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是本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参加单位。本报今天刊发的这篇调查报告,记录了他们在灾区重建的艰苦环境中,围绕“努力使上海对口支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目标,着力推进“科学援建、优质援建、务实援建”,始终将学习实践活动贯穿在援建工作之中,推动学习实践和援建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他们体现的是上海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涌动出的是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各条战线的工作当能从中获得一份激励与启示。
薄春三月,记者徜徉岷江之畔,踏访千年古堰。震后都江堰的创伤正逐渐平复,一派生机盎然。时近清明,不禁令人想起“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的景象。
走进都江堰,走进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援建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风貌。
肩扛特殊使命,融入特殊环境,援建工作者经受的人生历练、党性锤炼、意志磨练和能力锻炼,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这一切都是为了———援建指挥部的“党员干部受教育”
3月下旬的一天,上海援建指挥部领导带领工程组的几位同志,翻山越岭,前往蒲虹公路4工区协调解决建设难题。
上海援建的蒲虹公路是虹口乡通往市区的唯一公路,全长23.817公里,被誉为“生命之路”。工程位于山岭重丘区,受地震影响大,沿线地质灾害点多,险峻连绵,是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来到现场:工地上用木条搭成的简陋棚子里,住着来自上海的建设者。他们盖的是军用大衣,吃的是一把花生拌干辣椒,灶台是石头搭的,喝的水是临时挖坑积下的雨水……
这不就是全体援建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生动教育素材么?援建干部赶紧拍下这些镜头。上海援建都江堰市在川单位党组织有临时党委1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49个,共有党员400余名。大家就是这样自我加压、比学赶帮,奋勇向前。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薛潮说:“援建工作本身,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践行。援建的每一项成果,是对学实活动的检验,我们把学实活动与援建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这是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好的对接和呼应。”
去年第四季度,援建指挥部作为上海首批单位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援建人员比往常更忙了:白天个个下基层调研察访,晚上伏案疾书到深夜一两点。他们在干什么呢?
(上接第1版)原来,指挥部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普遍要求之外加了个“自选动作”:为了让所有援建干部了解都江堰的市情、民情和社情,决定让每个人结合工作写一份调研报告。
这份调研报告可不能只讲大道理。于是,都江堰的山道田间、街道里弄,更多了上海援建干部们的身影。了解、思考、归纳、提炼……不多久,34份很有见地的调研报告陆续递了上来,长的达数万字,最短的也有数千字。撰写这份调研报告,让每个援建干部都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对于都江堰的社情民意掌握得更加真切,对于科学重建的认识和思考进一步加深,使上海对口支援走在全国前列的信心更加坚定……
都江堰市委副秘书长、市对口办常务副主任张锡恒向记者慨叹:在灾区的特殊环境中,面临的是特殊考验,它需要一支特殊队伍来完成。通过9个多月来的直接接触,都江堰市群众分明感受到,上海援建指挥部真像是一所两年制的“特殊党校”,34位上海援建干部真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在援建者身边采访,不时听到围绕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和产业发展的热烈讨论。这一切都是为了———震后古堰“科学发展上水平”
上海援建工作明确,要帮助都江堰市尽快基本形成“5个体系”:教育支撑骨干体系、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城乡用水治污框架体系、城镇安居房和廉租房基础体系、支农惠民框架体系,让都江堰广大群众直接得益、长期受益。具体原则做法,就是要突出“民生、公益、基础、功能”,进一步深化细化援建项目,促进都江堰市可持续发展。
去年第四季度,学实活动在指挥部展开后,“可持续发展”一词更让援建干部们日思夜想。
旅游业是都江堰可持续发展的亮点。要将之做大做强,老城区要腾出来,不能再安置居民了。何不集中另择地块建一片永久性安置房,实现一举多赢?上海援建干部们与都江堰市有关方面同志一道,多次奔波选址。
在二环路、蒲阳路干道旁,大家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各抒己见后,共识得以形成:一个1平方公里左右、用于永久性安置灾区群众,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关系和谐的小区规划蓝图迅速在大家脑海中浮现。几个月后,这个被取名为“壹街区”的小区定下了打第一桩的时间节点。
今年3月4日,顾国维、黄国桢、徐福军……来自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市水利设计院的10多位专家,再次赶到都江堰,齐聚指挥部。
会议桌上,摆着一本本“上海援建项目———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论证书。
“这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覆盖都江堰市11个乡镇,涉及八成农业人口。”“这个项目原来没有,通过学实活动,我们咬定‘可持续发展’的信念一天比一天强,经过反复磨合,最后形成共识,终于在第三批项目确定下来。”“造福百姓的高效农业项目,应该多多益善啊……”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谈开了。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这样评价:“上海援建指挥部深入调研、全面把握都江堰的市情、灾情和民情,始终坚持‘四个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政府援建、社会援助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科学援建,是上海援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前提。”
记者在援建工地常碰到“现场麻雀会”:为了一个建设细节,援建者不惜拉下脸皮也要一丝不苟保质完成。个个项目关乎民生,这一切都是为了———都江堰市“人民群众得实惠”
3月24日上午9点,上海援建指挥部的“奋战50天、打好三攻坚”大会上,八大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代建单位、财务监理全部到齐。援建指挥部领导的“战前动员”掷地有声:“5·12是大地震一周年,也是上海援建的中途答卷!从现在起50天,我们援建的总体要求是,奋斗50天,打好三攻坚!”
“三攻坚”即建设进度、安全质量、投资控制,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记者今天来到都江堰团结小学工地,在工地办公室又看到一组数字:“三张表”、“五个节点”。
墙上挂的“三张表”是前期工作要素表、工程形象进度表、竣工交付时间表。“五个节点”是:截至1月15日,上海所有援建项目完成投资10.8%;截至5月12日,完成总投资40%;截至6月30日,完成总投资50%;截至9月1日,完成总投资60%;截至12月31日,完成总投资80%。
团结小学项目部经理童子颖告诉记者:“三张表是交钥匙工程的3个重要环节。援建是场接力赛,我们第一棒领先,第二棒、第三棒……每一棒才能都领先。现在,团结小学教学楼正在以一个星期一层楼的速度长高。我们立过军令状,7月1日交钥匙,保证9月1日开学!”
上海援建都江堰市的前三批89个项目个个事关民生。在成都市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看来,上海援建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和时间赛跑,每一个项目也都在严把质量关,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从这些项目进展的机制和制度上,我们感觉到了一种严格的规范!”
不仅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援建工程,只要受灾群众需要的,上海的援建者们都在奋力去做。
2月9日下午,在都江堰人力资源市场的大板房内,“来自上海的问候”元宵慰问演出正在上演。包括国家级专业舞蹈演员在内的40余名知名演员,准备了20余个节目。板房内坐满千余观众,其中有受灾群众和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还有150名学生代表。
“巴适!精彩!”因地震致残的市民邓文茂到今天回忆起那台演出,话语依然兴奋。
在“来自上海的问候”主题下,这个系列活动从春节前启动至今,先后完成一次主题帮扶、一条真情原创短信、一场慰问演出等“送温暖”活动,向都江堰民众献上了来自上海人民的关爱和问候。仅春节前帮扶,按照每户困难家庭150元实物或抵用票证(可到指定超市购物)标准,都江堰就有5万多户家庭得到帮助。
日常工作中,指挥部有关成员还经常走村访户,进社区进板房。最近,指挥部调研发现不少农村低保户凭借自身力量还无法重建自住房,特意在第三批项目中增加了农村低保户的建房补贴。据初步测算,都江堰将有4000多户农村低保户可以直接拿到这份实实在在的实惠。
“民主家园”安置点党支部书记郑光忠说,上海援建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是“到位到家”,他们援建的成果写在我们所有受益群众的笑脸上!
(本报都江堰3月25日专电)
TAG: 解放日报