。2008年1月下旬,因雨雪冰冻灾害,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量最高达80余万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踩踏事故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他奉命带领520名官兵赶赴火车站广场核心区执行维护秩序任务。他始终坚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他的头部被多次砸伤,皮鞋被踩烂三双,几个脚趾头被拥挤人群踩得指甲开裂,鲜血染红了袜子,但他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守在一线,组织指挥,就连休息也只是在广场边的遮雨棚里坐着打个盹,经过连续9天8夜的执勤,他带领官兵疏散旅客200余万人,成功处置警戒线险情50余次,抢救被困和受伤旅客70余人。他认真判断形势,注重科学统筹,总结的“信息先导、立体准备、全面布控、渐开闸口、缓慢放行、感情抚慰、警惕增援、果断封堵”疏导方法,被参加广州火车站执勤的民警、解放军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推广运用,为广州春运治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媒体广泛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魏丁未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张志伟
张志伟,男,汉族,1984年8月出生,2000年12月入伍,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武警陕西省总队渭南市支队一中队班长,二级士官。他忠于职守、爱警精武,积极为维护驻地社会稳定作贡献。2007年3月23日零时,他在随队抓捕一涉黑团伙行动中,团伙首犯冯某伺机逃窜,他在实施追捕中,一名疑犯举刀向他劈来,他顺势将其击倒,另一名疑犯手持匕首向他猛刺过来,他快速闪身并一拳将其打倒,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一个转身前扑将冯某按倒生擒,和战友们一起仅用3分钟就将5名首恶全部抓获。2007年5月2日,他随队协助警方突击抓捕一特大制贩毒团伙任务。到达指定位置后,按照抓捕方案,他率先爬上4米高墙,正要翻入院内时,被一毒贩发现,举枪向他射击。他迅速跳下高墙,冲上前去用枪托将其打昏,室内毒贩抄起砍刀疯狂扑来,他一脚将毒贩踢倒并将其控制,与战友们一起将6名毒贩抓获,缴获大量制毒原料。2007年9月6日,犯罪嫌疑人刘某身绑炸药将地方一名干部劫持7个小时,要求提供10万元现金和一辆汽车。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他奉命与另一名狙击手同时开枪击毙刘犯,成功救出人质。几年来,他先后参加抓捕、抢险救灾等90余次,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刘苏冰
刘苏冰,女,汉族,1958年8月出生,1979年7月入伍。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专业技术5级,大校警衔。她自觉把本职岗位作为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实践舞台,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带领部属攻破一个个眼科医疗技术难题。近10年来,她带领部属成功开展眼科手术10万余例,治愈患者7万多人。她勇于创新,率先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项目;率先在亚太地区开展CK治疗老花眼项目;率先在世界上为大猩猩成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率先在东南亚地区开展视潜能开发治疗弱视项目;成功进行了河南省第一例后巩膜填塞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在河南省首家成功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和后巩膜加固术。她医德高尚、淡泊名利,多次拒绝地方一些单位高薪聘请,两次捐出30万元奖金,免费救治困难群众上千人。从医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和纠纷。刘苏冰先后出版眼科医学著作3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河南省“巾帼成才奖”、“百名巾帼科技成才奖”、“三八红旗手”、“十大女杰”等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李在元
李在元,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1983年11月入伍,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四川省总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支队支队长,上校警衔。他忠诚使命,履职尽责。2008年3月,他奉命率领官兵参与处置一起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面对闹事分子的疯狂攻击,特别是在官兵受伤、头盔盾牌被砸坏、自己双腿双臂被砸伤、官兵情绪冲动的情况下,他顾全大局,严守政策,活用战法,营救出300余名被困人员,抓捕闹事骨干5人,成功平息了事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迅速作出部署,率领100名官兵在乱石横飞、泥石流不断的山路中驱车132公里,徒步强行军99公里,历经19个小时赶至汶川县城,立即投入搜救受灾群众的任务,挖出被埋群众25人,转移受灾群众250人,疏散游客900人;及时派员担负银行、油库等10处重要目标警戒;组织制作简易栅栏和铁丝网加固看守目标,确保71名在押犯的生命安全;还派出20名官兵分成2个先遣小分队探查赴茂、映秀镇的道路,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情况。近年来,他带领部队执行处突和一、二级警卫等重大任务68起,参加灭火、抗洪等抢险救灾任务53次。任现职以来,支队连续4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支队”,支队党委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党委”。李在元荣立三等功5次,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张毓育
张毓育,女,汉族,1972年4月出生,1995年8月入伍,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八支队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中校警衔。1995年她从兰州大学毕业,毅然投身警营,转战戈壁大漠架桥铺路,为交通部队建设无私奉献。2002年2月,部队奉命移防藏北高原担负新藏公路养护保通勤务。她把刚满一岁的孩子送回老家,主动要求奔赴阿里高原。6年来,她多次谢绝组织调动,挑战极限、忘我工作,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解决官兵思想、心理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精心编写了3万字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材料,发表反映高原官兵风采的稿件152篇,并在其主编的内部刊物《高原风采》设“知心姐姐”栏目,为官兵释疑解惑,不断教育引导官兵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建功高原的斗志。她情系官兵,70多次下基层,行程10万余公里,足迹遍布野外28个流动施工点,积极建议支队投资280万元,为12个基层单位解决了吃水、看病、看电视难等问题。她坚持为兵服务,为11名大龄官兵牵线搭桥,促成喜结良缘;帮助127名患高原疾病的官兵及时得到医治。她先后拿出7000多元钱帮助家庭困难的战士,向希望工程捐款1万余元,资助2名藏族孤儿。张毓育荣立三等功3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周志东
周志东,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1998年7月入伍,博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武警水电第三总队副总工程师,上校警衔。入伍以来,他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高原水电事业。1998年他担任西藏沃卡电站倒虹吸工程工程师,有效解决了边坡岩体稳定性难题,为国家节约投资997.26万元。2003年7月,他被任命为水电部队青藏铁路第19标段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在海拔4950米的施工现场,创造性地提出增加冷储、减少热蓄的片石通风施工方案,使部队3个月完成了全年70%的施工任务,合格率达100%,被青藏铁路总指挥部作为重大技术革新成果推广。他还参加了西藏仲巴、青藏铁路等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水电施工方面取得11项科技成果。汶川地震发生时,他正在距震中30余公里处的两河口项目部蹲点,迅速组织官兵投入抗震救灾,携带18台机械,处理塌方6800立方米,疏通道路56公里,转移受灾群众132人。当得知德阳绵远河形成4级堰塞湖,险情直逼河道下游10万受灾群众和抢险官兵生命安全的情况后,他主动请缨,冒着余震和滚石的危险,徒步48小时采集地质样本105例,连夜制定出排险方案,保证了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周志东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被表彰为“武警部队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获“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
TAG: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