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8月上旬,填补青藏高原特色渔业养殖空白,由全国500强企业——浙江盾安集团投资的龙羊峡冷水鱼养殖项目落户海南,同时今年初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实现了州乃至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招商的重大突破。
8月中旬,全州召开为期8天的农牧业结构调整观摩会,全州各级农牧系统的负责同志分赴全州69个点,参观各地发展特色农牧业中取得的先进做法,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特色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的思路。8月21日,贵德县打造高原养生休闲度假胜地工作正式启动。8月份,在全州房地产开发和城镇住房保障工作会议召开两个月后总投资1072万元的全州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启动。之所以取得这些成果,毫无疑问是全州上下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的根本举措,毫不松劲、一以贯之地予以坚持的结果。正是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更新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正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所产生的巨大动力,才使我州社会生产力得到持续发展、群众幸福感得到普遍增强、社会和谐度得到明显提高,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带来了思维的更新和活跃,鼓舞和激励海南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用新的视角和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领导方法,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探寻事物的本质,接近事物的真相,从而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发育、人口素质、人文习俗和文化积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南州农牧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贫困人口集中;农业生产处于突破传统的重要时期;工业化进程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在不断解放思想过程中,海南州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实施“资源富州”战略上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解放思想的重点,切实把资源节约型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牵引性工程来抓,有效破解现有资源开发加工方式粗放单一与经济集约循环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的日趋突出的矛盾,全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在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上坚持把建设生态畜牧业作为解放思想的重点,切实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生态建设的牵引性工程来抓,有效破解现有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的日趋突出的矛盾,全力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在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上坚持把提高教育医疗质量作为解放思想的重点,切实把促进城乡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牵引性工程来抓,有效破解现有教育卫生发展水平与满足群众高质量教育卫生需求之间存在的日趋突出的矛盾,全力提高社会公平程度;在实施“富民强州”战略上坚持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的重点,切实把实施牧区村落化建设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牵引性工程来抓,有效破解牧区现有住房条件与加快新牧区建设需求之间日趋突出的矛盾,全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努力闯出一条欠发达民族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
解放思想,是摆在海南人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只有在解放思想中找准观念上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扫除影响海南发展的思想障碍,才能实现实力的大提升、发展的大跨越。如何围绕省委提出的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海南州的发展,关键在于涉及人口最多、生产比重最大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上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已经认识到了高原冷凉性气候条件下农畜产品的品质优势,单纯从牛羊来说,过去会向外人夸耀,"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矿泉水",但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我们冷凉性气候的特点所决定的,高原气候决定其汗腺不发达,高寒低矮草质水分低、营养高,这个条件就决定了其肉质鲜美、没有膻味。
但为什么过去当地的优势农畜产品没有产生市场效益,没有为农牧民带来更多的受益,关键在于当地的公路交通和信息通讯水平落后的制约。海南州以“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发挥群众的能动性,在完善主干道公路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从州府所在地通达全州各地的“三小时公路圈”,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公路通达不断向纵深发展,促进了全州“三线二区一中心”经济格局的快速形成。
倒淌河镇、河西镇、河卡镇、过马营镇、尕巴松多镇为代表的草原新城初具规模,31个乡镇所在地初具集镇规模。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了农畜产品流通,加之覆盖草原深处的通讯网络信息建设,省城西宁、沿海城市客商的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农牧民的畜产品通过分散在公路沿线城镇的经纪人,利用公路、铁路、航空在短时间内运送到目的地。
围绕冷凉性气候决定的高原生物经济在解放思想中已经成为海南农牧民转变粗放型经营,实施特色种养、规模发展、差异化经营的理念,依托各地资源优势,管好利用好州县财政每年筹措3494万元的农牧业发展基金,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特色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逐步形成农畜产品特色优势产业带,建立藏系羊和牦牛、奶牛、杂交油菜、蚕豆、蔬菜、特色果品、饲草料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特色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在8月中旬召开的海南州特色农牧业发展观摩会上,记者看到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兴海、同德以专业化方式培育羔羊经济大户,做到当年出售,提高了畜牧业经济效益;同时加大了农作物良种基地建设,良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贵南县依托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产业,实现了种草、收割、粗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过加工包装的草料不但供应本县牧户,还销往东部农业区。共和、贵德以服务城镇为主导,紧紧围绕草料子、肉架子、奶瓶子、菜篮子等“四子”工程,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村,“一村一品”,做到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如果只是单纯地出售特色农畜产品,不参与产业链精深加工链条,农牧民和当地经济的收益并不会有显著提高,这一工作就需要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引进。海南州用工业化理念寻求农牧业潜力的提升。扶持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跨区域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促进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上半年海南州相继签署了一批涉及高原绿色产品开发、生态畜牧业、生态建设、旅游业的项目,并首次在这些项目中引入外资,涉及生态经济的项目资金占到上半年签署项目资金总额的一半以上,从而迈出了打造“高原海南、有机家园”这一目标的实质性步伐。目前围绕七大产业,建立了以可可西里、雪峰乳业和晟通农牧业产业化公司等龙头企业为重点,采取财政补贴、发放贷款、技术改造等多种扶持方式,发展“公司+农牧户”的生产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参与优良藏系羊和牦牛繁育基地建设、草产业培育、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培育种养大户,建立集中连片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牧业。
海南州在解放思想、破解难题,谋求特色农牧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以保护草原生态安全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共识。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思路成为海南实现省委要求的科学发展、生态保护、改善民生三大任务的重要切入点。
纳入我省打造旅游名胜战略规划区域之一的贵德,围绕清清黄河、水乡湿地等资源优势,凭借黄河文化旅游节、青海国际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等文化体育平台树立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旅游形象品牌。贵德正计划在挖掘民族民俗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围绕“黄河、生态、温泉、丹霞、人文”等特色资源,倾心打造“天下黄河贵德清,高原温泉养生地”和“贵德黄河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品牌,实现打造青藏高原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黄河水上明珠旅游开发带的目标。
同时以贵德为主的黄河两岸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大作水电工业文章。拉西瓦电站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规划的第二个梯级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建成后的拉西瓦电站将是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发电量最多、单位千瓦成本最低的水电站,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以及青海省的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骨干电源以及实现西北水火电打捆送往华北电网的战略性工程。
目前全州“三线二区一中心”经济格局的快速形成。以水电工业为主的黄河流域工业经济区和同德、兴海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相继开建,以恰卜恰地区作为全州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以及贵德“三河”地区城镇建设、旅游发展经济圈初具规模,经151至恰卜恰至贵德县"一点三线"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 (作者:东治)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会议 基金 贷款 标志 寻求
TAG: 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