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智慧的华坪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工业兴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的路子,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大飞跃——
华盛化工有限公司厂区
炽热的阳光已偏西,我们一踏进滇川边城华坪县城,就遭遇了交通拥堵。等待通行的间隙,放眼滚滚车流,竟然看到不少宝马、奔驰、林肯、保时捷等国际知名品牌的轿车穿行其中。一个小县城何以有如此之多的车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直奔交警部门去一探究竟。
仅有16万人口的华坪县,机动车保有量2.1万辆,换言之,不足8个人就有一辆车。有人戏称,全县的机动车可一次将全部人口运输出去。华坪不仅用众多的汽车向人们展示着其县域经济的繁荣,更透过城市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匆匆而过神情坚定行人的精神面貌,表明着这是一座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振翅腾飞的城市。
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生产力
改革开放给富集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的华坪县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工业强省”的决策,丽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要把华坪建成“丽江的工业经济中心”。这一切,为华坪发展新型特色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如何抢抓机遇,使沉睡于“宝藏”之上的华坪腾起,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开始了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并形成共识:华坪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工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立足全县资源和区位优势,找准突破口,才能充分发挥工业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作用,使之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推进产业结构演进的有效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根本途径。华坪完全有条件打造成除旅游外支撑丽江市发展的新兴增长极。于是,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把工业化上升到“富民强县第一推动力”的高度,实施“工业兴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战略。利用“矿产、水能、光热”三大优势资源,逐步培育起电力、煤炭、石灰石开采加工、化工、建材为重点的工业群体,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确立了工业经济在华坪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实践证明,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没有超常的胆识和勇气,就没有华坪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华坪今天经济社会的大飞跃,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面貌,实现县域经济历史性的跨越。
为实现工业梦,华坪人历经艰辛。华坪位于川滇交界的“三江”成矿地带,拥有各种有色金属和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煤已探明可利用储量9200多万吨,远景储量达3亿吨。石灰石是继煤之后的又一大矿产,地质储量在4亿吨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华坪利用位于攀(枝花)西(昌)工业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交通相对便利,县城距丽江旅游开发区220公里,距攀枝花冶金工业城市70公里,距成昆铁路格里坪站40公里,108国道线、丽攀线等公路干道横穿华坪县境。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华坪工业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发展以煤、石灰石开采,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初加工产品远销四川,成为攀钢冶炼不可缺少的原料,这一时期华坪工业呈粗放发展阶段。
党的十五大后,华坪工业走上集约发展阶段。县委、县政府将固定资产投资真正转向工业,加快了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除煤炭行业外,化工、建材、石灰、水电等行业都得到一定发展。由于工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全县水电产业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空前发展。水能是华坪的又一大资源,西高东低的地势,落差较大的新庄河、乌木河两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能量,流经华坪的金沙江气势磅礴,更是潜能巨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2.9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12.5万千瓦。短短几年间,全县电站发展到32座,总装机容量达9.3万千瓦,发电量达2.87亿千瓦,形成了以荣将11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35千伏输电线路为骨架的供电网络,并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电网并网运行,2007年,全县水电产业实现产值1.5亿余元。
2003年以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华坪真正迎来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煤炭行业通过行业整合,取缔了不规范的小煤窑,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高度重视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对污染大、资源浪费严重的土焦、改良焦等生产线进行了取缔,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通过体制改革,使企业增添了发展活力,加快了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拓宽了市场,强化了内部管理,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工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华坪县努力实现着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改善了发展环境,如今,华坪工业经济如虎添翼。
华坪人正逐步实现着追逐了多年的工业化梦想,工业增长速度实现惊人一跃,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只有579万元;1988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46亿元,按可比价比1978年增52.6倍;实现工业增加值6.6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2.1%;工业缴纳税金2.32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2.3%;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有26户,占全丽江市的一半以上。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及丽江市平均水平,工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华坪被确定为云南省40个工业强县之一。
优势产业转变为强势产业
新型工业化依托资源但不能仅仅依赖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资源,再转化成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产业,并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支撑地区经济、注重环保节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加强基地和园区建设,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走大项目、大基地、大集群的发展路子。这一直是华坪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不懈努力的方向。“求发展,但决不饥不择食,决不接受落后生产力的转移,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求理性的、科学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华坪实际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这掷地有声的宣言,伴着铿锵的脚步,华坪工业化进程大步向前。
“煤炭兴,华坪兴;煤炭衰,华坪衰。”这句在华坪妇孺皆耳熟能详的话,在县煤炭管理局局长听来,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华坪煤炭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后,如何把优势产业转变为强势产业,安全生产成为了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一直是煤矿的“老大难”问题,华坪县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同时,通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整顿关闭,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监测系统和设施,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全社会参与等措施,使全县煤炭生产能够在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连续运转。
华坪县属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目前,原煤产量居全省第3位,全县5乡3镇均有煤炭,成为滇西地区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四川省攀西地区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华坪煤炭产业在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先发展,后规范”的过程,为使这一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打造成强势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开展了煤炭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资源重组整合和整顿关闭工作,全县煤矿开采混乱无序的状况得到根本转变,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全县煤矿数量从2000年的198个矿,396对井,减少到目前保留下来的合法矿井93个,110对井。华坪煤炭生产一直保持着产量增;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井口数量降;连续4年杜绝3人以上较大事故、瓦斯事故发生的“一增四降两杜绝”的良好发展态势。
华坪县形成了一系列管理机制,织就一张横纵到边到底的责任网络,实施由县政府与县煤管(煤监)局、国土资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各乡镇签订煤矿安全监管责任状;县煤管(煤监)局又再与各个煤矿签订责任状;乡镇政府与辖区内煤矿和产煤村委会及村组签订责任状的层层责任制。在监管中,各乡镇和县煤管(煤监)局实行挂钩负责、包井到人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工作量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依靠这套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全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和盲区。
一位挖了几十年煤的老矿工曾说:“过去,只要坑道不塌,见煤就挖,挖出煤来就是老大,命不算什么。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我活到这把年纪才知道,我们矿工的生命比煤值钱。安全生产不仅要多出煤,更要保护煤矿和矿工的生命安全。”这是经县煤管局安全培训中心培训后,老矿工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安全培训中心是丽江市唯一的一个三级培训中心,常年不间歇地肩负着全丽江市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和新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各煤矿企业也自己组织各种方式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严格坚持从业人员培训上岗制度。仅去年,煤管局安培中心就培训7201人。为营造全员参与安全教育的社会氛围,华坪煤矿行业充分发挥井口接待站和女工家属协管会作用,协管会是群众安全工作的第二道防线。全县各基层煤矿工会成立后,相继成立了井口接待站,协管会制定了由家属送亲人到井口的制度,做好“提醒亲人注意安全、不带危禁物品入井、不违章指挥或作业”的三提醒,和“保证亲人不背家庭矛盾和邻里包袱上班、料理好家务、让亲人吃好、休息好”的四保证;中午送饭到井口捧上一杯热茶,温暖亲人的心,让亲人高高兴兴下井,安安全全回家。此温情举措,大大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多年来,华坪县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开展活动采取激励措施等来转变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在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中,保持高压态势,营造紧张氛围,创新方式,周密制定督查检查方案,做到月月有安检行动,周周有安全活动,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还成立了滇西唯一一支军事化、专业化管理的矿山救护队,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同时,提高采煤科技含量,全县煤矿推广使用壁式采煤法等新工艺和金属磨擦支架等设施,并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安全设施,在每个矿安装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治理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实现煤矿矿井系统升级、规模提升和水平升级,全面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007年,全县生产原煤44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5.4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0%以上,占综合地方财政的70%以上。
工业效益与环境保护共赢
华坪既是一个地下资源的富集区,又是一个生态的脆弱区,发展能源产业伴随而来的就是环境压力,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考验着华坪县领导者的智慧。
华坪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各企业充分认识到,只有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当中,保护好环境才能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路子,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实现资源开发总量与环境容量基本平衡为前提,加快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洁净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破产关闭资不低债、扭亏无望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产业建设上,从项目、资金、设备引进时就高起点地综合考量效益与环境因素,积极采用节能、降耗、减排的新技术、新装备,实现清洁、高效、安全生产。做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呼应,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并举,总量扩张与节能降耗并重,努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控制环境负荷的有机统一。
经过重新审视和改造传统产业,华坪县正努力朝着循环经济和“效益”、“环境”的双重优化目标迈进,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实施,省内外一批优秀企业落户华坪,云南丽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更是成为新的亮点。该公司投资3.5亿元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去年12月投产,可年产著名品牌“石林牌”水泥100万吨。该企业在引进设计时就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因素,生产工艺先进,每年可使用当地的废石灰渣、废石灰石粉、煤灰等废料50万吨,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每生产1吨熟料耗标煤125公斤、1吨水呢耗电105千瓦时,均低于国家有关限额标准;目前,已投入3700多万元进行粉尘、噪音等治理;今年内公司将投资3600万元建设余热发电项目,以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
华坪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云南华盛公司是一个总资产2.4亿元,具有年产合成氨10万吨、尿素15万吨、热电2.4万瓦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2.5亿元的化工企业。从2005年开始,公司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和内部管理工作,3年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实现了水、气(烟尘)的达标排放。为更加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利用专利技术将本地粉煤加工成煤棒替代块煤、焦炭;对生产所用电机进行节能改造,效果最好的一台电机节电率达43%,整个电机节能工程年可节约标煤3000吨;将造气渣和煤矸石按一定比例与原煤混合后掺烧,每年可把公司产生的6万吨造气废渣进行再利用,还可消耗约3万吨左右的煤矸石,既节约了资源,又有效利用了废弃物,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年可减少约5万吨的烟煤消耗,直接增效1000万元;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中的可燃烧物通过“三气”锅炉全部回收燃烧产生蒸汽,用蒸汽发电,年产蒸汽18万吨,如果用锅炉来生产18万吨蒸汽需要3万吨烟煤,同时,每年还可以回收氨3000多吨,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创利近1000万元。通过废气、废渣的综合回收利用,形成了企业内部良性循环发展的生产格局。
华坪杨源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华坪县洗煤厂,2004年破产后经法院拍卖后建起一个新的煤焦公司。据老板杨宗礼介绍,刚购入这个洗煤厂时,废弃的煤矸石堆积如山,厂区遍地流淌着洗煤的黑水,泥煤池满后就到处都是一摊摊的泥煤,下雨天这些黑水、泥煤顺水流入大小河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006年底,公司投入5000万元进行改造建设,首先进行了水循环改造,现已达到洗煤用水零排放;接着投入设备对原煤进行循环洗选,形成精煤—混煤—电煤,精煤—煤焦,泥煤—复选浓缩—电煤,矸石—掺土—砖等系列产品,做到每一吨原煤进厂后,全部资源利用完,没有固体废弃物排放。目前,不仅原来遗留的矸石、泥煤全部利用完,而且每个月产生的上万吨的废弃物回收为上万吨的产品,可产生400余万元的毛产值。
惟有妥善解决低度资源消耗、适度消费,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大发展,才有机会谈县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坚持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谐发展这一重点,不断引进采用资源回收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才能取得效益与环境保护共赢的良好局面。这是华坪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数字看变化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85年为5679万元,2007年为17.7亿元,年均递增10%。
●全县农业总产值:1978年为2191万元,1988年为3387万元,2007年为5.3亿元,年均递增4.2%。
●全县工业总产值:1978年为579万元,1988年为3508万元,2007年为20.5亿元,年均递增14.7%。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978年为99万元,1988年为681万元,2007年为1.6亿元,增长161.6倍,年均递增19.2%。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77元,1988年为335元,2007年为2326元,增长29.2倍,年均递增12.5%。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78年为139万元,2007年为8.8亿元,增长635.3倍,年均递增24.9%。
●2007年,全县建立5个千亩芒果示范基地,22个百亩科技示范园,20个市级双百示范户,共种植芒果7.8万亩,产值达3570万元。
●2007年,全县生产原煤447.3万吨,是1978年19.54万吨的22.9倍。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2002年的1.9亿多元,增加到2007年的8.8亿元,年均递增15.6%;上缴税金从7875万元,增加到2.5亿元,年均递增13.6%。
●全县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22.1%上升到29.8%。
●2007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8%。
亮点展示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1995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
●1997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1998年,被国家煤炭部列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1999年,成为省政府首先批准的4个省级个私实验区之一。
●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1999-2000年度),获国家科技部表彰。
●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十五”期间建设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2004年12月通过验收。
●200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获国家科技部表彰。
●通过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获国家科技部表彰。
●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
●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天保工程示范县。
●2005年,被省政府列为云南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
●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工业强县。
●2006年,华坪经济开发区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2007年,石龙坝工业园区被列为全国10个重点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
记者 杨旻昊 乐志伟李秀春 杨猛(云南日报)
TAG: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