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综述(记者唐玮婕张艳)洋山深水港今年上半年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截至6月17日的最新统计,自2005年11月30日试靠第一艘集装箱船“彩虹石”轮开始,洋山深水港区已累计引航船舶突破10000艘次,同时该港区上半年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389万标准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其中水水中转比重超过了50%,并继续保持着船时量、桥吊单机效率和单航次靠泊作业量三项世界纪录!
无论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出色的基础硬件设施、还是有目共睹的港口能力,对于早已跻身世界前三大港口的上海来说,距离“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似乎并不遥远了。然而,正如相关专家所言,世界大港不等于国际航运中心。面对与国际发达航运中心在规模结构、服务功能、发展水平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的现实,上海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之旅,正在迈向新的转型阶段。
修炼内功,优化集疏运体系
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的首要课题是什么?答案就是“修炼内功”——进一步优化集疏运体系,充分利用长江水道,积极推进“江海直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不断提高运输效率。
据介绍,并不是每个港口都能够在水水中转业务方面做足文章。简单来说,要做大水水中转业务的港口至少要具备六个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基础设施、密集的干支航线、一流的运营管理、有效的政府支持和良好的客户关系。事实上,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处于江海交汇枢纽的港口来说,其下的吴淞港区、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等各有功能侧重,水水中转业务相比其它集疏运方式优势巨大。
此外,对于航运中心来说,配套的物流网络将对运输效率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位于长江口的罗泾港区二期工程通过了交通部组织的国家验收,今后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散杂货码头群将取代黄浦江上65座小码头的运输功能。该工程年设计能力达4380万吨,“肚量”超过65座小码头吞吐能力之和。据上港集团副总裁包起帆介绍,罗泾二期港区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公共码头和大型钢铁企业之间的工业物流新配送理念,实现物流链与生产链的无缝衔接。
谋求突破,发展航运服务
统计显示,目前全球贸易中90%的货物交由船舶运输。航运业的勃兴,带动了港口物流业的繁荣,也催生了大量的配套服务业。与国际发达航运中心相比,上海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航运增值服务上,而这正是上海港功能建设的着力点,也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突破口。“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就是要围绕航运服务多做文章,才能提升整个航运业的质量与水平”,上海港务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与国内其他沿海港口城市相比,上海发展航运服务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为航运金融服务打下了完好的基础。目前,上海的金融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证券、货币、外汇、期货、黄金、产权交易、再保险市场等要素汇集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这为航运金融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上海的造船修船业十分发达,若金融、信息、中介等配套服务跟得上,自然会吸引大量船舶集聚落户。
资料显示,目前每年全球船舶贷款的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的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的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的规模约250亿美元。在这些领域中,目前上海涉足甚少,相关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因此,上海港若要发展航运增值服务,上升的潜力巨大。
跳出上海,联动黄金水道
从国际上看,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形成,不仅需要庞大的经济腹地,更要一个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的港口群作支撑。目前,经过几年的建设,以上海港为中心,以长江下游江苏段的港口和浙江宁波港为两翼的上海组合港,已初具雏形。推进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港口整体功能发挥和物流网络一体化,发挥黄金水道的集群优势,是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一环。
据初步统计,上海港外贸集装箱货源的90%及内贸集装箱货源的60%分布在长江流域,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保持并提高长江流域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是上海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实施长江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大力发展长江水水中转业务能够有效增强上海港对长江流域货源的集聚与辐射能力,是实施长江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令人欣喜的是,上海港与黄金水道之间联动正在逐渐升温。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在洋山港周边“安营扎寨”。截至日前,洋山保税港区已有超过50家中外知名物流、加工、商贸服务型企业注册落户。这些巨头的入驻将航运物流供应链移植到洋山,在提升保税港现代服务业能级的同时,也使洋山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能力日益突出。
目前,上港集团作为上海港主要的码头运营商,已经通过资产纽带在长江沿线的武汉、南京、九江、长沙、江阴、芜湖、重庆等港口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随着区域合作的深入,港口间功能互补定位的形成,重庆、武汉将成为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转枢纽,南京将成为长江下游的区域性中转枢纽,最终这三个区域性集散网络将与上海港的国际集装箱干线网络实现高密度、高效率的中转物流对接。
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表示,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现有的模式只能作为参考。上海,应该主动跳出上海的一地视野,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大前提下,确定若干个航运中心功能建设的项目,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航运服务业的起步与发展。在这方面,上海港将会大有作为。
TAG: 东方网-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