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侧,全县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826.8米,最低海拔2850米,相对高差近三千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农作物不宜成熟,畜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青藏铁路和国道315横穿境内南部,铁路在境内全长95公里,国道315在境内全长7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县下辖3镇7乡,62个牧委会,总人口为30000人,其中牧业人口占79%,藏族人口占85%。天峻,地域辽阔,草原广袤,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高亢的地势,巍峨的群峰;牧草连天涯、浓绿胜似酒,众鸟喧蓝天,肥鱼跳碧波;绿茵的草地,清新的空气,社会稳定,造就了协调的环境,是一块理想的旅游和投资的场所。
紧扣和谐抓党建
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天峻和海西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天峻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尽快实现工业反哺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牧区县前列”的要求,立足实际,紧扣和谐抓党建,立足实际求创新,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基层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树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理念,完善党建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大党建”“一盘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理念,按照城乡党建工作一体规划、城乡党建资源一体配置、城乡党建事务一体管理、城乡党建服务一体开展、城乡党建一体考评的要求,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下来认识、来谋划、来把握、来部署,以党的建设统领全局工作,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种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抓统筹、统筹抓的工作机制。县、乡(镇)、社成立党组织书记牵头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量化细化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的党建领导责任,划分党建工作责任区,做到党建工作责任到人。实行常委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党建领导小组专题议事和区域党建协调联席会议制度。
强本巩基,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优化”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活化”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硬化”基层党组织硬件设施,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基础。创新活动阵地、工作载体和先进性建设载体,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把党建示范群体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点”和“着力点”,突出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以点促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既在原籍接受在线管理,又在流入地接受管理的“二次”管理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保证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党员队伍逐年壮大,党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
县城建设欣欣向荣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天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使昔日荒凉无比的小县城变成了如今较具规模的新型草原第一城。从2001年开始,天峻县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切入点来抓,以“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重建一个新县城”为目标,整合力量,加大投入,让以前破旧、落后的新源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新源镇,布局紧凑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藏族风情突出,辐射拉动能力增强,已成为国道315线、青藏铁路边一座崭新的草原城市。并且,随着天峻木里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新源镇商贸繁荣,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已逐渐成为海西东部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与集散中心。
截至2007年年底,天峻县城镇投入改造资金达2.141亿元,其中,社会融资1.616亿元,占总投资的75.48%。从2001年起,天峻对县城路网进行了彻底改造,实施了315线县城段改造工程,完成道路建设投资1317万元,修建城区道路10790米,形成两纵三横的方格棋盘式路网结构,彻底解决了道路对城镇发展的制约作用。2002年,天峻从乌兰引进了35千伏输变电线路,结束了天峻无电的历史。实施了总投资1052万元的农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县城电网主干线路改造工程。现正在建设湟源至德令哈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和天峻110变电所项目。2005年,组织实施了总投资300万元的新源管道建设项目,总投资160万元、长4.7公里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使县城供水率达到100%。针对商铺分布较为散乱,天峻县融资5300万元,建成400套二层临街商铺用房,建筑面积达4.66万平方米,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高,市政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
2008年,天峻县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为解决县城供热、供水、排污困难,投资3268万元,建设县城集中供热工程;投资2372.68万元,建设新源镇网络给水改建工程;投资430万元,建设天峻县排水管网一期工程。以“休闲活动中心”建设为契机,计划投资1800万元,在中心区建设体育活动中心8000㎡;投资1000万元,在中心区开工建设兴青宾馆5581.7㎡;投资4000万元,开工建设珠穆朗玛宾馆15000㎡等一批集娱乐、商业、服务性项目。为解决干部职工住房困难,投资1047.84万元,开工建设干部周转房6495.82㎡,投资1200万元,建设新源小区经济适用房200套。建成了文化广场、中心广场、集贸市场等一批惠民工程,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天峻县城镇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新牧区建设如火如荼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是党中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过去新牧区建设的五年,是天峻县牧业和牧区经济发展最好的五年,是牧民得到实惠最多、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是全县“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中,牲畜出栏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商品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提高了17.1%。牧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486元提高到3797元,增长了52.7%,牧业增加值由1.12亿元增加到1.53亿元,增加了36.6个百分点。
五年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是牧民增收的关键原因。在这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4.34亿元,投资1996万元的水利工程,解决了5823人和34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建成950余公里的牧区公路,黑色化达到65%。在牧业设施方面,投入了5893.48万元,建成畜用暖棚1379幢、储草棚40幢、围栏草场59.77万亩。全面免除了牧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牧民的负担。大力实施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促进了劳务输出,拓宽了牧民增收渠道。积极调整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新源镇羔羊育肥基地、舟群乡牦犊牛育肥等育肥基地,完成了“天峻山”牌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受理工作,在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荣获“名牌农产品”称号。合作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牧户+协会+公司”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经过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重点扶贫和党员联系户等帮扶活动,贫困牧户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698.5元,增加到2007年的1063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稳步推进。自2004年以来,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9个村,投入资金886万元,共有712户,4413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定点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各帮扶单位积极开展实用技校培训和技术服务,为贫困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同时,突出牧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经过项目支持、技术指导与培训,培育养殖大户86户、牧民经纪人49人,带动牧户1000余户。抓好新牧区示范村建设,今年投资344万元,在新源镇梅陇村建设新牧区示范户50户。2007年,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00万元,用于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今年,县财政收入资金330万元,协调信用联社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从去年开始启动的牧民新村项目,一期工程已建56套,今年县城牧民新村二期工程建设住宅50套,对按照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定居的牧户每户补助3000元。启动乡镇贫困牧民救助房工程,加强廉租房建设力度,今年将新建廉租房56套,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于天峻县新牧区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天峻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峻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贷款 一批 5元 6元 会议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